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志
吉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傳統吉祥圖案題材廣泛、分類多樣、歷史久遠、文化寓意深厚,一直以來就是人們十分重視的文化元素,寄托了人們的美好希冀,這些吉祥元素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繪畫以及設計中,體現出較高的審美性和民族性。通過對現代裝飾畫和藏傳佛教吉祥紋樣的聯系和應用的研究,加深對于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和中國傳統吉祥紋樣的認識,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強現代裝飾畫的藝術性和民族性。
一、藏傳佛教吉祥紋樣相關概念
(一)藏傳佛教吉祥紋樣
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多種多樣,其內容包括人物、動物、花卉等。在日常生活中,吉祥紋樣寄寓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藏傳佛教是佛教在傳入西藏后產生的分支,產生于公元4世紀,主要流傳于我國的西藏地區,在千年的發展和流傳中,與藏族人民熱情浪漫的民族性格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藏傳佛教文化體系。藏傳佛教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一套視覺語言符號,這種佛教視覺語言植根于藏族人民千百年來的生活實踐,浸透著藏族人民的思想情感,是緣物寄情的宗教藝術,這就是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祥瑞符號——吉祥紋樣。藏傳佛教吉祥紋樣種類多樣,含義豐富,常見紋樣有佛像、菩薩、護法神、佛塔、吉祥八寶、七政寶和種
子字等。
(二)八吉祥紋樣
八吉祥在藏語中被稱為“扎西達杰”,是一組含有豐富文化價值的組合式藏族繪畫精品,被用來表示八吉祥紋樣。不同的人對八吉祥紋樣的起源持有不同的觀點,有學者指出,法螺、法輪、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是宗教上的圖案。在中國藏傳佛教里,八吉祥中的幢、蓋、蓮紋、寶瓶、雙魚、盤長在佛教出現之前就已經作為裝飾圖案或圖騰廣泛運用在民間,且已經被賦予吉祥、瑞和之意,在佛教出現之后,它們被拿來與佛教的教義和信仰相結合,被賦予了更多的涵義,逐漸演變為代表佛祖身體部位和器官的符號,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八種物像,象征佛的威力,構成了藏傳佛教的獨特藝術特征。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極為復雜豐富,它是印度佛教、印度民間的信仰、苯教、中原佛教、道教的集合體,也是印度、漢族和藏族這三大地區在文化、宗教及藝術層面相互碰撞融合的成果。隨著佛教的不斷發展,八吉祥紋樣不僅作為裝飾圖案,更變成一個信物、一個物件。在藏傳佛教中,八吉祥一般作為佛前供品,也大量地出現在寺廟壁畫、唐卡繪畫中,被廣泛地運用在藏傳佛教繪畫及生活器物上的各個領域,幾乎成為藏傳佛教的標志性圖案,紋樣的本意以及佛教教義和信仰賦予其的深刻內涵,可以提醒人們時刻遵守宗教信條,同時也彰顯了佛教在當時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經過歷史的演變和發展,八吉祥紋樣與時俱進,不斷地加入具有時代性的文化和內容,使其象征意義與內涵更加豐富,可以說它是中國漢地文化與藏族文化
的結晶。
二、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在現代裝飾畫中的作用
(一)體現民族文化
藏傳佛教吉祥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表現形式立于民族藝術之林,同時也能夠反映民俗需求與社會需要。而吉祥紋樣所包含的象征性便是世俗的愿望。不管藏傳佛教的吉祥紋樣在何種場合下出現,都被視為好運、興旺、平安的象征。
由于吉祥紋樣是藏傳佛教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視覺語言,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西藏民族習慣和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這一點從其形象繪制、色彩運用上可以看出來,其帶有非常鮮明的程式化特點,因此造型鮮明、可識別性高。另外,吉祥紋飾所表達的文化信息和內涵與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密切相關,其造型特征與顏色使用都包含了藏傳佛教氣質及世俗情感,使這種吉祥紋樣在傳播和發展中容易被大眾接受,具有廣闊的群眾基礎。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吉祥紋樣的進一步傳播,藏傳佛教吉祥紋樣的宗教意蘊逐漸被削弱,其審美價值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重視,從而逐漸成為一種民族符號。
在現代裝飾畫中運用藏傳佛教吉祥紋樣,不僅可以提高現代裝飾畫的美學價值,更能體現民族文化特征。吉祥紋樣中所蘊含的思想要素是我們的根,是民族和國家文化發展的必然需求。
(二)提升藝術價值
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在現代裝飾畫中的運用契合人們的審美習慣與文化背景,能提升裝飾畫作品的藝術價值。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的意識形態與審美習慣都認同這種傳統吉祥紋樣,接受人群的廣泛可提升其用于現代裝飾畫作品中的藝術價值。一方面,藏傳佛教吉祥紋樣豐富的象征意味和深刻的宗教哲理極大地豐富了現代裝飾畫的素材,多種多樣的紋樣與組合讓現代裝飾畫和吉祥紋樣產生了良好的契合,使傳統紋樣的創新有了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由于藏傳佛教吉祥紋樣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有群眾基礎,這就為現代裝飾畫設計者意圖的表達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方式,從而創作出更加生動、形象,符合人們審美興趣的藝術作品。
(三)體現的現實意義
藏傳佛教吉祥紋樣中的佛像被大家所熟知,而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更是家喻戶曉。佛像種類繁多,造型多種多樣,有象征人們驅除病災、延年益壽的藥師佛,有勸誡人們世間無常、修行善緣、積累善德的修行佛,還有寄托人們美好期望、普度眾生的彌勒佛。佛像的建立意味著人們對美好生活以及自身的祈福,它成為了完善人們心靈的導師,豐富人們的情感世界和文化內涵,多積善事,多累善德,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國家日益注重民族文化大融合、倡導文化藝術大發展的今天,在現代裝飾畫中運用藏傳佛教的元素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寶傘象征佛陀教誨的權威,守護佛法;寶魚象征自在解脫,也象征慧眼;寶瓶象征著清凈、吉祥、財運;蓮花象征著潔白的品質以及修成正果;白海螺象征著佛法聞名四方、久盛不衰;吉祥結象征著智慧和覺悟;勝利幢象征著修成正果的勝利;金法輪象征著佛教秘法的弘揚。
吉祥八寶的含義是與藏傳佛教密不可分的,它與藏傳佛教佛法息息相關,彰顯的形式有壁畫、雕塑、泥塑等,寓意大多象征人們生活風調雨順、佛法寬宏無量。藏族地區的人們大多把它繪制在傳統民族服飾上,認為有一定的辟邪效果,還能起到裝飾的作用。
三、藏傳佛教吉祥紋樣與現代裝飾畫的運用關系
(一)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在現代裝飾畫中運用的基本原則
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在中國已經發展了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悠久,底蘊雄厚,已然形成了一套藏族獨特文化的傳統風格。藏傳佛教吉祥紋樣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它在圖形排列中有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對稱排列、垂直排列、水平排列、錯位排列、水平旋轉翻轉等多種多樣的排列方式,在眾多的排列方式中,藏族人民運用最多的當屬對稱排列和中間向四周呈放射狀排列的方式。
藏族人民在吉祥紋樣的運用中,大部分是運用同一個紋樣進行變化排列,變化手法為對稱、旋轉、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順序排列,這也體現了中國傳統紋樣的變化手法。藏傳佛教吉祥紋樣運用的對稱排列手法也突出了中心紋樣的表現形式和寓意,藏傳佛教吉祥紋樣中心一般采用佛像,突出了佛教宏偉的特征,而對稱的這種排列方式也體現了高雅大度的感覺。另一種被藏族人民所常用的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的排列方式,這種排列方式也使中心佛像體現出佛法寬宏無量、造法無邊的感覺,寓意佛法的萬世流傳、永無止境,這種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的排列方式也能夠使四周紋樣靈活多樣,根據圖形所呈現的主題不同,人們也可選擇不同的紋樣種類來裝飾四周。
除了以上所說的藏傳佛教在圖形排序上的不同之外,藏族人民繪制吉祥紋樣的手法也不相同,人們不采用“留白”這一手法進行繪制和描繪,而是刻畫精細、種類繁多,這也體現了藏族人民對于佛法的嚴謹和持之以恒的決心。若想真正了解藏族文化藝術的存在,則應從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入手,細細品味、慢慢觀察,萬不可淺嘗輒止,它才是真正打開藏族傳統藝術寶盒的“密鑰”。
(二)注重形式美感
現代裝飾畫作為一種裝飾的藝術,不僅是一種供人欣賞、耐人琢磨的藝術品,更重要的在于對生活環境的美化和裝飾,在現代裝飾畫中,其簡單、和諧、大方的紋樣圖案以及別出心裁的設計感都體現了裝飾畫藝術的獨特美感。在藏傳佛教吉祥文化中,形式美感同樣是吉祥紋樣十分重要的元素,吉祥紋樣的本質就在于其審美意義及裝飾意義,藏傳佛教吉祥紋樣無論是從形態的設計還是從神態的表現上,都能使人感受到愉悅、優美,并在精神上得到慰藉,這也是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審美價值的重要體現。同時,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有著對“美”的不懈追求,從“意境美”到“形神統一”,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展現美的重要形式。因此,無論是藏傳佛教吉祥紋樣還是現代裝飾畫,注重形式美感、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是二者的共同追求。
(三)把握精神實質和內涵
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形成于藏族人民對佛教藝術的虔誠與崇拜之中,因此除了利用形式美感的法則,更加注重其文化內涵和精神表現。作為一種文化符號,藏傳佛教吉祥紋樣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體現著藏族獨特的文化內涵。例如,在藏傳佛教文化中,佛教徒認為眼是認識事物的根據,鯉魚因體態優美,與慈悲的佛目極為相似,因此在裝飾圖案中以雙魚供給佛眼。由此可見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在藏族人民及藏族文化中的重要載體作用。隨著現代裝飾畫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精神需求的不斷提高,現代裝飾畫在創作中除了追求形式美感外,更加注重文化意義和精神內涵的表達。
(四)注重民族性和時代感的結合
注重民族性和時代感結合的文化最能滿足人們當下的精神文化需求。藝術的發展總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藏傳佛教吉祥紋樣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只有體現出新的時代內涵才能夠賦予自身更多發展的活力,而現代裝飾畫只有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內涵的表達、保持民族性,才能更加穩定地發展。
四、結語
藏傳佛教吉祥紋樣是中華民族優秀藝術和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現代裝飾畫是當下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形式,二者在對形式美感和精神內涵的追求上有著眾多相通的地方。研究現代裝飾畫與藏傳佛教吉祥紋樣的聯系與應用,有利于加深對藏傳佛教吉祥紋樣以及中國吉祥文化的認識,厘清藏傳佛教吉祥紋樣與現代裝飾畫之間的聯系,豐富藏傳佛教吉祥紋樣在現代裝飾畫中應用的相關理論,有利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繪畫相融合,既促進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又促進現代繪畫的革新,有利于提高現代裝飾畫的藝術性、民族性和審美價值。
(青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