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毅 王元發 王慧倩 李國權 周前能
摘要: 集成電路專業在當今擁有著很多學科的交叉以及高密度的特性,并且集成電路中電路設計以及集成系統設計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項目,在目前新工科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將集成電路與新型工科相結合過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并且集成電路專業多方協同育人教育模式也可以讓教學的目的研究與實踐達到相應的目標,從而培養學術性人才以及行業性針對性人才,本篇文章將給予新工科背景時代下集成電路專業多方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和實踐。
關鍵詞:集成電路;多方協同;新工科背景下
一、新工科時代背景
隨著互聯網加和一帶一路以及創造中國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和提出,使得我們國家高等教育工程產生了歷史的起點,極大的推進了現代新工科的建設和發展。所以為了加強進攻課的實踐研究和成果,就需要在高等教育教學方面進行專業性布局,從而將新興的工科和傳統的工科融合交叉產生出新的力量,充分調動當地特色當地資源與社會經濟相對接掌握企業的人才需求,置辦專業特色的教學課程與校方合作協同創業能力是目前大學的主流發展方向。圍繞工程科學建設的新型理念學科,專業型,結構協同,育人才能去培養新型人才開發新的模式,教學教育質量和發展體系等內容,才有了多樣化的研究和實踐以及發展。
二、協同育人模式的特征與優勢
協同育人是由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第一次所提出的,這個新型模式主要是針對協同性,開放性,實踐性和針對性這四大特征,通過學校企業,地方政府不同學院和科研所之間的合作進行交流和共享共建的。心型模式可以讓學生為主要發展對象,并且針對像當今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從而整合和優化出新型方案以及實施途徑,從而去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這些資源的整合與對接,可以讓學校從社會企業出發,對課程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去培養更符合現代主流發展的人才,并且這種模式也可以讓學生提前實習或進入企業或科研所進行培訓和學習,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和實踐意識得到拓展和加強,讓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提升。
三、集成電路專業多方協同育人模式的應用
1.理念先進
對于集成電路來說,集成電路的設計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過程,集成電路的設計應該擴大傳統的系統觀念,更新教育理念,從而深化教育的改革,在此基礎之上去培養電子信息類專業應用技術的推廣與電路專業相結合,并且也可以將這兩類專業作為主要專業培養對象帶入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從而讓其他專業作為輔助工具,去補全這兩類主要專業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效果,這樣才能擁有較為拓展的教學視野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2.明確目標
培養電子設計類人才,集成電路設計是電子設計自動化專業的主要方向,也是為了提高學生對電子設計類內容的學習和了解能力的一項重點內容,所以在對電子信息類學生授課和課程安排的過程之中,可以將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加入學生的學習課程以及實驗課程之中,從而去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思維能力。
3.機制創新
根據不同學校所擁有的不同機制和學校學院特點,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特點,可以讓學生在多方位領域學習到關于集成電路的知識,以及集成電路的相關專業,并且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從而去組建一支擁有豐富經驗和專業背景的優秀堅持師資隊伍,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有所提高,也是當今業界所認同的行為之一。專業教師和兼職教師之間的緊密合作優勢和缺點,相互補缺相互加強,讓學校的學員工作和學生項目建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我們國家本科教學團隊的核心力量之一。
4.模式推廣
2018年信息類專業新工科專業沿用多方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家首批新工科的研究目標和實踐對象,集成電路專業中集成電路設計可以應用協同培養模式當中鮮明的特點,讓信息類專業得到推廣并有所發展。并且隨著項目的不斷開展宣傳和深入,將會為國家和企業創造出更多貢獻。
5.學科與產業相結合
學科與產業結合,從而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對于集成電路設計來說,它就包含了測試設計封裝等基本的原始理念,這些理念中就包括了課程的理論學習,實踐方法學習等。所以加強學科的理論學習,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習的效果變強;并且對于集成電路設計這一專業來說,它主要是突出設計為主要手段,工具為輔助手段實踐為特色性課程特點,所以可以根據詞類特點從而創造出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術性人才,讓學科得到了適應性,從而能夠為人才的培養制定出更好的方案。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社會與時代發展的主流傳統的教育已經不能符合和跟進,創新和改變尤為重要,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類行業,在中國新工科時代的背景之下,許多專業都得到了新的發展新的目標和新的方向,集成電路類專業也不例外,而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以及實踐可以更好的為集成電路專業去培養多方面的人才,學校利用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加強與企業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可以為學生創造出更多的學習機會與條件,并且也可以讓學生在日后的工作學習實習過程之中打下基礎,為我們國家日后的發展提供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肖鳳翔,覃麗君.麻省理工學院新工程教育改革的形成、內容及內在邏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 :45-51.
[2]馬程,郭有強.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研究:以蚌埠學院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 ,32(8) :205-207.
[3]王智森,趙昕,李博,等.電子信息類專業向應用型轉型發展建設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46):11-12.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萬計劃”背景下“全鏈雙融一體”的集成電路工程大類專業協同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 編號:213157; “互聯網+”背景下信息類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編號:213166;);重慶郵電大學校級教學改革項目(集成電路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GJJY20-2-21;新工科視域下《嵌入式系統原理》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編號:XJG21236);重慶郵電大學 “課程思政”試點示范項目(嵌入式系統原理,編號:XKCSZ2109); 重慶郵電大學宜倫學院實驗班項目-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實驗班(編號:2018YL-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