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勝
(南寧師范大學 廣西南寧市 530001)
輿論發生期。2017年6月,湖南省桃江縣第四中學364班的同學被發現疑似患有肺結核,消息在學校傳開后有一部分師生都已開始戴上口罩去學校。但作為班主任的易老師卻說大可不必戴口罩,這樣會弄得人心惶惶的。甚至有老師跟校長說不允許放假,“不死人,不放假”這種言論也一直在學校中傳播。
輿情發酵期。8月6日在三名同學被建議休學后,陸陸續續又有多名同學出現了身體的不適,請求回家,在此期間其他班級學生家長多次要求學校全體學生放假,但都被拒絕,而且仍要求學生繼續上課,18日364班被要求去做體檢,家長們統計44人被確診肺結核,但學校公布數據和家長自行收集的數據并不一致,學生和家長要求學校和疾控部門公布信息的訴求加劇,學校和疾控相關部門一直未給出回應。其后學生家長多次與校方、縣人民政府反饋醫療費用和校方公共衛生事件中防控的不足的問題,但均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甚至有學生反映,當時準備去外地檢查時被校領導半路攔截,而校方和政府在處理事件時也采取隱瞞,掩蓋等措施,也最終導致事態進一步惡性發展。
輿情高漲期。11月15日,一微博賬戶發帖“曝光“桃江四中”集體感染肺結核事件”,這一事件才得以讓社會廣泛關注,引發了各界的申討和對政府、學校的譴責。同月16日,湖南省衛計委發布通報,截止11月16日共發現29例肺結核確診病例和5例疑似病例,然而在發布通報后人們卻發現與桃江四中學生自行搜集“確診”人數并不一致,這也讓更多媒體和公眾對數據進行懷疑和對政府公布數據的不信任。11月17日,國家衛計委相關工作人員和防治專家已到達湖南省桃江縣,督導當地疫情處置工作。11月24日湖南省衛計委再次發布通報,截止同年11月24日20點30分,桃江四中共報告肺結核確診病例81例,疑似病例7例。
輿情回落期。2018年3月21日桃江縣人民政府發文目前疫情肺結核已得到有效控制。截至2018年3月19日,桃江四中高三學生共確診肺結核病例79例,78名學生已報名參加高考,1人辦理休學手續。被人民網點評“起于防控不力,終于自我表揚?”,雖后期桃江縣人民政府的言論可能存在不當,但隨著政府多名官員免職和問責,且該79名學生已得到相應妥善的處理,得以讓輿情逐漸回落。
回顧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爆發以后,當地學校、疾控惡性隱瞞傳染性疾病的公示,影響著這個事件的處理和應當。在此次事件的處理中,我們看到了省疾控和國家的積極作為,但也看到了當地政府的在處理這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如:確診人數的三度變更,到底是先前的29人,還是湖南省衛健委通報的81人,還是桃江縣人民政府說的79人等這類問題的頻出;為何8月已經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卻遲遲未能通報?為何學校和政府多次阻撓學生向上求醫?種種猜測也讓公眾對政府公信力產生了質疑,但不管怎樣,最終受傷的還是那81名懷揣著夢想卻收到了不公待遇的學生們,在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事件中也給他們帶來的是不可磨滅的傷害和痛苦的回憶。
未建立及時有效的應急協調機制。在此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學校、疾控、政府在得知該類事件后,疾控在的得知3人以上群體感染事件后未第一時間引起重視,僅通知學校進行處理,學校在了解該類事件后,都以影響升學等原因要求學生和家長對病情進行隱瞞,并要求繼續上課。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都強調封鎖和壓制信息,低估了公眾參與的重要性。隨著事件的發酵,輿論和病例數量的各種爆發,事件也隨之爆發。同樣也因為信息發布的不及時,導致了網絡上出現了一些關于“肺結核事件”謠言的傳播,造成了全城的恐慌,最后謠言快速傳播,政府才采取行動去公布真相,澄清事情發展經過,但這時處理的成本和難度往往要較前大不少,且不一定會有較好的處理結果。
應對傳統和網絡輿情危機能力不強。綜合本案例,可以明顯看出學校和疾控系統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網絡輿情的處理上,往往采取的是被動的處理方式,沒有在輿論和疾病控制的最佳時期做處相應的處理,對負面的輿論采取的都為隱瞞或封堵的方式,沒有對輿論進行積極的引導,缺乏信息的透明和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很大程度的影響了當地政府的公眾形象和公信力。與此同時,由于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缺少科學的溝通融合機制和有效的協調互動機制,使得在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爆發之后,媒介內部很難迅速統一口徑、聯合一致、協調行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匱乏。學校方面,明知感染人數增加,仍認為事態不嚴重,仍繼續上課,班主任曾告誡大家:“不要把這件事情宣揚出去,讓全世界都知道你有病。”另外甚至有老師說出“不死人,不放假”的言論;學生方面,因學校是相對封閉狀態,公共衛生防護知識匱乏,易產生恐慌;家長方面,因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知識缺乏會將事態傳播的嚴重化,輿情并快速在其周邊傳播,造成更多的恐慌,確診學生加重也會因為其特殊情況易將一些錯誤的建議變為行動的傾向,事情的擴大將是不可避免的;政府方面,因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輿情了解不足和體制性遲鈍,發生這種事情,一是政府工作人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和輿情處理了解不足,導致其至關重要的事情往往是隱瞞、壟斷信息,阻礙和剝奪公眾的知情權,不尊重公眾的知曉權,二是政府工作人員對于政績的渴望,導致對方不愿主動去解決和尋找問題的根本,在面對該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往往采取的是隱瞞和歪曲事實的真相,甚至在這次疫情中,疾控部門謊稱學生隱瞞身份來甩鍋給學生。疾控中心、校方、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維穩、某些利益、成績……但可誰都不該將這些凌駕于健康之上!
堅持信息公開,保證信息實效性和準確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統的一般突發事件不同,政府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是最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處理輿情的最重要的主體,是發布信息的第一信息來源甚至是唯一的信息來源,只有信息的公開透明,才能切斷謠言的傳播,才能營造更為純凈的網絡輿論空間。
加強各層面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的學習和分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為一類涉及醫學知識的公共突發事件,其涉及的醫療知識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較高,屬于跨學科范疇,但這類分析仍存在不足,大部分只在單一層面或角度上進行分析和推演,很難更全面的處理這類事件。一是要加強學者對這類事件的演化推演,得出更多經驗性的處理方案;二是加強政府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和預案,加強疾控在處理這類事件的權利,做好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三是做好各社會組織或團體的對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機制,如汶川地震爆發后,全國上下加強突發自然災害的應急演練。只有這三方面齊發力,才能積極處理,并理性對待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阻止各類負面輿論和不科學輿論的傳播。
整合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引導輿論的主動權。通過整合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及時公布信息,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健康向上、先進正確的社會輿論大環境。一方面,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在引導和控制輿論的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在網絡輿情爆發時,對網上所散布的謠言、蓄意炒作等情況應及時通過電視新聞發布會等各種形式予以糾正,并公布真實的信息,以消除各種輿情危機;另一方面,做好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增強政府門戶網站的公信力,要注意做好協調政府門戶網站和社會主流網站的合作,發揮網絡媒體在突發公共事件報到時的輿論引導力,有助于當突發事件來臨之時,各種信息涌至而來,主流網站和政府門戶網站應及時發布真實準確的信息來引導民眾輿論,讓民眾更加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情緒。
事情雖已過去近4年,桃江縣第四中學364班的同學們也大多進入大學校園,甚至快大學畢業,仿佛這個事件也隨著時間被人們淡忘,但留給這些學生們的傷害遠遠沒有結束,心理、身體的傷痛是永遠無法磨滅的。這類事件也絕非只發生在桃江四中這些學生中間,2020年新冠疫情亦是如此,新冠疫情發生之初,信息報送不及時、瞞報漏報等諸多輿情處置不到位情況讓政府飽受爭議,但是也正是經過這次疫情的洗禮,我相信未來我們的政府和疾控機構能夠更好、更從容的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