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汾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老師除了要豐富學生的文化涵養,還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對知識的探索,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以及知識應用需求,更好地完成預設的課堂教學目標。為此,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學習能力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研究提供有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環節有待改善
完善的教學環節能夠保證小學生高質量的學習,從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存在教學環節有待完善等問題。具體表現在老師教學時直接進入講解環節,忽視了學生的課前預習。在此種學習背景下,學生無法在課前對新知識有一定的認知,學生在課堂中難以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影響了最終的學習效果。
(二)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不足
小學生對趣味事物比較感興趣,如能為其營造趣味學習環境,學生會產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興趣,有益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但大部分老師仍延續以往的嚴肅認真的教學風格,導致課堂的趣味性不足。
(三)理論與實踐脫節
小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能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還能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然而,很多數學老師的備課與教學都未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學習背景下,會影響學生實踐探究的意識,影響最終的教與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重視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前預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一方面,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能夠對新知識進行有效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中師生之間的配合會更加高效,有益于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注重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老師可以將圖片、視頻、游戲等引入教學中,在構建趣味課堂的過程中,達成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利用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探究能力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在理論結合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探究學習機會,對學生的動手操作、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
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需要對教材進行深挖,挖掘適合學生實踐探究的內容,并以靈活多變和新穎的形式開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意義重大,老師要從課前預習、課中趣味教學和實踐活動開展等方面,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進行培養,促使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高。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 張俏芳. 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思考[J]. 新課程,2021(26):164.
[2] 洪龍居. 深度學習下如何促進小學生數學學力發展[J]. 考試周刊,2020(7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