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郭紅宇
摘 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迎來了更好的機遇。在黑龍江省農村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中,公共衛生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和公共就業服務問題較為突出。因此,黑龍江省應提高服務供給質量,提升服務能力,完善服務體系,鼓勵農村自主發展,從而推動黑龍江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轉型升級;黑龍江省
中圖分類號:G249.2;F32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02-0014-03
引言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和發展時期內,由政府主導提供,為滿足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或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所需的社會服務。它是以農業信息、農業技術和勞務等服務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農村公共產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了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對比鄉村,城市擁有更多的信息資源、多種多樣的娛樂方式和完善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能夠極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人們更加愿意選擇留在城市生活。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的實現離不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的提高。現階段,黑龍江省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阻礙了黑龍江省農村地區的發展。黑龍江省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亟待提上日程,需要制定相應的對策。
一、黑龍江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黑龍江省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主要表現為,供給關系的逐漸理順、供給機制的逐漸完善,但在服務供給質量上存在許多問題,影響了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同時降低了農村居民的體驗感。
(一)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高
農村地區從2009年開始實施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使得農村居民的就醫環境得到一定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農村的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較低,難以滿足農民需要,嚴重影響了農民的滿意度。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農村醫務人員綜合服務水平不高
大部分鄉村醫生并不是科班出身,這些醫生僅僅經過幾年甚至短暫的培訓后就為農民服務,其中很少一部分取得醫師資格證書。這些醫生僅僅能為村民提供一些簡單的醫療衛生服務。這就造成了大部分農民看病要到城市中去,以致醫療報銷等問題亟待解決。
2.公共衛生服務缺少專項資金
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政府面向居民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由當地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共同組織實施。隨著時代發展,農民的健康意識增強,我國農村地區公共衛生服務增加了事故和意外救治項目,疾病預防項目等內容。但是,農村地區公共衛生開展的項目主要是計劃免疫,大部分的救治費用仍需農民和醫療單位承擔,工作內容主要由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中具有責任感的工作人員共同完成。專項資金的缺乏使工作內容開展困難,使很多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難以開展,滿足不了大部分農村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需求,降低了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差距大
黑龍江省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農民的實際需求相脫節的問題較為突出,供給與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科技落后的年代,老百姓能夠聽上一場戲、看上一場電影就很滿足了。隨著時代進步,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精神生活的層次也在提升。但是,現階段黑龍江省農村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不能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例如,一些歌舞下鄉時,舞臺設計粗糙、歌曲水準不高、舞蹈形式乏味,老百姓觀看后感受不到文化生活的愉悅。部分農家書屋的圖書種類更新緩慢、圖書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有閱讀愛好居民的閱讀需求。在送電影下鄉的影片中總是一些年代久遠的老片子和一系列紅色題材的電影,使得老百姓的觀影熱情不高。同時,針對少數民族中漢語水平不高的居民提供的文化服務較少,具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黑龍江省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居民被動參與,缺少主動建言獻策的現象。老百姓認為文化供給的參與只是政府的“面子工程”,甚至誤認為公共文化建設是政府提高政績的途徑。因此,在文化供給中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當前,政府與當地居民缺乏有效溝通,對于村民舉行文化活動的頻率沒有統一的規定,政府每年下發的資金用途也沒有具體條文,導致了公共文化服務效果不佳。還有一部分鄉鎮政府和行政村的文化負責人不考慮鄉村文化建設是否符合需求,只顧爭取文化建設項目,導致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差距大。
(三)城鎮和鄉村公共就業服務不對稱
當前,黑龍江省城市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已實現全覆蓋,但是農村地區的機構建設還不夠完善,城市和農村公共就業服務條件不對稱、資源不均衡,公共就業服務流程和內容需要調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村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還沒有完全成立,村級勞動保障站的專職工作人員僅占18%,農村公共就業服務設施不能滿足需求;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還未實現村級全覆蓋,就業信息不對稱同時也導致了服務的不對稱。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民對于就業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但是,農村地區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資金投入較少,與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導致了農村地區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總量不足。2019年,黑龍江省出臺了相應的就業創業政策,對創建達標充分就業社區進行獎勵,有力支持了城鎮社區就業平臺的建設,但是對于鄉鎮和行政村未能安排必要的公共就業平臺建設資金。2019年,黑龍江省財政收入達17 261.57萬元,年均增長28.5%;財政支出14 960.56萬元,年均增長29.8%。但農業支出僅占比例約8%,并且公共就業服務資金利用效率低下。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不足10%的支出規模與鄉村振興發展日益增長的公共就業服務需求相比僅是杯水車薪。
二、黑龍江省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對策
(一)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直接關系到農村地區的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然而,黑龍江省農村地區公共衛生服務存在很多醫療矛盾。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是推進鄉村建設,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提高黑龍江省農村地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1.完善三級醫療服務網絡體系
針對鄉鎮衛生院難以全面承擔鄉村衛生管理職責,村衛生室農村公共衛生“毛細血管”作用發揮不夠的情況,必須加快建立農村公共衛生三級網絡機制。鄉鎮衛生院要加強標準化建設,加大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規范統一鄉鎮衛生院的工作流程和監管辦法;村衛生室要保證“四室分開”,即診療室、藥房、觀察室、基本公共衛生室要合理規劃,上級醫療部門在做好帶頭作用的前提下要強化村衛生室的基礎作用;縣醫院要加強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強化縣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三級聯動機制。
2.完善公共衛生服務財政投入機制
財政投入是公共衛生發展的基礎,以財力資源的持續增長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供給同步發展。在專業層面要建立對于低收入群體和弱勢群體的醫療救助計劃,更好實現公共衛生服務的公益性、普惠性和公平性。
3.明確公共衛生服務事權范圍
明確各級政府醫療衛生支出的重點,科學界定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間公共衛生服務供給的職責范圍。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在公共衛生、基本醫療、重大傳染病防治等方面承擔起更大的一般管理和支出責任。
4.規范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獎勵機制
吸引醫療衛生人才向農村地區流動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通過一定激勵政策引導人力資源向農村轉移。制定專門的農村地區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福利政策,改善農村地區醫療衛生人員工作環境。建立城市定點幫扶農村的長效機制,鼓勵城市高水平醫療機構向農村地區提供技術指導和援助,并對相應工作人員給予獎勵。
5.提高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
規范醫療衛生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機制,合理制定醫療服務質量、費用控制、運行績效、滿意度等方面的指標,在縣、鄉、村構建業務分工協作、運營高效的三級聯合體。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向農村地區合理配置,提高農村地區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鄉村振興也可以說是農民自身的振興,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決定著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方向。我國實行“自上而下”的決策供給機制,這種機制極易造成脫離農民實際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應在原有的行政指導基礎上盡快構建“自下而上”的需求反饋渠道,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黑龍江省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1.加大政府對鄉風文明建設的財政經費投入
黑龍江省各級政府應響應國家號召,最大限度地增加下發到農村的經費比例,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務資源
2.引導農民樹立正確思想觀念
農民對于文化自覺性的認識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的關鍵,農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養是鄉風文明建設的核心。農村居民大多數文化水平低,對于文化自覺性認識程度也不高,做事老派,往往不講科學。因此,可以通過宣傳教育、輔導講座等農民易接受的方式,對農民進行思想教育,農民只有從根本上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對于文化自覺性有了正確的認識,切實了解農民需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才能提高,鄉風文明才能實現。
3.推動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
文化服務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既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方面,也是農村居民的精神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創新要植根于農村社會,緊密聯系農村的生活環境,結合時代特點,展示黑龍江省農村地區的特色文化,培養農村文化的內生性。同時,農民具有了文化的自覺性,就會結合自身進行文化的定位,將農村文化推陳出新,打造黑龍江農村新型文化。
4.因地制宜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文化基礎設施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載體,黑龍江省農村各地區文化發展情況不同,各個管理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根據居民的需求程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對當地文化基礎設施進行修繕、翻新。只有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設施進行有效完善,才能促進農村建設,加快鄉村的文化振興。
(三)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
公共就業服務是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其中農村人口占大多數,解決農村地區人口就業問題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質量的重要內容。農村地區的公共就業服務是農村居民就業的有效途徑,但是農村地區的公共就業服務與城市相比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強化農村地區公共就業服務質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加大農村地區的公共就業服務信息投入
充分發揮現有的就業信息網絡優勢,將城鎮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延伸至農村,使農民更好地享受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帶來的便利,加強農村地區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建設與監管,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
2.加大對于農業人才流動結構的穩定
目前,黑龍江省農業人才以流出為主,因此要針對人才流出的現狀出臺相應對策留住人才,保障人才的福利,穩定人才的流動結構;在公共就業服務方面,做到完善農業人才培養體系。在信息技術與二三產業發展迅速的時代,要做到有效利用高新技術培養農業人才,做到農村建設與時代接軌,讓農業人才的培養有的放矢。
3.加大農村地區的公共就業服務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目前,黑龍江省各級政府部門對于農村公共就業服務的資金投入明顯不足,嚴重制約了農村地區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發展。因此,黑龍江省各級政府要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和實際需要,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將農村公共就業服務納入省級財政預算,為農村就業人員提供資金保障;各級政府還要合理安排資金,用于農村勞動保障平臺的建設。同時,為了適應農村就業發展的需要,政府要不斷拓展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公民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為農村的公共就業服務提供資助。此外,各級政府尤其是鄉鎮政府要切實加強自身財政能力,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更加重視財政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最優化,建立對農村公共就業服務資金的使用和監管機制,實現資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結語
農村的基本公共服務是一門藝術,各級管理部門在基本公共服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只有準確定位各項基本公共服務的問題,才能有效制定解決問題的對策。其中,各級管理部門要各司其職,規范部門的行為,深入到農村居民當中,切實了解農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只有深入剖析問題的根源,制定的對策才能更好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婉金.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基本公共服務精準化對策研究[J].鄉村科技,2019,(2):25.
[2]? 夏紅,洪哲芳.我國農村公共衛生資源配置現狀與對策探討[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0,(6).
[3]? 徐學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的意義及其路徑[J].中州學刊,2018,(9):13.
[4]? 劉慶.淺析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問題及其建議[J].現代交際,2019,(4):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