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姝均 周星雨 范文青
摘要: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通過完善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優化考核方式等改革路徑綜合提升會計基礎實訓課程的教學水平,提升實訓效果。而會計基礎實訓課程的有效教學,既便于后續課程的展開,又為培養財務管理專業高素質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分析財務管理本科會計基礎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關鍵詞:會計基礎實訓;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移動互聯
引言
財務管理本科的實訓課程穿插在各個學期,懂會計才能懂管理,因此會計基礎實訓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基礎實訓課,是第一門專業實訓課,也是后續學習專業課程的敲門磚。基于教育部“金課”課程建設的高質量要求和移動互聯時代的特征,結合會計基礎實訓課程的重要作用,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及實踐,將對提高財務管理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會計基礎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完善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財務管理本科會計基礎實訓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其中知識目標要求系統地掌握工業企業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會計處理方法,熟悉會計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技能目標要求掌握工業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技能;素質目標強調培養學生誠信、遵紀守法等精神。但目前的素質目標涵蓋范圍較窄,僅僅概括性地提到了素質目標,沒有體現出素質目標,更沒有系統化地體現思政育人的目標。
(二)教學模式僵化
大多數財務管理本科會計基礎實訓課程的教學模式比較陳舊且僵化。教學模式陳舊體現在大多采用傳統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或觀看操作視頻,之后進行實操。但實訓課程重在實踐,應強調以學生為主,目前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形式單一,課堂比較枯燥,授課效果差強人意。移動互聯時代,教學模式的僵化不只體現在教學方法上,還包括教學軟件上。大多數會計基礎實訓課程利用“科云”“網中網”等教學軟件并在實訓室集中開展,但目前市面上已經涌現出了“檸檬云”“筋斗云”等移動互聯實訓APP,完全可以脫離傳統的實訓室,在實訓地點、實訓手段上更加便捷,更加有效。
二、提升財務會計實訓課教學質量的重要性
(一)培養實用型人才
會計是一門實用而全面的應用學科,在會計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教育部提出的職業教育培訓目標是培養具有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實踐型人才,這些人才能夠站在基層、生產和服務部門的前沿,管理專業崗位。中等職業學校以就業為導向,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均以實踐為導向。因此,財務會計培訓課程對中職會計教學尤為重要,是促進學生從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變的必要環節。在實踐培訓中,根據現行會計制度和學生實踐開展的工作,將有助于他們更深入地了解會計知識,掌握會計技能,培養出具有優秀理論和實踐的高素質人才。
(二)彌補學生校外實習的不足
當前,會計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兩種形式:校外實踐和校園實踐。但是,由于會計工作高度保密,工作內容比較嚴肅,即使學生參加校外實習,工作單位也很少滿懷信心地安排學生的具體作業。校外教師大多是工作單位的員工,他們忙于自己的工作,因此很難有時間單獨輔導學生。一般來說,他們只安排學生填寫優惠券、記錄發票、匯總文件等。他們的工作既簡單又重復,缺乏全面性和連貫性。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提高的機會。開展會計培訓可以模擬工作單位的業務流程和會計流程,為學生參與提供許多機會。如果在校外實踐中不能嘗試的話,甚至在校園培訓中也可以這樣做,以提高學生的會計能力。
三、提升財務會計實訓課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建設會計專業實驗培訓基地,創新考核方式
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實訓基地的傳票和紙幣計數等設備比較落后,大多數設備都安裝在機房,這對注重會計的學生來說是不方便的。雖然有些學校設置了會計培訓室,但實際申請時間較短,培訓室被用作設置項目,妨礙了學校內外切實開展活動。為確保實踐培訓教學的有效實施,教師應做好管理和控制工作。根據會計崗位的基本要求,要建立就業崗位,完成實踐培訓技術,打破理論與實踐的傳統分離,把教學、實踐與評價聯系起來。借助信息技術,學生可以提前觀察操作過程,然后進行口語測試、筆試和現場能力測試。在課堂上,老師根據教學過程確定一個或一組學生在現場示范。比如,教師應在“會計綜合培訓”教學評價體系中,從兩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一方面是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對學生培訓成果的評價。前者主要是模擬考試和培訓;后者根據學生掌握的實際培訓技能進行正確的評價和考試。會計實踐評價與理論評價存在差異,要求專業教師全面考慮和評價實踐中的具體情況,制定和理順衡量標準,以反映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整體表現。
(二)樹立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觀念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教學體系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因為理念是基礎和基石,教育理念對教育行為具有不可逆轉的影響。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應改變教學觀念,加強實踐培訓課程,使學生能夠在社會上應用學校學到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樹立正確的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生,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提高能力的環境,通過自己的教學理念影響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第二,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加強師生互動,幫助
(三)將工作流程和教學內容相互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先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然后再實踐教學。隨著
現代社會的發展,財務會計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解釋教學中教材的內容,然后解釋工作場所可能出現的問題,最后,教師創建測試工作,得分較高者被認為是會計領域的精英。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今后在職場的成長。因此,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應首先讓學生親身體驗會計師在工作場所授課時應了解的測量方法和科目設置,然后讓學生給出實例和練習總結。這種教學過程可以使學生達到親身體驗的目的,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業務的準確性。
(四)加強實踐環節培養
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財務會計廣泛應用,就業形式理想。學校在培養學生財務會計能力時,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今后的工作。因此,學校真的應該實現與企業的相互合作,為學生創造極好的實踐環境,讓學生提前感受到職場的工作氛圍。教師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不僅注重讓學生掌握實踐能力的知識學習,讓學生通過實踐發現各個方面的不足之處,及時糾正錯誤。
(五)設計學習場景
為了更快地讓學生進入工作場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工作場所。同時,教師可以設置情景營造報告,將課堂轉變為企業的生活環境,讓學生感受工作環境,快速投入角色,讓學生充分把握知識的應用,真正將課文內容應用于工作實踐。這樣學生就可以快速進入職場,從而減少學生的繞道。因此,教師可以在創造教學情境方面設定一定的困難,讓學生了解危機,感受自身的不足,及時糾正,增加使用技能和知識,這將大大有助于他們今后進入職場。
結束語
總而言之,提升財務會計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中職學校和學科教師加強中職學生會計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積極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教學方式,適當增加財務會計實訓課時,建立會計實訓室進行模擬實訓并充分發揮會計技能比賽的促進作用,多措并舉,共同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呂伶俐.“課程思政”視角下《會計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4):144-145.
[2]劉慧娟.“崗證賽”引領會計基礎實訓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商業會計,2017(11):124-125.
[3]彭斌.《財務管理》移動教學實踐與思考[J].時代金融,2019(23):109-110.
[4]郭展.中職財務會計實訓課教學模式創新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8):177-178.
[5]王娜.中職財務會計實訓課教學模式創新分析與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8):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