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柳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檢驗科 江蘇南京 210000)
子癇前期的發生通常在孕婦妊娠超過20 周以后,如不將子癇前期進行有效控制,子癇前期可發展為子癇。這是一種更嚴重的疾病狀態,會直接導致孕婦抽搐或者昏迷[1]。子癇前期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對母體和胎兒造成嚴重影響,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孕婦在子癇前期病程發展嚴重時,終止妊娠是其唯一治療方式。因此,在子癇前期發生初期,對其病情進行有效控制,可延長孕婦妊娠時間,以提高胎兒的成活率,減少對胎兒以及母體的傷害[2]。子癇前期的臨床表現多為血壓升高,通常舒張壓高于90mmHg,收縮壓高于140mmHg,并伴隨蛋白尿,同時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暈、視物不清、上腹不適等癥狀[3]。對于子癇前期的確診,除通過血壓數值的高低和24 小時蛋白尿含量以外,還可通過血小板、肝功能損傷和腎功能損傷等情況進行判斷,但檢查過程較為繁瑣。妊娠期婦女血液的高凝狀態通常屬于生理性,而發生子癇前期后,妊娠期婦女血液的高凝狀態則轉變為病理性,直接導致凝血功能和纖溶活性失去平衡,而凝血以及纖溶功能的重要指標則是血漿中的DD 和FDP[4]。
本文現通過對所選取的子癇前期確診孕婦以及健康孕婦血漿中DD 與FDP 的含量進行分析,來總結兩種含量對于子癇前期預測的價值,具體方法實施如下。
本次研究將時間定在2020 年1 月至2021 年7 月,將我院在此時間段中接診的子癇前期孕婦42 例與同一時期來我院正常產檢的健康孕婦42 例作為研究對象,共有孕婦84例。健康組孕婦年齡最小22 歲,最大33 歲,平均年齡值(27.49±3.57)歲,孕周最短33 周,最長37 周,孕周平均值(35.67±1.67)周;子癇前期組孕婦年齡范圍在23 歲~34 歲,年齡平均值(27.62±3.69)歲,孕周在34 周~38 周,孕周平均值(35.70±1.59)周,其中包括25 例輕度子癇前期孕婦,17 例重度子癇前期孕婦。所有入組孕婦基礎資料通過統計學軟件分析,所得P 值>0.05,說明不具備統計意義。
1.1.1 納入標準。
(1)子癇前期確診孕婦;(2)所有入組孕婦均為單胎孕婦;(3)無其他血液系統疾病孕婦;(4)溝通能力正常,且依從性較好孕婦。
1.1.2 排斥標準。
(1)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婦;(2)入組前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孕婦;(3)存在血栓栓塞類疾病孕婦;(4)有精神類疾病孕婦。
取孕婦清晨空腹血液置入采血管中,進行上下左右顛倒搖勻,隨后對血液進行離心處理,取血液中血漿部分通過免疫比濁法,在兩小時內完成血漿中DD 和FDP 的檢測。本院所采用的自動血凝分析儀為日本Sysmex 公司生產,型號為CS-5100,所用試劑盒為德國西門子公司和日本BIOLINKS公司。血漿檢測時嚴格按照說明書標準進行,并定期對自動血凝分析儀進行維護,保證其準確性。
分別記錄健康組孕婦、子癇前期組孕婦、輕度子癇前期組孕婦、重度子癇前期組孕婦的DD 含量和FDP 含量并進行對比。孕婦血漿中D- 二聚體(DD) 正常值為:0.36μg/L~0.66μg/L,若D-二聚體含量升高,提示患者體內可能存在血栓,需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血漿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的正常值應<5μg/ml,一旦該數值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不健康因素,容易發生血管栓塞性疾病。
采用SPSS25.0 統計學專業軟件對本文所研究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描述時,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描述時,組間對比取T 檢驗,P<0.05時,兩組之間統計學意義顯著。
在DD 與FDP 水平比較中,子癇前期組孕婦水平更高,健康組孕婦所含水平更低,兩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數據統計有對比價值(P<0.05),見表1。

表1 子癇前期組與健康組DD、FDP 水平對比()
輕度子癇前期孕婦血漿中DD 含量和FDP 含量與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含量相似,數據之間對比無意義(P>0.05),見表2。

表2 輕度子癇前期組與重度子癇前期組DD、FDP 水平對比()
DD:血漿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一種,具有特異性,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機體內血液的高凝狀態和纖溶亢進狀態,其對于血栓性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其他疾病,同樣有著重要的價值,根據血漿D-二聚體的檢測結果,可區分原發性纖溶亢進和繼發性纖溶亢進[5]。
FDP:血漿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是由纖維蛋白原與纖維蛋白在血漿素的分解作用下而產生的一種降解產物,其產物具有抵抗血液凝固的作用。FDP 含量的多少能夠反映出患者體內纖溶活性的強度,并且抑制纖維蛋白的形成,因此具有抗凝血酶作用,同時還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與釋放,血漿FDP 含量增多,提示纖溶活性變強[6]。
本文所研究的子癇前期根據病情發展程度可分為輕度子癇前期和重度子癇前期。相比于輕度子癇前期來說,重度子癇前期患者臨床癥狀更為嚴重,其收縮壓超過160mmHg,舒張壓超過110mmHg,且24 小時蛋白尿含量超過2.0g,并伴隨血清肌酐升高,血小板<100,000/mL 等表現[7]。當孕婦在出現子癇前期癥狀時,孕婦全身的小動脈開始出現痙攣,血管的內皮細胞受到損傷,導致凝血功能與纖溶功能出現失衡和失調情況,因此也增加了子癇前期孕婦的血栓形成概率。在凝血發生的同時,子癇前期孕婦血漿中D-二聚體水平的明顯升高,是為將血栓清除由生的繼發纖溶活動亢進[8]。通過本文的研究結果發現,子癇前期孕婦在孕晚期時,其體內的D-二聚體(DD)水平要比健康的妊娠期婦女水平更高,這一數據說明子癇前期孕婦在身體內有病理性血栓的存在;而血漿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的水平高于妊娠健康孕婦的正常水平,則是因為血漿中FDP 直接參與了子癇前期疾病的形成以及發展,所用可以證明FDP 也是導致子癇前期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檢測孕婦血漿中DD 水平和FDP 水平可以直接判斷患者發生子癇前期的可能。但在輕度子癇前期孕婦與重度子癇前期孕婦中DD 水平和FDP 水平的比較中,兩組數值相近,在對比時無明顯的統計意義(P>0.05),則說明子癇前期病程的輕重與血漿中的DD 水平和FDP 水平無關[9]。本文研究數據與參考文獻數據一致,在驗證血漿DD 和FDP 對于子癇前期的預測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可為今后臨床診斷時制作出參考。
綜上所述,孕婦在孕晚期時其血漿中DD 含量和FDP 含量與發生子癇前期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作為子癇前期的預測手段進行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