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階段教學改革政策深化落實,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對學生綜合能力及個人素養的培養效果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有效提問的方式能夠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充分的改進,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強化學生的道德思想與法治思維。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策略
在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僅僅進行基礎知識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現階段的學習需求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也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質針對性地為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尤其學生的道德標準及法治意識,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良好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同時,為學生進行道德行為上的約束。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正確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的良好發育。
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的效果
(一)加強互動提問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內容相對枯燥,學生難以通過正確的情緒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導致學習效果相對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提升。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是由教師對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進行講解的方式開展教學的,學生在傳統填鴨式教育的課堂中,難以對自身能力及道德意識進行提升,學習進度相對較為緩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為學生構建良好教學氛圍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互動式提問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問及互動的方式改進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逐步進行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
(二)改變師生主導地位
在傳統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其課堂結構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通過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不僅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的道德觀念與法治意識往往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使教學內容流于表面。通過有效提問的方式能夠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良好的改進,體現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的同時,幫助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強化自主思考能力,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良好提升。
(三)更加了解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接觸知識的輔助者及引導者,良好的提問是教師了解學生、幫助學生了解問題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對學生現階段認知能力及知識掌握程度進行針對性的問題設立,保證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思考對問題進行解析,不會產生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愿回答或問題較為困難學生難以通過思考得到答案的情況出現。
例如在對《愛在家人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通過對學生家庭組成的了解,避免學生在課堂中出現較為尷尬的情況,保證學生的情緒能夠在課堂中進行正確的代入。教師還可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方式對學生的性格及家庭氛圍進行了解,在提問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避免學生因家庭因素出現的情緒不佳等情況的出現。
(四)改善師生關系
在現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部分教師地位極高,學生地位較低的情況。學生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進行學習會產生一定的壓迫感,自身學習效果較差的同時課堂氛圍相對沉悶,且長期缺乏師生間的互動極容易導致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學科印象偏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能夠對教學氛圍進行有效的改善,通過提問過程中良好的溝通也能夠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教師在學生回答后可通過積極正面的語言表達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師印象,通過個人魅力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以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道德與法治觀念構建,提升學生的個人行為規范性。
二、 《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的方法
(一)提升問題質量
在課堂中進行提問作為教學過程中極為常用的方式,其效果根據不同的應用方式及不同的教學內容能夠產生不同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于問題的設計和問題質量的提升,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提問對知識進行充分的思考,提升自身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同時改善教學氛圍。例如在對《生命可以永恒嗎》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在教學導入環節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索,以趣味性較高的問題如: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是什么?一棵大樹能活多久?為什么生命最終都會結束?學生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往往興趣較高,能夠積極地針對問題進行解析。在學生進行思考后教師便可通過問題的講解及學生回答的解析進行教學內容的導入,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參與興趣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通過提問的方式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或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通過正確的提問為學生強化生命的認知,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尊重生命觀念,提升學生在生活及學習中的道德行為規范。在課后,教師也可通過課后作業的方式為學生進行問題的設立,引導學生在課后對自身行為及道德規范進行反思,促進學生心理層面健康發展的同時強化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為學生構建良好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等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課堂提向盡量考慮到每一位學生
在課堂中進行提問是技巧性較高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提問時首先應保證問題的有效性及提問質量,還應根據學生間存在的差異性進行問題的設立,保證學生能夠在問題中進行充分的思考及表達。例如在《認識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在提問時便可通過讓多名學生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回答的方式為學生進行展現自身的平臺,保證學生通過自身的表達進行清晰的認知。學生在未進行問題回答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根據其他同學的回答進行自身問題的反思,提升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同時強化課堂有效性。例如在對“你覺得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進行提問時,便可引導學生從多個學生的回答中進行自身的反思,對同學思維中的優點進行充分的吸收,構建良好思維方式的同時,由優秀同學的思想帶動相對消極、低迷學生的學習狀態,改善教學氛圍的同時強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認知和了解。
(三)針對學生的反饋及時解決問題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時,教師能夠通過學生的回答進行學生學習中問題的發現,學生回答問題的態度及狀態能夠對學生是否進行知識的學習、學習效果如何進行了解,并及時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例如在對《網絡改變世界》的教學中,教師便可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學生狀態的了解如在生活中網絡對你的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你認為網絡在生活中重要嗎?等問題的設立引導學生進行自身對網絡觀點的表達,對學生網絡興趣及認知進行充分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調整,并通過學生回饋時的狀態通過如表揚、贊同等方式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心理狀態,提升學生在課堂中回答問題的信心,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學生進行回答的過程中,也能夠通過學生的回答進行學生思維模式及學習狀態的掌控,根據學生道德與法治的認知及掌握程度引導學生進行三觀的良好構建。
(四)在課后收集學生的意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對提問質量及反饋進行掌握,更應通過課后學生的思維提升狀態進行學生思想的強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了解學生的想法,并可根據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及建議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及提問方式改進。例如在對《維護秩序》教學結束后,便可通過師生間良好溝通的方式吸取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意見。如教學中提問的時長是否合適?提問的問題能否進行正確的思考和探究?通過提問學生能否正確掌握教材中的基礎內容?等,根據學生的回饋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改進,通過不斷地改進逐漸摸索出最適合現階段學生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完成高效學習進行基礎的良好奠定,提升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有效性。
(五)使用多媒體設備
隨著現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方式逐漸成為教學主流,因其良好的應用效果得到廣大同業的充分認可。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提問,能夠幫助學生以直觀、細致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原本抽象的概念也轉變為清晰可見的知識。例如在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便可通過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為學生展示我國的發展經歷及發展過程中重大事件的觀看,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和探究能夠充分建立良好的家國觀念,為學生進行良好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民族責任感,讓學生理解自身對國家而言的重要性,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自身能力的提升,且通過家國情懷的構建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法治及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強化學生現階段認知能力,逐步完成學生學習效果及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
三、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應用課堂提問的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效果,對師生關系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通過提問還能夠對課堂氛圍進行充分的改進,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學習及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的反思,對自身的不足及弱項積極進行彌補。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也應著重于問題的設計及其思考性,保證學生通過問題能夠進行積極且正確的思考,進行自身行為反思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飛躍.談初中政治課堂提問技巧[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7):80.
[2]王娜.用評價激發學習的熱情——簡談初中思政課堂教師對學生答題進行評價的技巧[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10):179-180.
[3]王桂宏.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提問技巧[J].考試周刊,2008(36):139-140.
作者簡介:
薛惠榮,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