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迪古麗·克然木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黨校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2)

回顧建黨一百周年以來,我們這個有著9000多萬名共產黨員的大黨,在實踐中始終依靠人民、堅信人民群眾,才使我們在新時代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安全感,新疆人民也才能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全國來說,新疆的南疆四地州屬于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喀什地區也普遍存在許多民生亟待改善的方面,所以,人民群眾深知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就是堅持黨的領導,推進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的制度建設,推動喀什地區的改革發展和安全穩定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工作,都必須緊緊依靠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黨對喀什地區各項工作,尤其是民生工作的絕對領導。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也強調了要大力推動南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2012年到2020年這八年間,正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喀什各項事業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生事業向縱深發展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就業方面,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推進“兩托一流轉”,在技能培訓方面,通過對崗位的精準對接,落實好就業獎補政策,從2012年城鎮就業再就業人數的10.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8%,再到黨的十九大之后,通過拓寬領域、從多渠道、多領域開展多項舉措,在2020年實現了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57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7%,同時,創造性的開發了許多適合殘疾人的就業崗位,解決了近1.14萬名貧困殘疾人就業問題,在這四年間,新增轉移就業700萬余人次。 切實為喀什地區社會大局向好發展、實現脫貧摘帽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方面,國家落實對喀什地區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免學費工程,內地教師援疆政策、疆內教師與喀什地區的教師雙向交流學習掛職政策,使義務教育公平得到均衡發展,學前雙語教育幼兒園從2012年的923所,發展到了2020年的1810所,這都得益于國家在教育惠民政策層面的不斷投資和支持。社保方面,建成配套設施完備的鄉鎮級、村級農村幸福大院,解決了貧困家庭留守老年人托養照料問題,根本上實現了應保盡保、應兜盡兜。2020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09.33萬人,全地區共有9.41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9.65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醫療層面,大力推進“先診療后付費”的結算制度,有效緩解了城鄉居民看病難得問題。還包括文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總之,曾經對喀什人民吃穿住行造成困難的各類民生問題,在十八大以來的各項惠民政策的推動之下,生老病死等層面的保障工作都得到了妥善解決和有效實施,游走在喀什地區的鄉村能夠切實感受到人民發自內心的幸福狀態,能切實感受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成果。
新疆作為全國近些年支援地域、資金投入等方面最大的援助省市,切實改善和提高了新疆人民的生活質量。尤其是喀什地區作為一帶一路的重點城市,黨和人民傾注了很多心血,兄弟省市在城鄉養老、醫療救助、社會保障、脫貧攻堅、義務教育等多個民生領域的幫扶措施切實落在了新疆人民的生活里、內心里。
援疆資金80%都傾向于喀什地區的民生改善和智力援疆。比如援疆省市“組團式”的人才輸送切實保障了智力援疆措施的有效實施,不僅帶動了本地干部的素質能力的提高,也為喀什地區人才發展提供了許多提升空間。同時,援疆省市在學校建設、人才援疆、學校管理、教師培訓、學生資助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援助和支持,力促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依托對口援疆扶貧省市,把“請進來”和“走出去”有機結合起來,重視技術型人才和柔性項目的投資。比如疏勒縣的教育援疆,體現在專業教師隊伍的雙向交流,近幾年先后邀請山東省多所結對學校得名師到疏勒縣開展“送教講學”活動,同時派出骨干教師赴山東跟班學習,把山東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先進的教學經驗帶回來,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一大批教師更新觀念、提升專業素養,進而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水平。同時,援疆省市在鄉村的環境衛生、庭院改造、安居富民房、牧民興牧房、飲水問題、醫療保障等等多個層面都給予了全方位的、充足的資金支持,為喀什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和廣大村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加之,兄弟省市助力疏附縣拓展外銷渠道。疏附縣借助廣州援疆等資源優勢,積極與粵旺集團、廣建集團、九鼎集團等企業合作,開拓廣州等消費市場,申報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構建穩定的采購合作和供銷關系,推進縣外循環。在疆外設立扶貧專館幫助群眾銷售各類農副產品,疏附木亞格杏、仙桃、西瓜和各類干鮮果、瓜菜遠銷北京、廣州、西藏等省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當中,援疆省市與喀什地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發揮組織前線、援疆干部、醫療援助等方面的協調、示范作用籌集資金與防疫物資。
總之,兄弟省市對喀什地區民生建設和通過產業帶動就業,通過人才交流、民族團結等基本生產生活方面投入數倍的人力、物力、財力,體現的不僅是黨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政策支持,更體現了中華民族是血脈相連的一個整體。所以,沒有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就不會有喀什人民如今的幸福、安穩日子。
一直以來,黨中央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戰略高度統籌謀劃、全面部署新疆工作,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黨中央又立足于新疆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確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治疆方略,一再強調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確保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并用“八個堅持”精辟概括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集中反映了黨中央加強對新疆工作的統一領導,充分彰顯了維護新疆人民根本利益的堅定立場。
眾所周知,喀什地區的安全穩定是幾年前新疆以及全國重點關注的地區,保障喀什人民群眾的安全穩定是重點考慮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科學決策之下有力打擊了“三股勢力”,不僅維護了新疆的安全穩定形勢,也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努力,這都得益于黨中央從改革發展穩定作為抓手深入推進喀什地區安全穩定,才能造就如今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有序開展、各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這些年來,新疆社會政治大局總體穩定,維護政治安全也具備非常堅實的基礎,但同時面臨的各類因素錯綜復雜,再加上喀什地區獨特的地緣優勢和資源能源優勢,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運輸安全方面也承擔著舉足輕重的大任。即使喀什地區現在的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的根基已得到進一步夯實,各族群眾的安全感得到明顯的提升,但是,結合喀什在新疆以及全國所處的特殊區情,加之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的復雜性,更要以政治安全為引領,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丟掉了安全穩定這個前提,失去了這個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尤其是,喀什地區的發展在向好發展,在前進過程當中僅僅運用發展的辦法也很難全面解決好綜合性、系統性、復雜性的問題。與此同時,發展是硬道理,也是解決喀什有更好未來的關鍵,改革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任何矛盾的解決也離不開經濟的有力保障,雖然,喀什地區的四個縣市是最晚脫貧摘帽,但是,也是廣大干部傾注很大心血的地方,更需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同時,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當中的文化、鄉村振興、教育發展等領域的維系,最終還是需要以安全穩定作為最大前提??梢哉f,改革發展穩定是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的,只有統籌協調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在面對當前出現的攻堅克難的問題,甚至今后出現的問題時用好用足發展的辦法,還要有維護安全的思維和能力,堅持改革發展穩定并重的前提下,更有利于使喀什地區的各項事業向更好方向邁進。
總之,喀什地區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全疆乃至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關系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以及國家安全大局,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工程。所以,在面對喀什地區在民生改善過程中面臨的各類問題時,只有運用歷史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等全面考量喀什地區的改革發展穩定,才能夠在實踐中探索出新疆穩定發展的新秩序。
在黨中央的關愛與支持下,喀什地區在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的基礎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圖1所示,雖然在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有所下降之外,但從黨的十八大以來,基本上呈現的是持續性增長的趨勢。

圖1 2012—2020年喀什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資料來源:筆者根據喀什地區歷年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整理
由圖1數據可以看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4997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27321元,同比增加12324元,這九年來可支配收入增長百分比為82%。由此可見,喀什地區城鎮居民收入在穩步增長。
由圖2數據可以看出,農村村民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142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0276元,同比增加5134元,這九年來可支配收入增長百分比為99.8%,農村村民可支配收入也呈現好的趨勢。這也說明了,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厚愛和新疆干部群眾的付出之下,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從一年比一年增長的收入體現的是這幾年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心關愛,也體現的是農牧民的收入來源不再僅依靠第一產業,而是有了更多元化的渠道,側面反映出,近些年對農牧民技術培訓的實效,這些都是黨中央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對喀什地區在支農惠農政策上的傾斜和支持。

圖2 2012—2020年喀什地區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資料來源:筆者根據喀什地區歷年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整理
首先,通過產業扶貧促進群眾增收。比如擴大特色種植規模、加強林果提質增效、強化禽畜養殖等,并通過推廣實施“企業+合作社+保險+銀行+農戶”的養殖模式,推動了禽畜產品向市場商品轉化,帶動群眾的養殖增收。其次,通過發動內需、拓展外銷渠道、推動網上消費等消費扶貧促進增收。比如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采取“電商+龍頭企業+農(合作社)+農戶”的直采直銷模式,在“天虎云商”“田園歡購”、中國社會扶貧網開設疏附專館,支持喀什本地電商企業和涉農企業推廣“電商扶貧+消費扶貧”,積極為貧困村農產品拓展銷路。在調研過程當中也了解到喀什地區疏勒縣的縣域發展顯著加快,尤其是特色產業不斷壯大,通過在產業、就業、電商、旅游等多方面的扶貧,縣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73.35億元,“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面解決,貧困群眾滿意度、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
總之,喀什地區根據本地實際,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服裝紡織等多種新興產業,提高產出水平的同時,增加群眾就業,通過多種方式解決了群眾增收增產的問題。
“訪惠聚”駐村工作是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根據喀什地區實際情況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近幾年,在保持喀什地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過程中,各村駐村工作隊“舍小家顧大家”為喀什的發展付出了很多努力,正因為全力付出之下,也慢慢探索出了許多好的經驗,從村民精神面貌的變化、人居環境的改變、各民族更加和睦等實實在在的變化當中也逐漸看到了實效。
基層興則全疆興,基層穩則全疆穩。近些年,新疆各單位響應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號召,緊密結合喀什地區縣域的實際情況,陸續在疏附縣、疏勒縣、莎車縣、葉城縣等地派駐駐村工作隊助力喀什基層社會治理和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駐村干部牢記囑托,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切實發揮“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引領作用。一方面,充分發揮組織領導和主體作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同時,緊緊圍繞為群眾辦實事、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黨委的各項惠民政策。比如通過農民夜校和“四同四送”活動,開展常態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和“去極端化”宣講,包括對農牧民進行國語培訓。在調研過程中也了解到有的“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通過“國學小課堂”作為載體,給孩子們講授國學文化、經典誦讀、一起學國畫、剪紙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寓教于樂的國學教育中增強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也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有感恩意識、愛國意識,孩子門回到家中還能潛移默化的傳達給家里的大人,通過這種“小手拉大手”學國學的形式,更能打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基礎。另一方面,在駐村干部們的奮力付出下,在很大程度上引導廣大農民樹立了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引導群眾互幫互助整理庭院,推進“三區分離”。同時,在喀什地區開展的“三新”活動中,通過不斷走訪宣講,積極引導村民養成了“勤洗臉、勤洗澡、勤換衣、勤漱口”的良好衛生習慣,在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拓寬群眾的致富門路、民族團結和改變人居環境等方面都做了許多工作。
總的來說,在中華民族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大歷史起點,喀什人民定會從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進一步夯實民生改善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奮力維護喀什團結穩定的美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