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清
污染防治是一項技術活,需要環保科技提供有力支撐。對此,上海復星集團旗下的柏中環境(以下簡稱“柏中環境”)積極響應號召,創新研制出芯片實驗室水質監測微站、精密篩分設備等技術,為治水攻堅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
微站點服務水質監測
水質監測是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基礎。“十四五”提出治理城鄉生活環境,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水質監測顯得尤其重要。
然而,人工實驗室分析或自動監測站,其水質數據獲取代價高昂,很難獲取到大量高質量的水質數據,從而限制了監管部門從水質數據中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來對水系統進行預測、預警和評估。
有鑒于此,佛山市生態環境局三水分局聯同柏中環境,于2020年9月27日在佛山召開智能水環境監測技術研討會,并首次選用創新的芯片實驗室水質監測微站進行落地試驗,有效破解傳統水質監測難題。
據介紹,芯片實驗室水質監測微站顛覆現有復雜的水質監測技術,使得水質數據采集變得方便快捷,并通過智能物聯網系統(IOT)和5G和邊緣計算快速組網,實現大規模的監測網絡部署。
這種微站點利用芯片實驗室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在城市河道細網格監測中做到污染溯源分析、精準治污,可減少財政資金投入;在維護階段,推進水系統巡查、執法監管、社會監督等工作,做到決策有據,監管有度,為水環境管理及污染追蹤溯源提供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通過監測物聯網系統,單個站點的投資成本可降低到傳統系統的20%。
微站點監測集成包括水質五參數(溫度、pH、電導率、濁度、溶解氧)及水體氨氮、COD、磷酸鹽(或總磷)等關鍵水質參數,實現水質監測一體化完整流程。通過技術創新,微站點實現了傳感器自動檢測、自動清洗以及自動校準等,做到易安裝,易替換、免人工清洗和幾乎免維護。
技術的創新大幅度降低了水質監測的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單點的綜合成本僅為傳統技術的10%~20%,可以在有限預算的情況下大范圍部署,廣泛收集環境水質信息。該芯片實驗室水質監測微站在上海、四川、福州、湖北、陜西、南京、無錫、昆山等多地,已經穩定使用一年以上。
篩分技術解決底泥問題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是水環境治理的重點內容。傳統的方式主要是截污納管和清淤疏浚,前者通過建造污水管和進行污水處理去除污染物;后者通過對水體內底泥的清理和二次填埋達到治理目的。
柏中環境與湖南省常德城投天卓公司在探索黑臭水體治理新模式中發現,水體中最重要的污染物就是底泥,它是導致水體發生黑臭的最重要因素。通過取樣檢測發現,底泥經過篩分可以回收其中的價值成分,實現資源化利用。
經過認真遴選及多番考察,雙方達成深度合作,引進國外一流設備和技術,實現黑臭水體底泥有效治理。其中的篩分技術可以將底泥中的天然固廢分成顆粒尺寸大于2毫米的碎石、顆粒大小在75微米至2毫米之間的細沙、顆粒大小在20微米至75微米之間的粉砂和顆粒直徑在20微米以下的黏粒。
篩分后的碎石、細沙、粉砂經過清洗、除污和脫水后可作為合格的建筑材料,廣泛用于土建用沙、堤防填筑、道路建設及其他相關領域;黏粒經過集中脫水工藝處理后,可作為高硬度陶粒的上等原材料使用。
此外,精密篩分設備通過技術研發可廣泛適用于黑臭水體治理、盾構污泥處理、土壤污染修復和尾礦處理等領域;在處理過程中提供固廢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完全杜絕二次污染,且設備移動方便、適應能力強,適合全天候復雜現場作業或移動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