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初,呂會艷,王懷璋,張新峰,劉懷民
肺癌為臨床多發惡性腫瘤,初期常無特異性臨床表現,患者確診時多數已進展至中晚期,需接受化療為主的綜合性治療措施[1-2]。GP化療方案在肺癌中較常用,但可對正常細胞造成一定損害,并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導致整體治療效果不佳[3-4]。近年來,中醫在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得到普遍重視。中醫認為,肺癌病因病機可歸結為邪實及正虛,肺屬嬌臟,性喜清肅,易熱易寒,因此外邪侵襲,必先犯肺,肺之氣陰耗傷首當其沖,故肺癌辯證分型中氣陰兩虛較為常見[5-6]。益氣化瘀湯及沙參麥冬湯均為中醫治療肺癌的重要湯劑,有益氣化瘀及清養肺胃、甘寒生津等功效。本研究在此基礎上擬制益氣化瘀湯合沙參麥冬湯,探討其對氣陰兩虛型肺癌患者腫瘤控制率及機體狀況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2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1)與試驗組(n=51),兩組年齡、性別、病理類型、臨床分期、腫瘤直徑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符合《常見惡性腫瘤診療規范》[7]中肺癌診斷標準;(2)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中氣陰兩虛型肺癌診斷標準:面色蒼白,神疲氣短乏力,咳聲低弱,咯血或痰中帶血,咳嗽痰少,口干咽燥,盜汗自汗,脈細弱,苔薄,舌紅。
1.3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2)預計生存期>6個月;(3)均經病理檢查確診;(4)臨床分期為Ⅲ~Ⅳ期;(5)年齡≤70歲。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良惡性腫瘤;(2)合并肝腎等臟器器質性病變;(3)合并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代謝系統病變;(4)過敏體質或對研究藥物過敏。 剔除標準:(1)主動要求退出;(2)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隨訪研究;(3)研究期間出現重度毒副反應需終止治療;(4)其他原因脫落者。
1.4 方法 (1)對照組:采取GP化療方案,第1、8天靜脈滴注1 000 mg/m2吉西他濱(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05),第1 天靜脈滴注75 mg/m2順鉑(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2),3周為1個周期,共治療4個周期。(2)試驗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益氣化瘀湯合沙參麥冬湯,藥物組方:炙甘草6 g、三七5 g、山慈菇20 g、枳殼12 g、法半夏10 g、浙貝母10 g、五味子8 g、天花粉10 g、玉竹10 g、黨參15 g、炙黃芪15 g、麥冬20 g、北沙參20 g、陳皮6 g、莪術10 g、三棱10 g、五靈脂15 g、魚腥草20 g,以上藥物均由我院中藥房提供,均經質量鑒定達標,溫火煎煮,1劑/d,收汁300 ml,早晚分2次服用,共治療12周。
1.5 觀察指標 (1)腫瘤控制率:依據RECIST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定(SD)、疾病進展(PD)4個等級。腫瘤控制率=(SD+CR+PR)/總例數×100%[9]。(2)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估自汗盜汗、口干舌燥、神疲乏力、咳嗽,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1分、2分、3分,無以上癥狀計0分。(3)統計兩組機體狀況,依據KPS評分評估,改善:KPS評分較治療前增加>10分;穩定:KP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或增加<10分;降低:KPS評分較治療前減少>10分。KPS穩定率=(改善+穩定)/總例數×100%[10]。(4)治療前后免疫功能:分別抽取兩組空腹外周靜脈血4 ml,離心取上清液(3 000 r/min,10 min),經Atytune流式細胞儀測定CD3+、CD4+、CD4+/CD8+水平。(5)毒副反應:根據NCI標準[11]分為Ⅰ~Ⅳ度。

2.1 腫瘤控制率 試驗組腫瘤控制率(86.27%)略高于對照組(78.43%),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79,P=0.299)。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腫瘤控制率比較[n(%)]
2.2 中醫證候積分 治療前兩組自汗盜汗、口干舌燥、神疲乏力、咳嗽評分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自汗盜汗、口干舌燥、神疲乏力、咳嗽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2.3 機體狀況 試驗組KPS穩定率(80.39%)高于對照組(62.75%)(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機體狀況比較[n(%)]
2.4 免疫功能 治療前兩組CD3+、CD4+、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CD3+、CD4+、CD4+/CD8+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2.5 毒副反應 兩組均無Ⅳ度毒副反應發生,且試驗組血紅蛋白減少、肝腎功能損傷、嘔吐惡心、白細胞減少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毒副反應發生情況[例(%)]
肺癌致病機制復雜,與環境、遺傳、肺部慢性病變、肺部感染、吸煙等均具有密切關聯,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威脅[12-13]。針對早期肺癌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可有效切除病灶,取得良好療效及預后效果,但疾病早期病灶較隱匿,易被誤診為普通呼吸系統病變,導致患者確診時多屬中晚期,錯過手術治療最佳時機[14-15]。
GP化療方案為臨床治療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方案,可有效殺除腫瘤細胞,但同時可對機體組織、系統造成不同程度損傷,引發骨髓抑制、嘔吐、惡心等諸多毒副反應,影響疾病整體治療效果[16-17]。同時,免疫功能是影響機體狀態、疾病治療效果與轉歸的重要因素。T淋巴細胞亞群在細胞免疫反應中具有主導作用,其中CD3+可代表T淋巴細胞;CD4+主要代表輔助性T淋巴細胞,可通過分泌淋巴因子擴大、強化免疫應答,輔助CD8+T淋巴細胞殺除腫瘤細胞,且在腫瘤免疫中還具備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及免疫記憶等功能;而CD4+/CD8+比值為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標,其處于平衡狀態時表明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比例失衡則提示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18-19]。本研究顯示,治療前兩組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水平,而中醫在提高腫瘤療效、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因此,臨床將肺癌治療研究重點轉向中西醫結合。
中醫無肺癌病名記載,但根據其病因病機等可將其歸類于“虛勞”、“積聚”、“肺巖”、“肺脹”、“肺積”等范疇,且認為肺癌病因病機主要在于肺部氣陰耗傷,穢濁邪毒侵襲,致使肺失宣降,邪氣留于肺部,并能損耗上焦氣陰,構成惡性循環[20]。同時,采取化療治療的肺癌患者,受藥毒影響,發生五臟六腑損傷,出現消化道、血液系統等毒副反應,也可造成肺氣陰傷。結合上述特征,本研究自擬益氣化瘀湯合沙參麥冬湯對肺癌患者實施治療,方中北沙參、麥冬為君藥,北沙參能益胃生津、養陰清肺;麥冬潤肺生津養陰效果顯著;玉竹擅潤燥止咳、養陰生津;天花粉有消腫排膿、生津止渴、清熱瀉火的功效;五味子能補腎寧心、益氣生津、收斂固澀;黃芪功可脫毒生肌、益衛固表、升陽舉陷、健脾補中,為補肺、脾氣之要藥;黨參可補脾肺之氣,兼具生津補血功效;浙貝母可散結消癰、清熱化痰;法半夏有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燥濕化痰效果,可健脾以燥濕,使氣順痰消;枳殼功效與枳實類似,但偏于行氣寬中;山慈菇擅消癰散結、清熱解毒;三七活血定痛、清熱解毒效果顯著,并能化瘀生新;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莪術有破血祛瘀、行氣止痛、消積之功;三棱能消積止痛、破血行氣;五靈脂擅行血止痛;魚腥草可利尿除濕、清熱解毒,且能強化機體免疫,抗病毒、抗菌能力突出;甘草主要功效在于調和藥性、補脾益氣;諸藥聯用可共奏扶正祛邪、補脾益肺、祛痰化瘀散結之功[21-22]。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腫瘤控制率、KPS穩定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免疫功能相關指標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取GP化療聯合益氣化瘀湯合沙參麥冬湯治療氣陰兩虛型肺癌,在緩解其臨床癥狀、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及健康狀態方面更具顯著優勢,利于提高疾病整體治療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益氣化瘀湯合沙參麥冬湯具有免疫促進、保護胃黏膜及抗炎等諸多功效,可提升淋巴細胞增殖水平,以此強化機體免疫功能,促使疾病良好轉歸。此外,本研究對GP化療方案及益氣化瘀湯合沙參麥冬湯聯合治療的安全性進行探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血紅蛋白減少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該聯合用藥方案安全性較可靠,主要是因益氣化瘀湯合沙參麥冬湯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升機體耐受性,利于減輕化療藥物對機體造成的損傷,進而降低毒副反應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聯合采取GP化療方案及益氣化瘀湯合沙參麥冬湯治療氣陰兩虛型肺癌,可有效調節患者機體狀況及免疫功能狀態,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腫瘤控制率,且能降低毒副反應發生風險,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