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
摘要:初中階段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要求教師在教學當中根據相應的考試要求,采用不同類型的教學手段。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和個人智力水平的發育程度有很大的差異性,對于入學后的內容展開存在過渡階段,教師應該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情況,做出符合實際的教學方式。教師作為主導者,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特長,運用自身個性化學習能力。基于教材,要求教師靈活多變運用分層教學模式,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教學,對于所授內容進行科學劃分,實現從部分到總體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分層模式;初中語文;科學運用
引言
初中階段,學生突然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學習相對較難的知識內容,他們從生理及心理上都是很不容易接受的,所以初中教學至關重要。分層模式應用中采取的層次化劃分的方式,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等級劃分,然后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保證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吻合。而且此種教學方式在應用中兼顧到了所有學生的需求,是真正從學生學習與身心需求入手的,這不僅強化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也充分地展現了現代教育對于學生的尊重,這對于實現語文學科的高效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激發興趣,針對學生劃分層次
首先,對學生進行全方面地了解。分層模式的實施最基礎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分層,而對學生分層如何做到科學有效,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首先,全面了解學生就是從學生的智力因素出發,對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語文知識內涵的理解情況進行了解,并對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愛好進行掌握,對這些問題進行全方面地分析與了解之后,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劃分層次。劃分的層次主要分為優等,中等以及差等三個層次。而對于每一個層次還可以進行具體地劃分,比如寫作優等,語言表達優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實施更具針對性。其次,對學生進行動態化地了解。學生與學生之間所體現出的差異性不同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會呈現出一個舊差異逐漸地縮小,新差異不斷加大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動態化地了解與檢測,可以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差異性變化進行隨時獲取。而只有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變化,對學生的動態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夠為教師教學方案的優化設計提供便利性,才能夠保證分層教學的科學開展。而且動態化地分析,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差異性原因進行深入地探討,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地向高層次轉化。
二、激發興趣,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應該從學生最近的學習情況出發,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明確的目標。這樣制訂出來的教學目標才更加全面,更加科學,充分體現出語文教學的差異性,也才能讓C層學生有信心,B層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A層學生體驗挑戰的快樂。
例如:在學習《鄉愁》之前,筆者讓所有的學生明確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詩人濃濃的思鄉情懷以及渴望祖國統一的情感,進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筆者要求A層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詩歌的意象和主題,掌握借物寓情的表現手法并能靈活運用;要求B層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詩歌意象和主題;要求C層學生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和“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表達的意思。
三、激發興趣,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制教學內容,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理解教學內容。同時,筆者在課堂講解時盡量做到生動有趣,以此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范進中舉》時,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A層學生結合正音朗讀全文,通過誦讀復述故事情節。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范進和胡屠戶這兩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對于B層學生,筆者引導他們合作討論,緊扣小說特點,從情節、人物、環境三方面分析課文,掌握分析小說的基本方法,學習并借鑒作者的寫作手法,提高自己的描寫能力;對于C層學生,筆者引導他們抓住范進中舉前后境遇的變化,品味文章的諷刺效果,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的。在教學內容上分層有利于所有學生吸收知識,更加深入地理解這篇文章的主旨。
四、激發興趣,對作業難度進行分層
由于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有所不同,在作業難度的設計上也應該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對于學困生來說,如果總讓他們做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業,不僅難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且還容易打擊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對于中等生來說,稍微有難度的作業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對于優等生來說,他們更容易從高難度語文作業中獲得成就感,而且有助于知識的鞏固與延伸。由此可見,對不同學生來說,設計作業難度分層是尤為必要的。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時,教師可以這樣來劃分作業難度:學困生需要在這首詩中找到描寫初春景色的詞語,并對其進行相應分析;中等生要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寫出不少于3句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句;優等生要將《錢塘湖春行》與《次北固山下》進行對比分析,同樣是描寫春景,這兩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差異。這樣將作業難度分成不同的層次,既可以照顧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可以使學生從語文作業中獲得成就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應該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摸索與探究,力圖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取樂趣,收獲體驗與成功,體會知識學習的趣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語文學習中真正地得到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占龍.淺析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應用[J].考試周刊,2020(90):46-47.
[2]李鵬.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9(12):81-82.
[3]李紅菊.淺析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初探[J].學周刊,2018(0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