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菊 尹 恒 馮 驊*
(1.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 江蘇無錫 214023;2.無錫市中醫醫院 江蘇無錫 214071)
根據史料分析,我國古代針灸教育體系大致分為官辦醫學教學系統和民間醫學教學系統兩種體系。在歷史上,由官授教育培養的針灸名醫少之又少,由此似乎可以說明民間針灸教育作用更勝一籌[1]。而民間醫學教學系統體系大致分為:師帶徒、家傳和自學,其中師帶徒模式是古代針灸教育的主要形式。很多著名醫家都曾跟師學醫,如扁鵲,倉公,葛洪,竇默,滑壽等[1]。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針灸院校教育模式問題也日益凸顯,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差,動手能力差,理論與實踐無法順利轉化,教學與臨床脫節等[2,3,4]。王彩霞[5]等通過研究顯示師帶徒模式可以提升教學質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曾藝文[6]發現師帶徒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值得推廣。由古至今的事實說明“師帶徒教學模式”在現代針灸教育中應有一席之地。
很多部門也提出師帶徒模式針灸教學,比如上海市在2015-2018年間開展社區師帶徒制培訓[7],在執行過程中有收獲但也發現一些問題,諸如政策支持不足,帶教時間及深度廣度不夠等。而現今西醫教學也引入“師帶徒”人才精準培養模式[8]。但是如何規范師帶徒教學?以什么模式進行教學?哪些針灸醫師需要參加師帶徒教學?又有哪些醫生可以成為師帶徒教導老師?教學如何評價改進?是否有政策支持等等?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因此,筆者嘗試提出“教學相長師帶徒模式”,以此促進針灸住院醫師快速成長,同時促進教學醫師不斷學習,起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作用。
政策的支持是前提。任何一種模式的建立,必須有賴于醫院及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施曉琳[7]等認為師帶徒教學模式需要政府部門的政策傾斜,加強政策保障。首先,醫院相關部門及上級主管部門對于“教學相長師帶徒模式”教學的順利執行要進行全方位的支持;對于參與并順利畢業的學員應有相應政策傾斜;對于優秀帶教老師應有評選和激勵制度。
優化師資隊伍是保證。師帶徒帶教老師的師資遴選是師帶徒教學模式執行的保證。真正優秀的中醫針灸帶教老師必須能看病、通理論、善傳承[9]。師帶徒的帶教老師首先必須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是針灸的忠實支持者和踐行者;具備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度的責任心;擁有豐富的中醫針灸理論知識及與時俱進的現代醫學知識;具有特色的高效的臨床診療方法和良好的醫患溝通技巧;以及具備一定的論文寫作能力及敏銳的科研思維。在遴選過程中,相關部門不能拘泥于醫師的學歷、職稱和職務,擇優入選。
篩選跟師青年醫師是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針灸住院青年醫師沒有跟師的迫切性,學習只是走形式,走過場,那只是浪費學習資源和時間,更做不好學問。但是大部分青年醫師仍有跟師的意愿,據調差,有研究顯示從學生視角發現師帶徒模式的支持率為76.3%[10]。師帶徒模式執行的前提是篩選有堅定意愿投身中醫針灸事業的青年中醫師[11],個人在跟師之前必須積極提出申請,申請后需進行入學前針灸理論及操作方面的考核,考核通過方可進入師帶徒教學系統。主管部門通過對青年住院醫師的求學態度、跟師愿景和主攻方向進行訪談,為下一步工作做好鋪墊。
雙向選擇,促進共同進步。能成為師徒,也是一種默契的體現,因此雙向選擇尤為重要。在臨床上,年輕住院醫師經過院校學習初入臨床,個人專業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研究方向也會不一,因材施教是最適合的方法。教學相長師帶徒模式,首先提倡一對一帶教,這樣對教學時間和教學質量都有保證。賈麗娜[12]等也主張將美國內科醫學會提出的一對一“Mini-CEX”教學引入中醫師帶徒教育模式。其次,雙向選擇可以增強教與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學習和帶教順利進行。通過雙向選擇,學生可以找到研究方向和自己的興趣點一致的老師,在此方向加深理論和實踐的學習;通過雙向選擇,老師亦可以找到自己認可的學生,整合資源,針對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學術內容進行深度和廣度的拓寬,從而達到共同進步。
嚴謹執行,保障學習效果。在“教學相長師帶徒”模式的進程中,嚴謹的治學態度必不可少,它必須貫穿于教學學習計劃制定、教學施行、學習成果考察和終期考核全過程中。
帶教老師必須根據自身優勢主攻方向及學生學習特點制定合理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教學形式不拘泥,內容須豐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須根據老師的教學計劃,制定自身的學習計劃,學習要從觀察、模仿、試診、學術探究遞進式學習[13]。同時教學學習范圍應從扎實理論知識到多動手、多實踐;從根據實踐所得進行理論再總結到提出診療學術新問題;乃至從提出科學假說到進行科研探索的全過程。帶教不能滿足于教會學生扎針、拔針、拔罐、艾灸
電針等基本操作,更應指導學生診療的思路和增強舉一反三的能力;帶教不僅要培養學生規范的診療方法流程,更要培養中醫經典思維與中醫臨床思維。而中醫思維的建立關乎中醫師的診療水平及中醫界的未來發展[14]。鄧鐵濤[15]等一些名老中醫認為廣大有志于中醫事業的青年中醫, 都應該竭盡所能尋找自己的良師,通過跟師堅守中醫思維,繼承中醫精髓。
學習中期要通過訪談、問卷和實踐理論考試定期考察教學學習結果。學生畢業前,要對學生學習成果和帶教成果及帶教滿意度進行考核,優化教學方案,動態優化師資隊伍,評選優秀畢業生、優秀帶教老師,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因為雙向考評[16]是任何行業“師帶徒”培養模式考評的共同重要機制。
師帶徒模式是一種中醫人才傳承的精英培養模式[17],而“教學相長師帶徒模式”在此基礎上更注重“師”與“徒”的共同進步,達到“雙贏”的目的。通過此模式的執行,可以優化青年住院針灸醫生培養模式,整體優化針灸醫師隊伍,使更多的針灸醫生都能做到醫德醫風良好,學術理論過硬,診療技術高效,科研能力與時俱進,代代傳承,守住針灸這一中醫瑰寶,使之灼灼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