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芳
摘要:我們大多數教師都會受到應試教育的限制和影響,而錯誤的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單純的知識傳授上,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形式會在過程中逐漸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進而使得教學效率變低。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這樣的教學形式也會抑制學生個人的數學能力提升。因此,我們就要對教學形式進行改革,不斷學習與創新,以此來實現更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教學
數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他們認為最難的一個學科,學生之所以會認為數學難,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數學課本大多是以公式和文字為主,插圖也更為偏向于幾何化,從教材出發,就相對于其他學科稍顯枯燥,沒有那么多的插圖,在直觀上就會影響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因此,我們作為一名十分有經驗的小學教師,就要從學吸引學生的角度出發,開發全新的教學手段,給較為冰冷的數學教學添加更多的色彩,以此來吸引學生。同時,我們要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容的教學形式,以此來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深入理解教材,避免生搬硬套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以及學生接受學習的基本工具。教材能夠出現的內容,都是歷屆優秀教育工作者總結出來的經驗,更加適合大眾學習,具有一定的普遍適合性。雖然近些年我們的教材在不斷的改版與創新,但還是不得不承認,依舊存在一些信息不及時的問題,難以很好的適應教育教學的發展速度。因此,教師在借助教材進行教學時,就要從自己學生的角度出發,借助時下流行的教學形式,靈活的運用教材上的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避免生搬硬套,進而讓學生從內心里真正的理解數學,提高自身的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相關內容時,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和長邊形的公式和運用,同時能夠借助公式來正確的解題。那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公式的原理呢?這就需要教師借助直觀易懂的教學形式來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在教學中為了活躍氣氛,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性格、學習情況等合理的分配成幾個學習小組,并借助多種道具如七巧板,火柴棍等,來引導學生拼成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并通過小組的形式探討二者之間的關系,并逐步推到周長公式。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就能較為直觀的將二者進行觀察和比較,在學生親自動手的過程中也能夠主動思考,加深對概念推導的理解,在運之后的運用方面也會顯得更加靈活。如此,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觀察與思考能力能力,還能有效的激發課堂教學氛圍,從而讓學生在更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升自身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分層梯度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在小學這一階段,分層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各個學生家庭環境、學習氛圍、學習基礎等情況的不同,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也是不不同的。因此,我們就不能采用過往單一式的教學方法,而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分層,采用梯度教學。我們進行分層梯度教學更能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這種教學形式更加的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而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乘法》相關內容時,這一課的內容會涉及到一些前面學過的知識點,因此就可以采用分層梯度教學法。首先,我們要為學生講述本課的內容,并在講述結束后并在教學后讓學生自行消化,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師就要將學生進行梯度的劃分,分為理解能力較好和理解能力不強的兩個梯度。對于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行消化;對于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老師就要帶領他們回顧一下之前所學的知識點,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教學。接著,再針對他們不懂的問題進行講解。如此,我們通過分層教學就能實現學生差異的最小化,減少學習后進生的產生,進而實現學生學習成績的全面提升。
三、利用類比推導,培養遷移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很多知識點都是具有一定的聯系性的,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按照課本劃分的單元進行教學,那么就減少了知識之間的關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關聯知識的講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只有當學生更掌握了一定的遷移能力,才能更好的建立自己的知識網絡框架。
例如,在教學“加減運算”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剖析他們的內在聯系,并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和推理。如,在進行例題(4+6)+2=4+(6+2)分析時,學生就可以發現,將4和6再加2,與6和2相,加再4,最后得出的計算結果都是相同的。教師再根據其中體現出的運算定律再進行其他計算題的運算,進行多次的練習,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
總之,現如今教育的要求就是以人為本,因此我們的教學更應站在學生的歷角度去思考,以學生作為出發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應該避免生搬硬套;避免不同能力的學生學習差異過大;避免學生學習思想過于固化等。我們要在實踐中進行歸納和總結,不斷的提升和優化自身的教學形式,如此才能構建更加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周長存.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0):253.
[2]楊長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7(2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