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娥
摘 ?要:班主任工作紛繁復雜,一個班級的好壞關鍵在于班主任的管理。目前,中小學階段班主任還不是一個專業獨立的職位,班主任工作都是由專業課教師兼任。因此,如何利用學科教學,巧妙地滲透德育、紀律教育,協助班級管理工作是值得每一個班主任教師深入探討的。而在小學階段各學科中,語文學科由于自身的特點及優勢,會使兼任語文教學工作的班主任更容易滲透德育、紀律教育,協助班級管理工作。文章主要就兼任語文教師的班主任如何利用語文學科優勢做好班級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班級工作;語文教學;班主任
筆者的語文教師兼備著班主任的角色。這種雙重性給了筆者和學生更多交流的空間,因為筆者所在的學校是全日制學校,上午三節課,下午三節課,學生在校的時間基本上是學習的時間。作為班主任,如果靠學習相處的時間去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解決許多細節問題是倉促的。然而利用好語文獨有的特點就會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提高工作效率。
一、日記,架起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
學生的日記,率真、直接,是他們內心真實的反映,從學生日記可以看出他們的心理傾向,透露他們成長的密碼。作為語文老師,筆者會經常檢查他們的日記,一方面是作為語文老師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筆者把它當法寶,架起通向學生心靈的橋梁。
記得筆者班上有一個叫吳超的學生,他在讀三年級時,父親因車禍永遠地離開了他,這種遭遇在他心里留下深深的陰影,從此他變得內向、敏感,上課從不舉手回味答問題,找他談話時,他總是低頭不語,而教語文的筆者發現:日記,是他傾吐心聲的唯一途徑,他的不快樂,他的感觸都會寫進日記,于是,筆者采用日記和他交流。
一次,他在一篇日記中這樣寫道:一天,筆者在家里寫作業,有一個人跑到筆者家門口,對筆者說:“吳超,你爸爸已經死了,他不會回來,你跟筆者一起走吧。”筆者聽了,很害怕,筆者不知道他是誰。爸爸,你在哪?為什么要離開筆者?筆者好想你啊!
當筆者看完時,筆者又是擔心,又是心疼,擔心的是這個人是不是壞人;心疼的是,幼小的他要承受這種深度的傷害,美好的童年里留下這樣傷心的回憶。
于是,筆者在他的日記后面寫道:爸爸離開你了,這已經無法改變了,如果他看到你這樣難過,他一定不開心,是嗎?你是那么愛你爸爸,相信爸爸也是那么深愛著你,作為父母,孩子能健康、快樂,他們就是最幸福的!笑一笑,爸爸一定可以看到,至于那個人,不要聽他的話,也不要跟他去,走自己的路,只要爸爸快樂就好!
第二天,他在日記里寫道:老師告訴筆者,爸爸能看到筆者笑,筆者一定開心,因為筆者希望他開心……
這時,筆者真的很開心。然而,許多心結不是一次就能打開,它總有一個反復、曲折的過程,日記便架起筆者和他信任的橋梁。他愿意在日記中傾吐自己的心聲,筆者也愿意這樣呵護著他,呵護每一個學生,因為,能讓他們幸福是班主任唯一的企盼。
二、黑板報、手抄報,展示學生完美個性
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個途徑就是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特長,并在這方面得到成績,從而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只有知足才能揚長,知不足而避短。當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時,他的信心也會十足,當一個人找到自己的價值時,自然會定好自己的人生坐標。然而,要讓每個學生都找到這種成功的感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于是,筆者發現了黑板報、手抄報。
在三年級時,所有的黑板報都是筆者帶著學生出,到四年級時,筆者利用一堂口語交際課成功地將這一任務轉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個展示自己創造力的天地。
筆者事先在口語交際課上和學生一起交流了出黑板報的有關事宜,然后經過討論一致同意自己出黑板報,接著一起定下出黑板報的規定: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是組織者,然后由班干部組成評審團,每期都打分,一個月一次評比。不過每期的主打文章必須是本組成員自己寫的,而且每個人必須承擔一次出主打文章的任務,其他組員發揮各自的特長,會畫畫的畫畫,會寫粉筆字的寫粉筆字,會設計布局的設計布局,每個人可嘗試承擔不同的任務,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個全才。
這樣布置下去,每周學生都會干得熱火朝天,而且出來的黑板報質量較高,體現出不同的風格,能圍繞一個個主題做出針對性較強的黑板報。
其次是手抄報,這也是利用一堂實踐活動生成的,只是手抄報的要求更高,所以手抄報用自由組合的方式進行,并且每周將出得最好的貼在墻壁上展示。
自從筆者和學生達成這兩項協議后,筆者驚喜地發現,學生洋溢著自信心的笑容,干什么事都起勁,更重要的是,筆者發現學生有一種健康的審美,懂得與別人合作,懂得有快樂一同分享,懂得公開客觀地看許多事,這種班級凝聚力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看著學生的能力日漸提高,筆者深刻地感受到:不是學生不會,而是我們不愿放開手去讓他們干。其實,他們做每一件事都會有無限童真和意趣,而且每一件事都會干得如此出色!
三、口語交際,揚起愛的風帆
師愛是一縷溫暖的陽光,一滴滋潤的雨露,恰如其分地播撒,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這種愛沒有適當地表達出來,就會造成負面影響。
這是發生在筆者帶的六年級學生身上的一件事。
一天上自習課,筆者布置完息任務,便低頭做自己的事,這時教室里面有了一些騷動,筆者隨著最大的聲源望去,看到楊濤同學在說話,他最近表現有些失常,上課經常說話,下課也老不遵守紀律,就在這時,筆者把他叫出來,訓斥了他。當時,他并沒有作聲,筆者以為他懂得了嚴厲是出于班主任的愛,明白了筆者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筆者發現他少言了, 還以為是他意識到筆者的真情了,努力了。可是事情并不是這樣。
第二個星期,筆者展開了一個“某某,筆者想對你說”的說話課,同學們都踴躍地說了自己想說的同,這時,筆者注意到他坐在位置上,手在猶豫,神情很躊躇,于是筆者叫他起來說,他神情有些沮喪,低著頭輕聲地說:“老師,當時說話的又不是筆者一個人,筆者不懂上次你為什么要那樣訓斥筆者。”
他的話音剛落,熱鬧的教室突然安靜下來,38雙眼睛齊刷刷地看著筆者,爾后又傳來一些波動,有的學生輕聲地說:“哎呀,楊濤,你怎么這樣和老師說話?”有的說:“楊濤,你快坐下來。”
思考后,筆者走上講臺,認真地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今天老師向楊濤同學表示歉意,筆者當時用語過激,是老師愛的表達方式錯了,但無論怎么樣,請相信一點,老師是愛你們每個人的,老師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要是最耀眼的一顆星,筆者感謝楊濤同學的質疑,并向你們每個人保證,以后永遠不會再這樣沖動。”
就在筆者說完這段話時,教室里面響起一片掌聲,筆者和學生冰釋前嫌。這堂課,讓筆者和學生走得更近,其實有時給學生一個臺階就是給自己一個理由。
每一分與學生相處的時間,筆者都會感到無比的快樂,而將他們培養成一個有素養,有修養,有能力的人是筆者的夢想,同時,作為語文教師,不愿將班主任與語文老師相分離,這兩個角色應該是相互融洽、相互提高的過程,將這兩種角色合二為一的時候,得到的收獲會更多。
總之,筆者認為“人可以改變環境,環境也可以造就一個人”,學生的重要活動場所就是班級,好的班風有利于學生自己約束自己,好的班風可以讓學生找準自己的目標,快樂健康地成長。同時,作為一個班主任,只要心中有學生,處處為學生著想,本著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方法便無處不在。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 宋文. 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工作結合初探[J]. 當代家庭教育,2021(23):169-170.
[2] 呂慧燕. 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有效結合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1(3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