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亮?黃藝文
2020年以來,湛江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嚴從實推進環保督察整改,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20年1—11月,在重大工業項目相繼投產、機動車保有量大幅增加、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壓力下,湛江環境空氣質量保持穩中向好,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二,其中PM2.5平均濃度值為19微克/立方米,優于歐盟標準,達到近年最好水平。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并被省綜合評定為“優秀”等級,湛江市生態環境局被國務院普查辦評為“表現突出集體”。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考核連續三年(2017—2019年)名列全省第二。
高位推動,狠抓責任落實
湛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聯合簽發《關于全市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命令》,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大力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和環保督察整改工作。
市委書記多次帶隊實地調研指導斷面水質達標攻堅、黑臭水體治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等工作,市長組織專項督導組進駐各縣(市、區),對照指標任務一項一項抓落實;分管市領導聚焦重點難點任務,定期調研掌握情況,積極協調破解難題,從嚴抓好工作落實。
“在湛江,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被當做一件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以上率下,為我市污染防治攻堅和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湛江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介紹說,按照市政府主要領導的要求,湛江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織11個專項督導組進駐各縣(市、區),對標對表治污攻堅任務,一項一項抓落實、一件一件促完成,把滯后的任務拼回來。
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攻堅誓師大會,并制定局領導掛點幫扶制度,全局各個科室都分派對應的縣(市、區),動員全體干部全身心投入,奮力奪取污染防治攻堅和環保督察整改“雙勝利”。
在環保督察整改工作中,湛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結合污染防治攻堅任務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既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又主動帶隊深入實地抓落實,高位推進各項任務,確保整改到位。
“按照整改任務清單要求,我局積極發揮牽頭作用,既從嚴抓好本部門負責的整改任務,又積極督促推進各地、各有關部門落實整改責任,全市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湛江市生態環境局主要負責人介紹,截至2020年11月底,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方案明確的11項整改任務總體按計劃推進,其中整體完成7項,達到時序進度4項;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127宗案件已全部辦結。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整改任務有12項,完成整改9項,達到時序進度3項;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案件245宗,已辦結244宗,階段辦結案件1宗,辦結率為100%。
中央環保督察固體廢物環境問題專項督察整改任務中,湛江有8項,完成整改8項。省級環保督察整改任務有18項,已完成9項,剩余9項整改任務正在全力推進;省第四批第五環保督察組交辦的308件生態環境問題已全部辦結。湛江大力推動黑臭水體整治,加強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抓好涉水企業排污監管,今年11月底生態環境部統籌強化監督工作組進駐湛江核查后,認定湛江26段基本消除黑臭,消除比例達到92.8%,切實完成了一項重點整改任務。
強化攻堅,治污成效明顯
九洲江排里斷面水質達標,是湛江治水攻堅的一個硬指標。為推進斷面達標攻堅工作,湛江市生態環境局派出2名局領導長期駐守在廉江市,并牽頭組織2個市級專班督導組,專項幫扶推進斷面水質達標攻堅。
“對污染源進行全面整治。”湛江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提到,生態環境部門全面排查九洲江主干流約51公里的入河排污口,對九洲江流域涉水企業開展交叉執法,嚴厲打擊偷排漏排行為,并積極推動流域周邊鎮(街)多措并舉攔、堵、截各類污染入河,切實減輕流域納污壓力。九洲江流域干流支流的水質監測從原先的每半個月一次,增加到每周甚至每天一次,及時研判達標情勢,為整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全力推動廉江城西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采取措施確保廉江市3.8萬噸/日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滿負荷運行,補齊污水處理設施短板。“經過奮力攻堅,九洲江排里斷面自2020年9月起水質達標,有望實現全年平均值達優良水體標準。”
良好空氣質量,一直是湛江的品牌。2020年1—11月,湛江空氣質量6項指標保持全面達標。為保持良好“氣質”,湛江重點抓好VOCs整治,對VOCs排放量大于300千克/年的新、改、擴建項目,進行總量替代,嚴控新增排放量。進入11月以來,面對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及時啟動不利天氣應對機制,主動聯合市直相關部門從嚴控制工地、道路和堆場揚塵,以及露天焚燒行為,管控好加油站和儲油庫,防控好船舶燃料對大氣的污染。經過上下協調努力,基本遏制住11月不良天氣因素對湛江空氣質量的影響。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截至2020年12月5日,全市12140個自然村,已有9761個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收集,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80%);有5695個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40%)。
作為沿海城市,湛江市堅持陸海統籌,從海域生態修復、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擴容提質建設等方面,積極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湛江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編制的《湛江市“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與任務研究報告》,在階段性成果審核中,被評為優秀等級,并在2020年9月的全國規劃編制工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為規范近岸水產養殖污染整治,湛江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聯合印發實施《湛江市高位池水產養殖尾水治理技術指引(試行)》,并組織人員現場指導,積極引導各縣(市、區)加強水產養殖尾水治理,進一步規范水產養殖行業排污行為;在全省首個制定近岸海域水產養殖環境保護監管執法工作指引,為湛江開展水產養殖環境監管執法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進一步規范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管工作,實現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入海河流,入海排污口及近海岸水產養殖得到一定的有效管控。
改革創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湛江市生態環境部門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服務指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湛江市生態環境局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制定《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程序規定》等環評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限,將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的審批時限分別由法定時限60日、30日承諾縮短為6個工作日、3個工作日。
在巴斯夫新型一體化等項目審批上,湛江提前介入指導服務,成立由省生態環境廳、市生態環境局、巴斯夫公司及技術單位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組成的“四方專班”,大力推動巴斯夫新型一體化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同時積極協調湛江市危險廢物處理中心等項目順利通過省生態環境廳環評審批。2020年1—11月,湛江全市共審批或備案1043個建設項目,涉及總投資約1147.51億元,環保投資22.81億元。
在2020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湛江市一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強疫情定點收治醫院,以及各縣(市、區)衛生院及社區鄉鎮診所等醫療機構的監管,指導其做好醫療廢物貯存和醫療廢水達標排放工作;加強醫療廢物處置企業的監管,確保其能按最大處理能力投入運行。疫情防控應急響應期間,湛江市醫療廢物100%得到安全處置,醫療廢水做到達標排放。在此基礎上,湛江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推動固廢處理處置設施建設,2020年湛江市新增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約20萬噸,為持續有效應對疫情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
同時,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出臺了《關于應對疫情優化生態環境保護服務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的便利化措施》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生態環境領域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工作指引》,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導。疫情防控期間,16家符合規定的企業豁免環評手續,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結合鄉鎮街道體制改革工作,全市121個鄉鎮(街道)應設盡設生態環境保護辦公室,配備了相應的人員,進一步完善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生態環境監管體系。”湛江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湛江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湛江市生態環境局開展機構改革試驗,進一步提升監管與服務的能力。經過湛江市委批準,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在各縣(市)生態環境分局設立黨組,進一步加強對基層生態環境工作的直接領導。近期,還將設立市縣兩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進一步強化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體責任,理順環保垂改后縣級生態環境部門與各地的工作協調問題。
為強化執法監管力量,解決重復執法等問題,湛江在縣級生態環境分局實行“局隊合一”體制,設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并完成掛牌,負責屬地生態環境執法,切實解決多頭多層重復執法問題。配套制定《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各縣、市、開發區分局適用一般程序查處的行政處罰案件辦理程序規定(試行)》,對各分局辦理執法案件的立案、調查取證、告知等程序作詳細規定,規范辦案程序,提高辦案效率。積極組建污染源監測中心,承擔4個市轄區的執法監測、污染源監測、應急監測工作,支持配合屬地生態環境執法,形成環境監測與環境執法有效聯動、快速響應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