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姜良
摘 要:近些年,國家高度關注審計工作的有序發展,同時頒布各種有關的政策條例,譬如《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及《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等,這是會為審計整改活動明確相關的規范,也是為其工作有效開展營造卓越的制度環境。內控審計在我國企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日益重視內控審計的管理作用,通過改善企業內控管理,加強各部門間協調與配合,以此保障企業健康合理的運行。本文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實施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和管理應用對策展開分析。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現狀;對策
1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現狀
1.1無獨立的內部審計職能機構
當前,眾多企業在自身組織機構中都創設內部審計機構,一些企業領導有著內部審計相關方面的觀念,不過在具體踐行過程中,仍是會出現如下所述的問題。其一,內部審計部門由領導全權負責,也是會有責領導的管控思路,因此在開展內部審計活動時,難以對企業最高層進行相應的監管工作。而且,需要企業最高領導層審計內部審計報告,如此一來,即便是在內部審計時了解某一些和領導層關聯的違紀法亂紀行為,也是無法進入到審計報告中,也是會削弱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職能權限。其二,企業審計部門不能高效監督其他同級別的企業部門,因為所有部門有著相同的權利級別,因此無法對平級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管工作。
1.2內部控制組織體系和架構不科學合理
目前內部控制審計的設計架構一般有兩種。第一種,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對董事會或者監事會負責,受其領導管理。第二種,內部控制審計對公司經營管理者負責,接受總經理的領導。這兩種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內部控制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和獨立性,但是內控審計的工作會與管理層之間產生摩擦,甚至受到工作范圍的限制。特別是應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時,內部控制審計機構難以落實審計工作,存在引起其他問題的可能性。另外,企業的治理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內部控制審計部門的設置作用的發揮。
1.3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核心”及人員職業素養待提高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活動涉及經營、投資和籌資三大方面,非審計專業人才,無法對內部控制機制做出專業的客觀評價。在企業管理實際中,內控審計機構的領導并非具有專業的審計知識背景或者存在職業素養缺陷。在內部管理中往往受到知識體系、慣性思維和主觀意向等方面的局限,容易使整個審計方向發生偏離。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企業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由財務領域發展到管理領域,加上內部審計工作量大,內容復雜、涉及范圍廣,原先單一的會計知識結構已無法滿足需要。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更需要懂管理、懂會計、審計、稅務、法律等綜合性人才的參與,需要多元化知識體系人才的配合。
2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對策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是監督企業經濟活動、保證企業正常運行的根本保障。新形勢下,企業要想提高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實用價值,就需充分結合新形勢的發展特點,為審計工作的開展探索出一條專業性道路,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1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的建設
首先,需要企業能夠科學理性看待內部審計活動,也是要讓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擁有更高的職能權限,以此保障該部門具備相應的獨立性。然后,企業需要創建獨立的審計體系,明確要由企業核心領導層全權負責內部審計工作。在此之中,也是要讓其成為內審工作的第一負責人。讓相關負責人可以明確的了解到自身既有著內部審計工作管控權利,同時也是需要履行相應的審計職責,進而能夠不斷強化審計機構具備的獨立性。
2.2健全內控審計管理制度
從實踐來看,內控審計部門獨立于財務部門更有利于內控審計職能的行使,雖然內控審計不再是財務部門的一個分支,但內控審計部門的組建人員可以從財務部門人員選取,通過組建相對獨立的內控審計部門之后,就可以著手明確各個崗位的責任與職能,擬定本部門開展工作的一系列內控審計制度,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還應當對企業的員工進行規章制度的培訓工作,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能力及職業道德感,在做好培訓之后企業在日常工作中還應當對員工進行不定時的職業考核工作,對于審計內控規章及審計內控工作進行全方位的核查,切實提高企業的審計內控質量。在進行審計內控過程中,企業應當以項目審計與日常監督為主進行審計內控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應當加大日常監督力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進行項目投資過程中應當加大項目審計力度,對于不合理不合規的投資項目進行整改或叫停,從而保障企業的利益不受損失。
2.3準確選擇審計測試方法
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制度常用的測試方法包括:健全性測試、符合性測試、真實性測試。測試方法選擇是否合理,直接決定內部控制效能的發揮,通過相關測試能了解到內部控制程序是否恰當,方法是否科學,過程是否規范,是否符合企業實際,能否達到預期內控目標。很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實施過程中缺少必要測試,導致制度與企業難以適配,各條款內容上存在銜接問題,部分內容相互矛盾,無法有效執行,難以形成制度約束力。因此,企業要選擇適合的審計測試方法。具體來講,符合性測試方面,要基于企業實際情況,內部控制制度流程,對經濟活動進行檢查,確定控制點,明確控制環節是否確定存在,確定制度是否能夠得到貫徹,是否能夠順利執行,是否與企業適配。測試目的是檢驗、明確相關制度執行效果和效率,確認是否符合企業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需要。真實性測試則是為了找出重大缺陷的原因,進行取證、評價,對審計標準進行分析,確定制度實施對企業的影響程度。只有通過預先預測、分析,了解內控制度可操作性,了解審計標準,才能避免紙上談兵,使內部審計具有健全性、符合性,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改革進入深水區,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雖然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發展較為緩慢,但是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根據經濟發展的現狀及企業自身的特點,摸索出自身的一套內部控制審計制度。以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完善企業管理,保證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穎.內控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商,2020,(4):109-110,113.
[2]房勇.內部審計在企業內控中的作用分析[J].會計師,2020,(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