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前茶 編輯:繽紛
40歲生日,好友廖慧發愿說,步入中年,她要有一點新改變。她先生陳陽與我們一伙好友紛紛起哄,猜測她是要去嘗試染發、健身、開視頻公號,還是要重新撿起為高考放棄的芭蕾舞,廖慧淡淡地搖頭:都不是,我打算每周設立一個“關機日”。在周日這一天,除了進入公共場合,防疫人員要查看我的綠碼,其他時間,我就把手機關掉,不群聊,不發自拍照,不在網上購物,不看各種無厘頭小視頻,不在朋友圈里搭訕點贊。
除了陳陽,眾人皆笑廖慧異想天開:這年月,大家離了手機,就像魚兒離了水,秧苗離了土,鳥兒離了翅膀和上升氣流,還能活?關了手機,第一,工作群里,領導和同事要找你怎么辦?第二,家長群里班主任頻發通知,你能不理?第三,你家父母都已經70歲了,長輩若有突發狀況,你關了手機不知情,豈不誤了大事?
廖慧笑笑說:周六一早,我會廣發“英雄帖”,讓工作伙伴都知道,明天我就要關機了,要加班、要接洽,要么趕緊聯系我,要么請等周一。我一個做設計的,工作創意都是要孵化的,不可能五六個小時就讓我交方案。而且,國家都在為青少年減負,雙休日,培訓班都不開門了,我的孩子難道不需要陪伴?
至于后面兩個問題,我家老陳會暫時接過擔子。如今提倡父親也介入孩子的教育,家長群里怎能永遠只有媽媽在場?與老師打交道,老陳的情商比我高。兩口子都在家長群里,萬一我有護犢子行為,老陳可以出來打圓場。長輩萬一有突發狀況,老陳是女婿,我相信他有第一時間的決斷與處置能力。

同樣,投桃報李,我也鼓勵老陳依照自己的工作安排,每周設立一個“關機日”。比如,他可以設在周六,利用這段時間,心無牽掛地去發展自己的愛好。老陳如今是馬拉松愛好者,小腿上的肌肉都跑出了瓜棱子,每個月與跑友小聚兩次,跑紫金山綠道,跑環湖路,或跑青奧公園;他又愛玩無人機攝影,家里無人機好幾臺,大的堪比磨盤,小的比一只雀鳥大不了多少,老陳操縱無人機拍攝高山懸崖,飛瀑流水,又拍攝鳥雀歸巢,城墻落日,他沉浸在自己的喜好中時,也分不出心來看手機。所以,與其去追問老陳“無人機重要,還是我重要”,不如騰出一天,讓他玩個痛快。要知道,一個人只有充分領會過被尊重、被禮讓、被諒解的快適,他的壓力釋放過,疲憊洗滌過,才有希望滿血復活,等到回來承擔自己的責任,就不容易怨天尤人。
廖慧這么說,陳陽也很動容。他買無人機花去五六萬了,跑馬的裝備、跑鞋,加上比賽費用,加起來也不少,廖慧從來沒有質疑過這些開銷。她始終認為,有滋有味的人生,需要騰出時間來享受生命的彈性。將自己完全框在謀生的慣性中,可能妨礙人獲得通達、樂觀的心境。
不過,大家都有一個疑惑:設立一個“關機日”,沒問題,不過,廖慧想好如何過好這一天了嗎?之前,她的周日,都是在沖鋒陷陣地送兩個娃上各種培訓班。
數月之后,我看到了廖慧的一小批“關機日”的成果——原來,她這段時間重溫了山口百惠出演的老電影《古都》,被里面有關植物染的唯美畫面打動,迷上了染布。正好,兩年前,夫妻倆在那里租了鄉里人家自建的一間小木屋,周圍都是陽光普照的群山,木屋外面有場院、有露臺,廖慧便從網上搜羅了一批白胚布,白色桑蠶絲面料,一到周日,她就驅車帶著兩個孩子前往郊區山間,自己帶著孩子在山野間采擷植物的葉片、花朵、果實與樹皮,將植物處理干凈后分門別類,用打汁機一一打碎,再水煮,用布過濾掉雜質,留下純凈的“顏料”用來染布。
整個的染色過程,就是帶著孩子們玩。廖慧深有感觸地對我們說,要是成天盯著手機,天天就想著看小視頻、打游戲,遠離原野和大自然,孩子們怎么會想到染灰黑色的圍巾或風衣,要用到南燭樹葉,染黃色布帽或裙子,不僅可用金黃的萬壽菊,還可用梔子花結出的果實呢?
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做草木染,哪怕是用了一樣的原料,遵循一樣的工序,每次染出來的顏色都有微妙的差別。田野里散發濃烈藥香的艾草,如果在端午節采摘,染成的布料顏色偏綠;如果在中秋節后采摘,染成的布料顏色偏黃;枇杷樹的老葉,染成的茶巾布是深棕粉,而嫩葉,染出來的顏色是嬌粉色。搗爛觀音草,用井水、自來水、山泉水等浸出來的染料,可能會出現粉紅色、紫紅色及棕紅色等不同的變化,這是因為,水中的礦物質與酸堿度不同。這些變化,既蘊含了24節氣轉換之韻律,蘊含了柔軟蓬勃的春意,與金屬般鏗鏘蕭瑟的秋氣,也蘊含了植物的青春年華與老成晚景。
植物染中,蘊含著很多知識,包括生物、化學、美術、詩詞人文,廖慧念誦秦觀的詞作《南歌子.香墨彎彎畫》給孩子聽:“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 這里面說的就是植物染呀。
由春至秋,那些美麗的花朵或伸展的芽葉,通過植物拓印的方法,留下了與孩子們的眼睛與手相遇的溫馨畫面。它們帶著光影、色澤,與微妙的植物氣息,一直留到漫長蕭瑟的冬天,構成了孩子們茁壯生長的精神世界。廖慧說,放下一天手機,并沒有損失什么,相反,這一行動將她和孩子從狹小的家中釋放到原野上,讓他們充分打開視、聽、觸、嗅、味等五感,去體驗自然的變化,大地的慰藉,季節的賜予,她深信,這令她放下了教育上的執拗與內卷心態,而唯有一個身心舒展的媽媽,才有可能教導出精神世界足夠柔韌、明亮與健康的孩子,他們才可獲得充沛的能量,去應對成長過程中的一系列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