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禹 馬澤封


摘要:目的 分析針灸聯合獨活寄生湯用于神經根型頸椎病(CSR)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依照入院先后順序將68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分為兩組,即對照組34例,采用針灸治療;觀察組34例,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獨活寄生湯治療。以兩組中醫癥候積分、疼痛評分以及療效為對比項目。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06%高于對照組的70.59%(P<0.05);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各項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采用針灸聯合獨活寄生湯療法可獲得顯著療效。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針灸;獨活寄生湯
【中圖分類號】R245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8--01
頸椎病是臨床骨科常見疾病,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神經根型頸椎病(CSR)是頸椎病的一種常見類型,發病率約占50%~70%[1]。西醫治療主要采取藥物、手術等療法,但容易復發,效果不理想。故臨床多采用中醫療法(針灸、按摩等),雖然能快速緩解疼痛,但是單獨針灸效果欠佳。基于此背景,本次研究對我院CSR患者在針灸基礎上聯合獨活寄生湯治療,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CSR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成兩組,即對照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齡24~66(45.25±4.25)歲,病程0.6~12(6.04±2.35)年;觀察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25~67(46.32±4.37)歲,病程0.6~14(7.21±2.86)年。經比較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同質性(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1)滿足CSR疾病診斷標準[2],且經CT、X線等影像學檢查確診;(2)意識清晰能積極配合治療;排除標準:(1)患其他類型頸椎病者;(2)伴有脊髓、脊柱損傷者;(3)采取過頸椎手術治療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針灸治療,取頸夾脊穴、百會穴、后溪穴、大椎穴、太溪穴、三陰交穴以及懸鐘穴等穴位,經消毒處理后,方可進針;進針時使用0.3mm×40mm毫針,垂直進針1~1.5寸,采用平補平瀉手法運針,出現酸、脹、麻感為宜,每個穴位留針20~30min,1次/d,1個療程6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成分包括:獨活9克、延胡索30克、蜈蚣3克、黃柏12克、川牛膝30克、薏苡仁30克、生大黃6克,桑寄生、牛膝、杜仲、茯苓、秦艽、川芎、防風、桂心、甘草、人參、芍藥、當歸、干地黃各6克。加水煎汁后服用,1劑/d,早、中、晚各一次(如有胃潰瘍,則飯后服用),1個療程為6d。
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中醫癥候積分:以《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制定的頸椎病癥狀量化表作為評估標準,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癥狀越嚴重。
(2)疼痛評分:應用簡化McGill疼痛問卷(SF-MPQ)進行評定,包括頸肩疼痛程度(VAS)、疼痛強度(PPI)以及疼痛分級程度(PRI)等,分值為:VAS:0~10分;PPI:0~5分;PRI:0~3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癥狀越嚴重[3]。
(3)臨床療效:包括顯效(頸椎功能、癥狀改善顯著,不影響工作和生活)、有效(頸椎功能、癥狀明顯好轉,略微影響工作和生活)以及無效(頸椎功能、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三個指標,總有效率為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行X2檢驗,以(%)描述,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用()描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
兩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較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降低幅度明顯(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疼痛評分
兩組治療前各項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較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頸椎病為多種頸椎疾病的統稱,發病機制為頸椎長期勞損,對頸椎脊髓、椎動脈或者神經根產生壓迫,導致出現頭暈、頭痛、頸肩疼痛以及上肢麻木等癥狀。CSR是其最常見的類型,屬于一種退行性病變,主要由于頸椎過度疲勞,導致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以及韌帶增厚,進而壓迫到頸椎動脈或者神經。
中醫學中,頸椎病被納入“項痹”、“痿癥”范疇,屬于本虛標實之證[4]。發病主要由風、寒、濕邪等侵襲,導致阻滯靜脈、氣血淤積,治療時要以行氣活血、祛風散寒、舒筋通絡以及消腫止痛為原則。針灸是中醫治療比較常見的方法,刺激穴位,可起到松弛脈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效果。獨活寄生湯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具備止痹痛、祛風濕的功效。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中醫證候積分、各項疼痛評分更低,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也較對照組高(P<0.05),另有趙永等人在相關研究中指出,針刺單獨治療與針刺聯合獨活寄生湯治療方案治療后,獨活寄生湯配合針刺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療效確切,同本次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充分說明,針灸聯合獨活寄生湯療法治療CSR患者效果更加顯著。分析其原因為:(1)針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借助針刺入患者特定穴位進行治療。夾脊穴處于脊柱兩側,通過對夾脊穴進行針刺,可以起到緩解頸部周圍肌肉痙攣、減輕頸部肌肉疲勞的效果,還可以解除肌肉對神經根造成的壓迫,進而使患者頸部疼痛感大大減輕;針刺大椎穴,可起到通絡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針刺風池穴,可發揮出行氣活血、祛風散寒的效果;(2)獨活寄生湯成分中的獨活可除風寒濕邪,桑寄生可活絡通痹、祛風除濕、益腎舒筋,蜈蚣可攻毒散結、通絡止痛;多種成分配合使用,可共同發揮出通絡止痛、祛風散寒的效果。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獨活具備鎮痛、抗炎、消除水腫以及擴張血管的作用,患者內服后可起到較好的消腫止痛作用。兩者聯合相輔相成,最終改善患者頸椎功能,緩解頸椎疼痛。
綜上所述,對CSR患者采用針灸聯合獨活寄生湯療法,在改善頸椎功能與癥狀上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阿古達木,陳薇薇,徐杉,等.獨活寄生湯臨床運用及藥理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2(10):163-167.
[2]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項痹(頸椎病)制定工作組.中醫康復臨床實踐指南·項痹(頸椎病)[J].康復學報,2020,30(5):337-342.
[3]羅曉,李晶,李毓吉,等.針灸結合藤黃健骨膠囊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西部中醫藥,2020,33(1):125-129.
[4]潘小華,張紹華,曾小利.脊神經定位診斷技術聯合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遠期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20,31(6):717-720.
[5]趙永,黎華茂.獨活寄生湯配合針刺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SP及TNF-α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6):1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