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邱寒 孫淑微
摘要:現代化科技手法在環境設計的運用中,需要注意人性化、生態化、智能化原則。越來越多的人對新事物、新概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何合理地運用公共空間,設立單獨開放透明區域,使裝修風格不再單一,簡潔而明了,既不失現代化風格的藝術設計,又凝聚了各個空間的活力,使得在基礎空間中增添多樣的特色區域風采。基于此,對現代化科技手法下環境藝術設計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科技;現代;藝術設計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突出,諸多新興學科及概念也應運而生。現代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新興學科,承擔著建設社會、美化環境的重要任務,在優化城市空間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對人類的居住空間、生活空間及工作空間展開規劃,以滿足人類基本的物質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1環境藝術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自然性。對于環境因素而言,是根據既有的自然環境,并在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藝術,這就使得環境藝術與自然環境之間具有不可脫離性。通過環境藝術,可以將自然環境中的美學進行更為科學且合理的體現。其次是實用性。環境藝術體系的一個重要功能在于環境藝術所具有的實用性,其主要表現為環境藝術的存在,在于為滿足人們的生理需求并提供更為便利的生活環境。最后是整體性。環境藝術的整體性主要是表現為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需要涉及各種各樣的質料和個體,而個體之間又需要存在著有機關聯性,以確保最終的環境藝術效果具有整體氛圍。
2環境藝術中現代科技應用的重要性
2.1環境設計審美發展
社會環境的發展及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提升促進了環境設計的發展,加上受到西方現代藝術理念的影響,催生出如地景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新的環境設計觀念。這些新興的觀念對傳統的環境設計造成強烈的沖擊,正是因為這些新的觀念的產生,傳統環境設計以自然為主的審美觀念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的審美意識開始由傳統轉向現代轉變。現代環境設計強調自然、人文、生命和科技的融合,需要將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才能使人類對環境設計的認識出現新的飛躍,在人與自然、科技與空間的發展創造下,人的行為習慣和文化層次所呈現出的是不同的藝術設計與審美。
2.2實現對藝術設計效果的進一步優化
在以往的環境藝術表現過程中,以手工繪圖為核心的藝術創作手法,在環境藝術設計和創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實現對最終設計效果的展示。但手工繪圖所存在后續修改煩瑣的問題,也對整個環境設計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尤其是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次的修改和調整,工作效率可想而知。但伴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依托于計算機技術,各類設計軟件不斷出現,并用于環境藝術設計當中,彌補了傳統手工繪圖存在的不足。
3新興科技在環境設計中的運用
3.1環境設計中科技美學的運用
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依靠科學技術生產力的提高,以及環境品質和空間利用率的提升。科技如今已經運用到環境美學中了,它結合了美感、現代感、未來感,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從外在體驗感來說,可以通過材質、顏色等高科技處理,使空間更跳躍、更具有層次感。顯而易見的是國外的發達國家對于現代科技化設計的應用早于國內,但“技術美”實則早在古時中國的園林設計中就有所體現,其中造園家李漁的多部著作中表達了這一思想。在環境設計中將客體、主體有機結合,在科技美學的運用中考慮空間結構、空間尺度、心理需求。設計需要采用新觀念,社會各界追求人與環境和諧共生,在當代人居環境發展中,“生態+建筑”主題的人本居住環境思考成為了主流,在設計規劃不同環境時最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減少對環境的二次傷害。將空間合理安排,注重人的物質、精神需求,在細節與設施布置中體現水準與關懷,打造怡人親民的活動交際空間。在有序的空間序列組合中創造和諧的互動裝置,共享空間氛圍,創造多元化共通感藝術空間。
3.2結合城市自然環境特點設計
現如今,生態化、開放化的城市綠地空間越來越多,封閉的城市公園逐漸減少,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營造出了許多供大眾休閑娛樂、休憩的公共綠化空間。基于生態設計理念的城市環境藝術設計要結合城市自然環境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而營造獨特的城市環境。例如設計者可以在綜合考慮城市氣候因素的前提下開展順應氣候的設計,合理利用陽光與風向等自然條件,營造適宜大眾生活的舒適、健康的城市空間環境,使其在寒冷的冬季可以享受溫暖陽光的照耀,在炎熱的夏季可以享受習習涼風的吹拂。設計者也可以結合城市的地形開展順應地形的環境藝術設計,因地制宜,充分開發城市的立體化空間,使城市環境別具一格。
3.3構建多層次城市環境體系
構建多層次的城市環境設計規劃體系,需要從多角度考察城市的發展現狀、了解城市資源的利用狀況,并結合地形、地貌等要素,有效提升資源開采的利用率。在進行現代城市環境藝術設計時,設計師要注重城市建筑的協調性,確保地面的空間環境與地上設施相得益彰,從而實現創新現代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目標。同時,還應注重增強現代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功能、使用功能及文化藝術功能。例如,城市植物景觀的建設既要滿足社會功能方面的需求,也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還要滿足藝術范疇內的要求,如果缺少了任何一個要素,都會導致植物景觀的建設存在缺陷。因此,要注重豐富城市植物景觀的使用功能,在保障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提高城市植物景觀的藝術水準。
3.4現代科技手法在環境設計中的適用性
在現代科學技術和環境空間相結合的視角中,交互設計成為當下主流。例如光影秀,其設備在光影圖像、電路、聲效、空氣媒介中都進行了環境再設計的運用。在聲音系統中,在不同音效設備刺激下對人們的聽覺產生了交互影響。在光影系統中,色彩的多樣性交織碰撞和圖案變化特效對人們的視覺系統產生了交互影響。人工智能加設計師的搭配可以在基礎環境勘察的結果上二次創作,這種現代科技手法下,有限空間可以做到無限變化,用科技做橋梁連接人與環境,創造無限新的空間。在可視的交互展館中,人們通過五官五感與空間進行互動。它們改善了人們瀏覽、探索復雜的空間以及和它們互動的常規方式。科技作為一種表達手段為設計提供了新的表達形式,現代科學理論與適用性推動著設計的前進。科技領域是環境空間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正受到越來越多設計師的推崇。未來將形成共享、智慧、多元的生活環境。
結束語
在以計算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的推動下,對于環境藝術而言,不僅可以實現對傳統環境藝術設計模式的有效替代和優化,同時也可以實現對相關設計人員思維的進一步改變,充分發掘其所存在的潛能,并以此來帶動整個環境藝術的發展。科技的出現與發展,必將與時代需求緊密相連,而依托于現代技術,環境藝術也將會呈現出更為美好的發展前景,并以此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姚潔.淺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變革[J].知識文庫,2020(19):95+97.
[2]游佳丹.低碳經濟視角下環境藝術設計的優化[J].今日財富,2020(19):22-23.
[3]杜宇峰.探討生態文明觀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J].藝術大觀,2020(26):59-60.
[4]姜懿桐.綠色設計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探析[J].科技風,2020(23):108.
[5]劉麗麗.現代信息技術在環境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明日風尚,2020(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