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茹
(西安思源學院 陜西西安 710038)
2019年歲末,新冠肺炎肆虐全國。新冠肺炎,全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除卻我國之外,世界多國,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均因新冠肺炎,面臨巨大挑戰。截至目前,全球病例,已經遠超500萬例,就我國而言,更在8萬例以上。由于新冠肺炎的嚴重性、突發性,具備極強的破壞力,被定性為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另外,新冠肺炎,作為一種疫情,具備極強的傳染性、多變性,使得人心惶恐,心理壓力倍增。甚至,部分個體,由于缺乏認知,即便國家、地方,展開多重保護,人們依然情緒緊張、行為失衡。面對這種現象,需要重點關注、及時干預,否則,將會導致部分個體出現嚴重心理障礙。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備受關注。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多種研究方法,發現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確實讓人擔憂。大學生,剛剛步入成年,進入更大交際范圍,面對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同學,難以快速融入集體。同時,由于心理方面、經濟方面,依然依賴父母長輩。因此,內心脆弱,極易受到外部影響,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尤其是,面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將會備受沖擊,出現心理波動。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嚴重應激源。另外,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之所以易受影響,還與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評價關系密切。例如,要想具備良好抗壓能力,個體領悟社會支持、個體自尊,均會有效緩解負面沖擊。領悟社會支持,既是主觀情緒可以感受外界支持,進而擁有強烈的安全感和歸屬感,有效緩解負面情緒。自尊,即是個體明確自身存在的重要價值。為有效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筆者特此展開調查與研究,以明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及其影響因素。
本次心理狀態研究對象,隨機選擇國內多所重點高校,按照文科專業與理科專業,進行分層抽樣。按照年級分層,文科專業與理科專業,各選大學生60位,最終,選擇大學生近500名。研究期間,所選大學生全部知情,并且同意。隨之,利用科學技術,展開網絡測評。這些大學生,身體健康,年齡18歲左右,最小17歲,最大23歲。另外,此次研究,符合各項法律法規,業已得到相關重點高校的批準與支持。
一般情況調查。一般情況調查時,使用自編表格。表格欄目分別是:性別、生源、專業、年級、年齡,是否獨生子女。
心理健康調查。心理健康調查時,使用中文自評量表。此項自評量表,屬于測評心理狀態時,國際范圍中,最常用的工具。而且,此項中文自評量表,普適人群,正為16歲之上,可以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調查。此項中文自評量表,包含評價因子九個,項目共計90個。這些評價因子有:人際關系敏感、軀體化、恐怖、強迫、焦慮、抑郁、偏執、敵對,以及精神病性。這些測評因子中,軀體化,即是指由于心理問題,出現軀體不適,例如,消化不良癥狀、呼吸困難癥狀。精神病性,即是行為或者癥狀,屬于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思維插入、被控制感、幻視幻聽等。此項調查過程中,共計五個評分標準,5為嚴重級、4為重度級、3為中度級、2為輕度級、1為無。測評總分,為各個測評因子得分的總和。當某個因子大于2分,或者,當所有項目,總分大于160分,均需立即篩出[1]。
自尊調查。自尊調查時,選用自尊量表。此項調查,主要獲取大學生的自我接納度和自我價值感狀態。這是心理健康狀態研究過程中十分重要的調查項目。自尊調查量表,測評項目共計十項。分為四個評分等級,分別是:非常不符合、不符合、符合、非常符合。此項調查量表,最高得分為40分,最低得分為10分。當測評結果,得分越高,說明這位大學生具備極高的自尊水平。得分越低,表明這位大學生,自我接納程度較低,自我存在意識較為薄弱,自我價值認同仍然較低。
領悟社會支持調查。領悟社會支持調查時,采用常規調查量表。此項調查量表,包含測評項目共計12個。其中有,其他支持、朋友支持、家庭支持等三個大類的因子。評分等級共有七級,由7到1,代表非常同意,直到非常不同意。此項領悟社會支持調查量表,得分區間在84分到12分之間。測評結果,如果得分趨向較高,則表明大學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主觀情緒感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
此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調查研究過程中,為使所取數據真實有效,需要做好各項量表測評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在此過程中,全部調查對象完成招募之后,相關研究人員,積極建立聊天群組,系統宣導此次調查研究的諸多事項。例如,詳細闡述此次問卷調查的具體內容和最終目的。并且,重點強調此次問卷調查的保密性、匿名性、自愿性。更為重要的是,需要告知大學生,所有心理健康調查問卷的測評項目,并無正確與否,只需根據內心體驗與感受,如實填寫。隨后,需要通知所選大學生,參與心理健康問卷調查的時間和平臺。另外,此次問卷調查過程中,需要保持群組聊天的即時性,即面對學生難以理解的測評項目,或者存在字面歧義的測評項目,需要及時展開交流溝通,做出非常明確的界定和解釋。最后,此次問卷調查,大學生參與過程中,只可填寫一次,并在15分鐘之內完成。測評結束之后,需要立即提交個人問卷調查。在此方面,需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展開測評填寫過程中的網絡監測,對于超時填寫大于兩分鐘的問卷,當場作廢,視為廢卷。
為使此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調查,更加科學,更加合理,需要采用統計學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過程中,是由專業心理學研究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數據的檢查與確定,之后,再由相關文員,集中錄入問卷數據,在統計學分析系統中,進行專業性、高效性的分析處理。最終得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實況與差異。
一般特征及心理健康狀況。此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問卷調查,問卷發放共計500份,收回496份。問卷調查收回之后,為使研究數據更加有效。通過專業檢查篩選,獲得479份有效問卷。相對而言,此次問卷調查,較為成功,擁有95.73%的有效收回率。其中,SCL問卷調查,出現陽性的大學生共有90位,占比19.03%。另外,此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問卷調查中,最為突出的心理問題是焦慮,通過數據顯示,焦慮卷例,共有164例,占比35.03%。除此之外,本次問卷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比較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強迫癥、人際關系敏感。其中強迫癥,共有112例,占比23.35%,人際關系敏感,共有115例,占比25.04%。另外,關于問卷調查中的精神病性,通過分析,共有60例,占比12.79%。同時,根據一般特征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發現年級、性別、生源、專業等,在此調查研究過程中,并無實際研究意義。只有是否獨生子女,因為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具有研究價值,相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

表1 一般特征及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研究對象SCL-90量表得分與常模得分比較。通過問卷調查,將此次調查數據與常規數據,進行比對。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普遍存在恐怖、焦慮、抑郁,以及人際關系敏感等心理健康負面狀況。
自尊和領悟社會支持得分。關于自尊與領悟社會支持,此次調查研究,自尊方面,實際問卷得分與常規分值,極為接近。因此,就統計學分析研究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關于自尊方面,并無過多波瀾。領悟社會支持方面,此次研究表明,大學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領悟社會支持得分較高,可以更多感受到來自社會、來自家庭的支持與幫助。
心理健康、自尊、領悟社會支持之間的相關分析。本次研究中,大學生的自尊、心理健康、領悟社會支持關系,分別是:領悟社會支持與自尊之間的測評得分為正相關。心理健康與自尊之間的測評得分,為負相關。心理健康與領悟社會支持之間的測評得分為,負相關。
通過此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問卷調查研究表明,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存在明顯的心理健康負面狀況。其中,極為顯著的心理問題為:焦慮、人際關系敏感。除此之外,強迫癥也占這些心理健康負面狀況的較多比例。因此,可以看出,突發公共危機事件,極易引起大學生焦慮情緒。另外,通過數據可以得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的自尊方面,并未受到過多沖擊與波動,但是,關于領悟社會支持的主觀情緒,較為突出。這些得益于,國家與地方在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有力防控,以及諸多外界的關懷與保護,進而促使大學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可以獲得更多歸屬感與安全感。但是,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和突發性,大學生依然明顯感到內心焦慮、惶恐不安。另外,關于是否獨生子女,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具有十分密切的影響關系,通過研究可以看出,獨生子女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明顯低于非獨生子女。這一結果,與相關心理學研究報告十分契合,即獨生子女可以獲得更加強烈的社會支持情緒,因而情緒穩定、性格開朗,相對非獨生子女而言,具備更好的抗壓性和抗逆性[2]。更為重要的是,此次調查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無論是獨生子女或是非獨生子女,均有極強的領悟社會支持情緒。此項因素,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具有極好的正向影響作用。毋庸置疑,大學生相對內心脆弱,不具備應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能力與經驗。因此,良好的領悟社會支持情緒,可使大學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加具備戰勝疫情的信念和決心,因而,心理健康狀況,可以在充足的勇氣與力量之下,相對保持穩定,有效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沖擊。由此可見,要想有效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需要更多給予大學生社會支持,關愛大學生、幫助大學生,日期,可以盡快走出迷茫困境,具備更加樂觀豁達的心理素質[3]。
綜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狀況的負面情緒更多為焦慮,以及人際關系敏感和強迫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期間,領悟社會支持這一因素,成為緩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關懷,需要給予大學生更多社會支持,進而使其可以更加具備抗壓能力,以及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獲得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本文上述內容,因時間和范圍等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以期在后續深入探討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