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
摘要: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各地堅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要求各年級教師持續對學生課后減負,避免機械性填鴨式教學,教師要注重開發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全方位綜合素養。為達到這一目標,一線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學習探索科學教學模式,保證課堂教學“教足教好”,學生“學足學好”,對于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聽不懂”、“跟不上”或“學不足”、“吃不飽”等現象都要予以解決,使得每一位學生在課堂的學習足夠充分,避免課下再進行加重負擔的補課。要完成這一點,對學校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目標之下,本文進行了相應理論論證與一線課堂的探索實踐。
關鍵詞:課堂教學;初中英語教學;課堂創新
一、課堂教學以往的不足
(一)教學以知識灌輸為主
傳統課堂中的教學,教師多數更加重視教材知識性內容的傳授,根據課標和教材進行課堂授課本是無錯。但問題在于,傳統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急于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學方式“填鴨化”,造成學生整體知識吸收率不佳。
(二)教師主角化,學生參與度低
教師在過往的教學實踐中,以課程內容和授課進度作為主導,以教師主體作為主角,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以及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教學方法上缺少靈活性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對于學生的課堂知識吸收效率極為不利。
二、課堂教學應關注的重點
(一)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正常來說,初中一個標準班型50個孩子,在一些教育資源緊缺的地區,一個教室甚至要達到56個孩子以上。一個老師面對這么多孩子,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將學生的精神都擰成一股繩,全神貫注在教師和教學內容上,這堂課便會渙散一團。尤其是對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如果對于課堂感到無味,注意力不集中的頻率將會更高。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會有多種表現,有的和其他同學說話,有的自己開始走神發呆。不管是哪一種,不管是否影響到整個班級,教師都應該將走神的孩子“拽”回來,而如果這個“拽”的次數過多,就會嚴重影響教學進度、拖散教學節奏,影響課堂效率。
因此,教師在新的課堂改革之中,為保證課堂教學“教足教好”,學生“學足學好”,應該積極以各種教學手段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之中。
(二)如何統籌班級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進度
一個班級之中的學生進度不同,往往為老師的授課進度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但這是任何一個班級都不可避免要解決的問題。
基礎較落后的學生在課堂上“聽不懂”、“跟不上”,而基礎較為牢固或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在課堂上“學不足”、“吃不飽”,這兩大現象的出現,均在一定程度上來自于教師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進度把握不到位。
因此,教學不能只滿足大部分中部地帶的學生,對于基礎較差和思維較為活躍的孩子,教師要靈活進行分層教學,以統籌班級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進度。
三、提高課堂效率的應對措施
(一)分組教學——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能力
要提升課堂效率,便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通過項目分組教學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能力。教學模式為教師把即將要講的這節課當成一個項目,在上課之前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幾個有質量的題目,在上課的時候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把自己設計的題目分給各個小組,在經過小組討論之后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把小組的討論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在初中英語學習中進行分組學習探究的效果都是十分明顯的,分組學習中的“競賽游戲”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競爭感,為了小組之間的比賽會更加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的“比賽任務”,而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全神貫注進行“小組比賽”時,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和對英語語言的探索興趣也得到了最大的開發。在實踐中發現,教學課堂分組游戲以8-10人效果最好,既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體協作能力,便于老師的督導監控,又不會出現有孩子被邊緣化或者老師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因此實際教學中,筆者會為孩子分成不同的8-10人英語學習問題小組進行“小組比賽”,以英語發音、解決英語學習問題等為小組探究線索,鼓勵學生集思廣益、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主體,老師從旁教導,以全景式自由游戲為探究方式,倡導學生發散性思維。
(二)多種方式混合教學——全方位提高課堂效率
筆者在教學實踐之中,通過分層教學、多媒體課堂、項目式分組探究學習以及問題導向式教學等教學手段相融合,進行多種方式的混合教學。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力提高、課堂活力得到了釋放、課堂效率大大提升,由于照顧到了課堂中的各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各方面的細化,使得班級中學有余力的孩子能學足、學牢;學有不足的孩子則能夠在老師的輔導之下,聽得懂、跟得上。
四、課堂鞏固的設置
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是從探索新知到復習鞏固為一個周期的,因此教學實踐中一定要重視復習鞏固的設計,不能只為了趕新課而忽略了復習鞏固課。正常來說,學生對于新課知識的吸收大約僅在60%,而習題課的練習和復習課的鞏固才能保證學生完整地吸收知識。因此,復習鞏固課在教學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一定要上好、用心設計到重點上的。
一般在設計復習鞏固課的時候要根據本班學情靈活變通,由于教育區域和學習進度、接受能力的不同,學校和學校、班級和班級之間會存在教學進度和側重點的不同,而課程難點更是每個班級均有各自特點,不是能夠一套教案通用全國的。
雖然沒有成例可以套用,但是復習鞏固課依然有一些設計重點是需要教師共同注意的。教師在設計復習鞏固課的時候切記不可完全上成“習題課”,全部以做題的方式讓學生復習鞏固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聊,進而反感,產生厭倦心。而且只以做題的方式帶學生復習也會產生“一網撈”、缺少重點和針對性難點講解的問題,不但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而且對于重難點的復習鞏固也不到位,一舉兩“失”。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通過前面課時的學習和課后習題的反饋,針對性地抓住本班同學普遍存在的重難點問題,將同學們普遍掌握不到位的問題單獨提出來進行梳理引導。課程重點要放在難點問題上,拆分細化、重新講解,并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難點進行分析,判斷是由于練習少還是理解不到位,從而進行針對性課程設計。對于同學們掌握較好的方面則可以用少量習題帶過,不做過多時間的停留。這樣課堂時間多數留給重難點,既解決了同學們的學習難點和困惑,進行了精準的查缺補漏,同時也沒有增加學生們的課業負擔,對于老師來說,這樣來做,課堂效率也是極大提升的。
參考文獻:
[1]費兆彩. 論初中英語分層教學[J]. 雙語學習,2007:79-80.
[2]皮亞杰. 皮亞杰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