張健
35歲的田先生幾個月前在國外出差。那邊氣溫高,環境和國內差別較大,剛去沒幾天,田先生就出現胸口疼痛。走1000米,胸口就痛,回家躺一會兒便緩解。就這樣反反復復,疼痛程度越來越重,發作越來越頻繁,時間也越來越長。田先生覺得是水土不服,一直沒去醫院。
回國半個月,直到去醫院就診前的一周,田先生的所有癥狀突然都消失了。在妻子的反復催促下,他才勉強到醫院看病。
田先生的接診醫生高度懷疑他是心肌梗死,而且十分危急。
難道是心肌梗死不治而愈了嗎?
從疼痛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特點和緩解方式來看,田先生幾個月前的胸痛是典型的心肌缺血引發的心絞痛。典型心絞痛的特點是早期的疼痛持續時間比較短,三五分鐘;到第二階段,疼痛持續時間延長到20多分鐘,發作也越來越頻繁。
就醫的前一周,突然覺得再也不痛了,其實,這是病情加重的表現。心肌梗死不會不治而愈,不痛了,代表著這部分心肌因缺血而死亡了,死亡的心肌是不會產生任何癥狀的。
田先生的冠脈造影檢查也證實了這一點。檢查顯示,其左冠狀動脈前降支近中段有99%的狹窄,回旋支中段還有一個約90%的狹窄。右冠狀動脈近端約50%狹窄,狹窄的血管還負責給前降支和回旋支提供血液,醫學上稱側支循環。
什么是側支循環?
俗話說“一方有困難,八方來支援”,這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的一個典型的范例。冠狀動脈系統三支血管之間,也是互相幫助的,一支血管有困難,另外一些好血管就去幫助它。當一支血管發生了嚴重狹窄時,那些沒有病變的或者病變輕的血管就會幫助這支有病的血管供血區域的心肌供血,形成側支循環。
既然有了側支循環幫助閉塞的血管供血,為什么還需要開通閉塞的血管呢?
側支循環按照循環的好壞分為四個級別,最差的是0級,就是沒有側支循環;最好的是Ⅲ級,但最好的側支循環也僅相當于正常狀態下的10%的供血。開通血管的目的是給缺血的、存活的心肌供血,對已經死亡的心肌,供血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
心肌一旦缺血就會產生代謝障礙,其結果是使患者出現某些癥狀,比如胸痛、胸悶憋氣、壓榨感等。
像田先生這樣,沒有經過任何治療,過一段時間心絞痛突然不痛了,就需要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