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榮琦 卞心雨
摘要: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內人力資源必須要展開的重要戰略措施。會計專業是一項包括了很多學習內容的專業課程,涉及經濟、管理、統計等多方面專業知識,將傳統會計教育與會計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基于此,本文章對基于會計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策略
引言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致力于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高級復合型人才。人才培養離不開對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人才契合會計學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求。
一、創新創業教育及其概念內涵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在21世紀提出的全新概念,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教育,這和一般的能力培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本質是增強學生創新意識與開創新事物能力的一種活動,最終目的是指導學生學會適應社會生存、自主擇業、自謀職業。創新創業教育可以理解為一種為了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質量觀,也是在新發展格局下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包含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以及專創融合發展等內涵。創新教育是以創新理論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為目標,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發展其創新能力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因此,創新教育涉及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和創新動機。創新能力是人們在創新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各種能力及其綜合表現,它是個體的創造性智力與創新性品質的有效融合,也是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有機結合,主要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等。
二、會計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一)高校人才創業創新能力培養流于形式
在實際的職業階段技能與知識教學中,由于各類實際情況,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是學生能力以及素質主要考核內容,因此,其本身就不是很受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一線教師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正視不足,在日常教育中流于形式,用一些表面現象來“完成”相關的培養任務,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看起來“繁花似錦”,但是結果卻“敗絮其中”。這種錯誤的做法,不僅給當時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科學培養增添了一定的阻礙,延滯了學生的發展情況,更重要的是還漠視了學生的權利,影響了學生的全面成長以及健康發展。
(二)創新創業意識有待加強
《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落實以來,極大提升了我國高校高校生的創新精神、意識、思維。目前,受價值取向偏差的影響,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依然處于較弱地位,重理論輕實踐的形式仍是亟待解決的薄弱環節,創新創業意識有待加強。尤其是高校生教育還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現象,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難以為創新創業實踐導向提供正確的指引,引發價值取向功利化,高校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受限。
三、會計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以創新創業大賽為依托的課程體系
從近年針對高校院校的創新創業大賽來看,從“挑戰杯”高校生創業計劃競賽到“互聯網+”高校生創新創業大賽,從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到全國高校院校“發明杯”高校生創新創業大賽、山東省高校生科技創新大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創新創業技能大賽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指揮棒,因此在設計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的時候,應使課程教學落腳點與技能大賽對學生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相契合。
(二)搭建學生與創業者的溝通平臺
將學校的為社會服務職能充分地發揮出來,通過與政府、企業的合作,對創業活動的可行性和關鍵點進行分析,做好創業前期的市場調研和計劃。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創業案例,開展創業的相關競賽,從會計專業理論層面著手,開展一些沙龍、論壇、講座、學術研討會,通過交流和學習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引導有想法、有思想的學生加入創業活動中,推進創業教育和會計專業教育的相互滲透,使會計專業學生的創業能力逐步在學習和實踐中得以培養和提升。
(三)注重以創新創業能力為基礎的財商教育培養
一個具備創新思維、有創業熱情、組織管理能力強的人一定是具備強烈的理財意識和金錢觀念的人,可以說財商是創新創業的基石,是必備能力之一,離開了財商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缺失的,因此強化財商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地位就變得具有現實意義。
(四)將以往的學生評級機制和考核機制進行優化與更新
改變以往僅僅憑借試卷就確定學生考試成績的模式,在應試化教育的模式下,學生僅僅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并沒有關注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教師要結合具體的創業課程開展考核,將考試方式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做好創業的考核與評價。在日常管理中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學生提供寬松、自由的學習條件,使學生的創業能力不斷提升。
(五)注重學生實操提升創新創業意識
各大高校學校應該積極構建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研究,在實踐中創新發展,在實踐中進行論證研究,進而不斷獲得原有效果,不斷提升其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在實際的學生實踐過程中,校企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首先是軟硬環境的構建。硬性環境是指,學校和企業應該在企業文化宣傳墻、校內走廊等硬性環境上,書寫或者昭示一些關于創新創業的內容,以此來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讓學生在這種創新創業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在不知不覺中重視創新創業意識,增強其綜合素養。而軟性環境則是指,企業以及學校應積極利用事跡廣播或者行業領先人物演講等手段,來加強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深刻認識,有效激發和增強他們對于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理解和發展、其次是在實踐操作中,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六)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
由于現實各種因素的限制,學生能夠真正進行創業的機會相對較少。為了能夠增加學生創業的機會和積極性,高校可以與當地知名電商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創辦電商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地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到企業的實際發展中。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真實電商企業的運作環境和流程,也能夠促進高校培養的學生更符合企業需求。實訓基地在實際投入運行后,要充分發揮課崗融替的學習方式,鍛煉學生的知識、技能應用能力,為他們創造非常好的創業機會和平臺,為培養高質量創新創業復合型應用人才打下堅實的根基。
結束語
為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及創業成功率,應在學生入學時從源頭抓起。總之,將會計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是當下高校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也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性,使其真正地成為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專業畢業生。
參考文獻
[1]張亞靖,平昕.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學專業教育融合路徑探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10(06):83-86.
[2]馬麗英.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課程教學融合探析——以應用型本科財務成本管理類課程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3):15-18.
[3]謝瓊,劉軍.應用型本科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研究——以會計學專業為例[J].昌吉學院學報,2019(05):91-95.
[4]張春明,陸黎敏.大數據時代會計學專業高校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9(16):402-403.
[5]徐麗軍,楚知睿.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學專業的融合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28):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