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蕊娟 編輯:紫陌


從B站到抖音,一個穿西裝、戴眼鏡、滿嘴“雷人”問題的法學老師越來越火,一年多時間在網上收獲了千萬粉絲!“我用望遠鏡看女生宿舍構成犯罪嗎?”“張三的狗咬我,我把狗咬死了屬于正當防衛嗎?”在羅翔錄制的短視頻中,“法條與笑話齊飛,哲思同段子一色”,卻讓司法案例有了思考的趣味和深度。他被稱為“法考郭德綱”“法外狂徒張三創始人”。
今年43歲的羅翔文質彬彬,經常身穿西服、戴近視鏡,操著一口“弗蘭”(湖南)普通話上鏡。但令人“上頭”的是,印象里冷漠又沒人情味的法律條文,到他口中就變成了趣味脫口秀。
網友們聽得津津有味,紛紛在彈幕上留言“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學法讓我犯困,老羅讓人清醒!”羅翔是北大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界著名的“段子手”。由于羅教授的法學課過于有趣,甚至能把枯燥的案件當相聲講,從2020年開始,他就成功火出圈,并喜提以下多個新身份:“政法界郭德綱”“刑法單口相聲一級選手”“新晉B站頂流”“法外狂徒張三創始人”……他往鏡頭前一坐,就開始散發魅力,成了讓無數網友上癮的第一法考網紅。
2005年,從北大法學院博士畢業后,羅翔成為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教師。
在“政大”任教期間,羅翔每年都被學生選為“最受歡迎老師”,人稱“法學小王子”。他的課一座難求,能容納200人的大階梯教室里,連走廊里都坐滿了旁聽生。
羅翔輕松幽默的教學風格,與他的留學經歷有關。他在美國留學時,有一次到公園里散步,發現地上有掉落的鹿茸。羅翔覺得可惜,便撿了起來。在他準備走出公園時,警察攔住他說,撿鹿茸涉嫌運送珍稀物品罪!好在警察還比較客氣,讓羅翔趕緊把鹿茸放到原來的地方。類似的事件還有不少。這些事情讓羅翔覺得,法律不只是書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融于生活的。于是,他便想到用一種更為輕松的方法讓學生接受知識。
2020年開始,有人將羅翔在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課堂上的授課視頻,剪輯發布到了網上。因為很多同學都覺得他講得太好了,幽默風趣,舉一反三,很容易讓人把枯燥的東西能活靈活現地結合在一起運用。漸漸地,這個刑法學教授的名字,從此走進了普羅大眾的視野。
他的視頻都不長,制作也很簡單,但廣為流傳。“刀都捅斷了還沒把人捅死如何定罪?”“把你關在籠子里讓狗來舔你,是刑訊逼供嗎?”這些看似腦洞大開的問題,卻讓司法案例有了思考的趣味和深度。而在“刺激”的外殼之下,真正的內核,始終是羅翔這個法律人的自省與客觀!
2020年3月9日,或許是B站(視頻網站)歷史上最為神奇的一天。羅教授被網站邀請,開設了“羅翔說刑法”頻道,憑著幾句簡單的開場白,便以旋風般的速度創下了紀錄:一條視頻,一級號,幾天時間,收獲100萬粉絲!被譽為“2020最速百萬粉傳說”。
見自己如此受歡迎,羅翔就把自己講授刑法課時的一些視頻“搬”上了B站。一時間,網站上形成了“千軍萬馬追羅翔法考”之勢!前來“蹭課”的年輕網民,因他獨樹一幟的授課風格,而喜歡上了法學這門艱深的學科。
但該嚴肅的時候,羅教授也會認真告誡學生:“一次犯罪不過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卻是污染了水源。不要因為我們法治建設出現一些小小障礙就心灰意冷,這只是暫時的,我們依然有美好的追求,雖然這個追尋是漸進的,但是我們要永遠不灰心,不知疲倦地盡力而為。”
這些觸及靈魂的話語,讓學生們理解了什么是“法治之光”,這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術,還是法治人的人性光輝和樸素良心。大家喜歡羅翔,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幽默和風趣,更因為他讓人們認知到真正的法制精神,相信并努力去追求正義。
羅翔每講出一個好玩的案例之后,往往會在最后一部分,來個舉一反三,尋求法律深層次的意義,探求其元邏輯,并且力求在法律和道德之間做平衡。這是他課程的根本魅力所在。
羅翔在視頻中講的這些段子,有的來自法學界常年累積的經典案例,有的是他從書中看來的,有的則是他對一些案例進行了一些特殊的加工而成。“真正的知識就是要打動普通人的心。在授課過程中,我一直追求可以在嚴肅性和趣味性之間,找到一種好玩的切入點。”
曾經有人總結過自己成為“羅翔粉絲”的原因:“因段子而入坑,因知識而聆聽,因思想而沉迷。”

正式走上了“網上普法道路”后,羅翔的漲粉量很驚人。他是B站的第二個千萬級UP主,網站甚至為他配備了接洽合作的工作人員。一不小心成為網紅后,羅翔有些警惕。“人一旦走紅,就像飄向空中的氣球,飄得太高,會擔心爆掉,所以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拉回來。”
2020年9月8日,真性情的羅翔因為發布了一篇揭露名媛圈內幕的微博,而遭受網絡暴力。有人私信罵他,有人打電話威脅他……那幾天他不勝其擾,憤憤退出了微博。
與此同時,網上聲討他的聲音也涌現了出來。有人說羅翔身為法學博士、政法大學教授,成天在網上“嘩眾取寵”,有失師道尊嚴!還有人說他列舉的“張三案例”太低俗……對此,羅翔一笑置之,不予理會。反倒是他的學生、同行、粉絲們,開始為羅教授鳴不平。“犯罪分子做的事,本就不高雅好吧?”“羅教授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法律知識,總比關注明星八卦要好得多,即便這種知識是以段子的形式傳播的!”
隨后出差的途中,羅翔在火車上遇到一個久未謀面的好朋友。他傾訴自己遭遇了網絡暴力,挺煩悶。朋友反問羅教授:“之前別人對你那么多贊譽,你覺得合適嗎?”羅翔說:“那肯定愧不敢當。”朋友又問:“那你高興嗎?”羅翔說:“還挺高興的。”
接下來,朋友用一句話點透了他:“別人對你的表揚名不副實,你就很開心。對你的批評名不副實,你就很沮喪。這不是典型的雙標嗎?本質上,過分的夸獎與過分的批評不都是誤解嗎?誤解本來就是人生常態,不要只喜歡好聽的誤解,而厭惡不好聽的誤解。”
羅翔事后說,他瞬間就釋然了。“我外公10年前臨終的時候,曾給我們留下一封遺書,第一句話就是‘你當自卑視己,切勿狂妄自大’!人生中常常事與愿違。人真正的卓越,在于知道自己是個普通人。從此我開始盡力做一些減法,拿出更多時間去教學、讀書和思考。”
即便從老師轉變為“網紅大咖”,羅翔現在的生活也沒有大的改變,在錄視頻、上網課之余,他最愛的是喝茶、做飯和看書。
除了講課,羅翔在業內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他28歲就獲得了北大刑法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研究所所長,多年來筆耕不輟,獨自出版了《圓圈正義》《刑法學總則》等四本專著,在法學期刊上撰寫發表了20余篇文章,又在光明日報、法制日報、人民法院報、澎湃新聞發表法律時評50余篇。
盡管教課時羅翔被稱為“普法郭德綱”,但生活中的他卻很“悶”。長期和刑事案件打交道,看過各種各樣的人性灰暗面,這些會影響到他的心境,好在,書籍是最好的解藥。不論多忙,羅翔都要抽時間讀書。他發表過一篇《謝謝那些和我一起開讀書會的年輕人》。文中,他把讀書比作與大國首腦同行,乘坐宇宙飛船前往火星,是一種超越世俗的享受。
2020年12月,羅翔榮獲“CCTV年度法治人物”;2021年3月,他在脫口秀節目《吐糟大會第五季》,又以機智幽默的表現圈粉無數……
對羅翔而言,研究法律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他奮斗一生的事業。“我非常欣賞英國劇作家切斯特頓的一句話——一個開放型的社會就像一張張開的口,當合下來的時候,一定要咬住某種堅實的東西。天變地變,道義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