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晶晶
(沈陽市電子技術學校,遼寧沈陽 110121)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中職生了解民族音樂非常必要。教師在具體教學時,應當在給學生講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在民族音樂環節做出進一步考慮,促使學生對民族音樂常識有基本領悟,提高其進一步了解民族音樂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感,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在高質量學習和深化思考中,加強社會公民責任感,在專業課程教與學過程中,以民族音樂文化為根本,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講述音樂背后的中國故事,了解中國音樂家、作曲家、詞作家等,發揚民族音樂,傳遞中國聲音。通過音樂語言這一特殊的表達方式,激發中職學生深層次的愛國、愛黨、愛人民的高尚情操。
中國民族音樂又稱民樂、國樂、華樂,是指中國傳統音樂及以其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各種音樂,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的無論從形式上還是意境上都無比豐富的音樂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音樂體系。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是講究藝術表現的中和、簡約、適度、含蓄、空靈。按其體裁藝術特點可分為六大類: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綜合性樂種等,每類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民族音樂文化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品,音樂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地域特征是十分鮮明的,充分體現了各民族生產、生活情況,也是不同民族風俗和文化的綜合體現。民族音樂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內容之一,其內容豐富多彩,而且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中職學生通過欣賞和學習民族音樂,不僅能夠對音樂中蘊含的情感直接地加以體驗,更能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在中職音樂課堂中學習民族音樂,可以使得中國傳統文化被很好地傳承和發揚光大。
《論語》中指出:“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人們就開始用音樂陶冶人的情操,孔子指出,理想的人格必須是“音樂的靈魂”??梢娨魳沸蕾p給人們的精神帶來的強烈的沖擊,不是其他藝術形式可以比擬的,特別是那些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學習它們已經不再是音樂本身那么簡單,對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可以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民族音樂會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與此同時,中職學生學習民族音樂,對于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意識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國民族音樂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有著十分堅挺的文化內核,其中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國56 個民族中,任何一個民族的音樂都蘊含各自的民族精神,在民族音樂演奏中,也可以體現出不同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學習民族音樂有利于把中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出來。
市場經濟思維模式的盛行,促使各類型新生事物相繼涌現,導致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受關注度逐漸消退,這樣就使得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傳播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中職學校民族音樂教育教學的開展,是迄今為止最具現實意義的民族音樂教育模式,能夠為民族音樂文化的進一步良好傳承與創新創造有利條件。把民族音樂文化體現于中職音樂教學環節,是儲備民族音樂創作人才的最佳措施。所以,為保證明顯提高中職音樂教育教學的質量成效,就應鼓勵學生能夠對民族音樂內涵有充分了解,加強學生民族音樂鑒賞能力,并對民族情感進行更加深刻地體悟。由此可知,民族音樂文化是儲備相關音樂人才的主要依托,在達成教學目標方面會有著無可替代的促進性,使學生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傳播方面具備復合能力,為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民族音樂文化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品,音樂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地域特征是十分鮮明的,充分體現了各民族生產、生活情況,也是不同民族風俗和文化的綜合體現。民族音樂文化屬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其中內容的含義深邃而多元,中職生對民族音樂進行傾聽和賞析,會使學生對音樂的藝術情感有深化領悟和記憶,促進其能夠深切意識到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深邃性和獨特性,因而,將民族音樂融入于中職教學環節,能夠對中華民族文化進行更加良好的傳承與傳播。
中職民族音樂教學在具體進行時,教師采取有效措施,明顯提高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熱情和專注力,能夠切實加強教學的質量成效。然而,大部分音樂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往往都會面臨一個主要難題,就是很多學生在民族音樂學習方面不能表現高度的興趣,他們基本上都會更熱衷于流行音樂。所以每一節課的教學開展,都難以保證教學成效符合預期。從目前來看,中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00 后,若想明顯提高這些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興趣,加強其相關學習的熱情和專注力,教師就應當先行了解其喜好以及年齡特征,通過有效溝通合作,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
從音樂教學要求的角度來說,學生應當對民族音樂內涵有基本領悟。所以,教師就應當進一步強調思維模式的更新,不能再借助純粹知識講解的方法,而是需要在通俗音樂講解的基礎上,再結合其與民族音樂的共通性做出考慮。比方說,在給學生講解戲曲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李玉剛演唱的《萬疆》,但是大部分00 后中職學生都不太了解相關類型音樂,卻對目前歌壇上的青年藝術家、歌手李玉剛耳熟能詳。所以,教師就需要學生對李玉剛的《萬疆》進行賞析,促使學生能夠從中深化領悟民族音樂的內在涵義,在此期間,還需要給學生講解與《萬疆》相關的文化知識以及音樂專業理論,充分展現傳統民族音樂與戲曲音樂融入的獨特美感。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融入更加豐富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方說在給學生介紹湖南民歌的過程中,教師就給學生下載其熟知的歌曲,也可在智能終端設備上給學生呈現民族音樂的視頻,比方說,《瀏陽河》相關類型的民歌。該類型歌曲曲調優美,聽來會使人心生暖意,教師還可鼓勵學生以團隊形式對《瀏陽河》進行演唱,促進學生能夠進一步感知其中的內在寓意,從而在加強教學成效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繼續了解民族音樂的興趣。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全面普及,使國內地域音樂逐步出現于中職校園中,在這樣的條件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未能得到進一步發展,況且現階段中職院校也往往都會采取刻板的教學模式,很多學生都未能在民族音樂學習上表現出明顯的主觀能動性,想要保證民族音樂文化進一步廣泛傳承傳播,就是就應當擺脫對以往思維模式的依賴,建立更具有深遠影響的思維模式,秉持潛移默化的原則開展民族音樂教學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能夠民族音樂中的精華部分逐步呈現和滲透給學生,促進其逐漸深化領悟經典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加強藝術鑒賞能力。2016 年春晚上,譚維維一曲《華陰老腔一聲喊》震動四方,歌詞中的陽剛之氣和磅礴的氣勢讓人無不動容,再加上月琴、板胡、低音二胡、梆子、镲等民族傳統樂器與貝斯、吉他、架子鼓、電子琴等現代樂器的融合,民族音樂與搖滾音樂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在舞臺上釋放出來的奪目的光彩。這些具有混搭風格的聯合,能夠為中職音樂教學的發展指明發展方向,從而使教師通過對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的充分聯合,保持高效地開展民族音樂教學。
由于應試思維模式的長期束縛,使得大部分學生都具有夯實的音樂文化內涵,也未能對音樂有基本的掌握。而中職院校著重強調職業教育,然而在藝術鑒賞教育環節上卻未能做出進一步考慮,大部分學校音樂教學都未能獲得應有的重視,這樣的情況在現代中職學校中較為多見。在這樣的條件下,教師應當擺脫以應試思維模式的束縛,借助合理途徑創設濃厚的民族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在這樣的條件下,充分領悟音樂文化,借助智能終端設備或多媒體等將樂曲、動畫或短片等呈現給學生,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民族音樂的內在含義。以此提高其繼續了解民族音樂的主觀能動性。比方說,在《黃土高坡》的課節教學環節,教師就需要借助民族元素的融入,營造地域文化氛圍,借助適宜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內在含義及其獨特魅力的充分領悟。從而將樂曲的民族文化傳承給學生。實際上,民族音樂都是從地域環境中總結而來,與現實事物之間存在緊密關聯。在給學生介紹歌曲時,教師需要先行向學生講明陜北民歌的地域風情,以及西北人粗獷的性格,同時再以影像的播放,使學生感官得到前所未有的真實體驗?;谶@樣的考慮,教師便可給學生介紹具有代表性的陜北民歌《信天游》,促進學生進一步明確陜北民歌的文化內在含義,增進民族音樂素養。
教學方法應用的相應性以及合理性者會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實效。從民族音樂教學的角度上來說,教師應當保證方法上的豐富性,促進學生對各民族音樂的內在含義有更加深刻地領悟。那么講解、問題設置和現場演示等都可供教師選取。其一是講解法。也就是借助理論講述的措施促進學生對所涉及的專業常識有充分了解,所以,就應當保證教師具備良好的文字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在了解專業常識的基礎上,增進專業核心素養。比方說,在琵琶曲的《十面埋伏》教學環節,就應當將作品創作的背景向學生做出闡述?!妒媛穹纷钤缫娪?818 年,講的是楚漢戰爭中漢軍運用十面埋伏擊敗楚軍,使得項羽烏江自刎,最終劉邦獲得戰爭的勝利的故事。這首琵琶獨奏內容激烈,曲調跌宕起伏,把項羽被包圍并被擊敗的情境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其二是示范法。在民族音樂教學中,需要當場演奏琵琶,這樣可能促進學生有更加真實的體驗,促進其充分明確樂曲的內在含義。比方說,在《大浪淘沙》這首琵琶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對學生呈現琵琶演奏的影像,也可借助自主演示,促使學生從中聆聽和感知樂曲的含義,領悟樂曲的內在寓意。其三是提問法。教師需要結合課堂知識,給學生布置相關聯的問題,比方說,樂曲的曲調、類型及其旋律;曲中人的內心情感;這些關聯問題的提出,能夠促進學生對樂曲的含義和寓意得到學生的充分領悟,以此提高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熱情和專注力。
社會文明的快速提升,促使現代元素與傳統元素都相繼出現于音樂發展中,大部分音樂曲作者都會在藝術創作中加入民族元素,將具有中國特色音樂的獨特性進一步彰顯,為中職生高質量學習民族音樂創設了適宜的氛圍。所以在具體教學環節,教師就應考慮到現代元素與民族時尚元素的充分聯合,使時尚元素得以在音樂中充分融入,使音樂教學氛圍進一步具學術性和嚴肅性,也會保證進一步切實現代中職生的思想觀念,以此為民眾音樂的更加深廣性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不僅如此,教師還可借助民族樂器,給學生演奏現代通俗風格的音樂,促進學生能夠在不同網格的音樂中,深切感知到民族音樂的風格的獨特性,進而加強學生音樂藝術賞析能力。
在確定學生已基本了解各民族音樂風格以及專業理論時,教師為保證學生的理論基礎更扎實,應當以固定時間對學生實行考核,明確學生的近期學情。例如,教師可以把事先收集的、多種類型的琵琶曲融入課堂,然后,以提問的模式,檢驗學生相關學情,也可借助辨別對錯的模式,給學生提示音樂出處,或將樂曲與相近故事相聯合,引導學生辨別對錯,并表述原因,向表現突出的學生施以適當的精神鼓勵或物質獎賞。教師還可把最終的考核信息進行整理,為期末考核分數的評定提供依據,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對民族音樂有深刻領悟和長久記憶,也會明顯加強學生音樂賞析能力,提高學生繼續了解民族音樂的熱情和信心,調動學生民族自豪感。
一方面,學校應該給音樂教師創設充足的進修時間和空間,促使教師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快速加強,現代音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教學之間存在明顯區別,為保證今后的音樂教學可以切合學生學情及其發展需求,教師就應當以前瞻性的思想模式進一步提升自我,那么培訓和進修便會是實現該目標的最佳措施。具體培訓項目應當包括專業理論、崗位技能等。另一方面,應當注重感知能力的培養?,F代音樂教學的宗旨是為了加強學生專業敏感力,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如果學生具備了這些技能,便可保證其在音樂方面領悟到更具深遠意義的思想觀念,進而豐富學生專業文化內涵。教師也應當明確強化學生音樂敏感力以及專業技能的最佳措施,可以借助各種旋律的融入,助力專業敏感力的加強,可以把自我藝術情感融入樂曲,以此增進音樂鑒賞力,從而加強教師進修、培訓的質量成效。
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職生是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后備力量,具備良好的音樂文化素養也就顯得意義重大,在素質教育愈加得到重視的新時期,中職院校對音樂教學也做出了進一步考慮,然而,在具體的教學環節還是伴隨著一些影響因素。在這樣的條件下,教育就應當結合民族音樂文化的獨特性,以合理方法的應用,助力民族音樂教學的保質保效開展,以此為社會相關行業領域的發展儲備具有良好素質的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