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家 編輯:山湖
10月15日,布達拉宮再次啟動“冬游西藏”優惠政策,取消原價200元門票,直到明年3月15日前所有游客均能免費預約參觀。
作為拉薩地標景點,每年有超過4000萬游客進入布達拉宮參觀。在限時60分鐘的參觀過程中,如何避免“看個熱鬧”,我們決定用一篇輕松實用的趣味指南,解鎖導游詞之外的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主要分為白宮、紅宮和雪城3部分。頂層的紅宮為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是參觀重點;白宮是議政理政的地方,可以看到歷代達賴喇嘛生活辦公的場景;山下的雪城基本上是執行、辦事的機構,不是布宮內部的參觀內容。

散客從南門進入第一道正門后,可以在山下的雪城免費參觀珍寶館,但要注意別錯過預約的檢票時段,這是你通過無字碑閘機的時間。

從半山腰的平措堆朗大門進入布達拉宮,才算正式開啟布達拉宮的游覽行程。此前,游客需要攀登200多級石階才能抵達售票處,這是一段高反緩沖區,如有不適可以及時折返。


宮殿內的游覽路線通常是固定的,游客憑預約票購買門票進入德央夏廣場,在規定的1小時內依次參觀白宮和紅宮。建議提前咨詢導游服務,室內參觀更從容。

參觀結束別著急下山,選購紀念品的文成館3樓還藏著一座露天咖啡店,可以買到牦牛奶、青稞酒等風味咖酒和甜品。



咖啡廳位于拉薩至高點,視野絕佳,即便不消費,也可以在露臺上眺望身后宮殿或俯瞰整個市中心。


參觀布達拉宮,一路上還有許多容易被忽略的有趣細節。比如紅宮之巔的金頂群,7座金頂用掉3000多公斤黃金,價值10多億人民幣。但長時間的風吹日曬讓金頂受損嚴重,僅2016年最新一次大修便花費3120萬元專項資金,修繕難度遠高于故宮。

參觀路上隨處可見的黑色簾帳,同樣別有洞天。它們用牦牛胸口的毛發織成,遇水則密不透風,防風擋雨的同時,黑色還有避邪的寓意。

簾帳像一面魔術玻璃,外人看不見室內,但若從內部向外打量,光線穿過織物的縫隙,外界風景一目了然。即便宮內不點燈,卻依舊明亮。

入口處懸吊的兩面馬皮鼓相當于京城的鐘鼓樓,也叫報時鼓。舊日里,每晚21:00(北京時間23:00)鼓聲響起,布達拉宮內禁止走動和大聲喧嘩。


東側德央夏廣場是參觀白宮的入口,廣場旁還保留著一座300年前的旱廁,玻璃下便是空曠的山崖。

紅宮內部珍寶眾多,其中最為奢華的五世達賴和十三世達賴的靈塔共用掉約4311公斤黃金、寶石近12萬顆。由于木結構建筑承重受限,部分靈塔已不再對外開放,越早來,看到的區域越多。


今年10月,布達拉宮迎來雨季后的粉刷維修季。這項傳統從17世紀延續至今,每到此時,民眾便會自發加入僧人的隊伍,在蜿蜒的山道上粉刷土漿。

粉刷白宮的涂料來自羊八井的白灰,其中兌入牛奶、蜂蜜等原料,由此代表觀世音的慈悲。如今配方已去除各種食材,但湊近墻體依舊能聞到牛奶的香氣。

紅宮是智慧的象征,墻面以曬干的邊瑪草為原材料堆疊而成。其中添加了草藥,既能驅趕牛奶墻招來的蟲蟻,還可以減輕墻體重量,冬暖夏涼。


除了墻體,宮殿地面和屋頂的建造也別具一格。工人們會排成一排,夯打碎石泥土混合成的阿嘎土,修出光亮的地板和屋面,現場如同一出無聲的舞臺劇。

諸如“打阿嘎”這類傳統的藏式建筑工藝,在文成公主實景劇中亦有表現,推薦去劇場里直觀地感受這出傳奇史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