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培富 陜西省漢中市鎮巴縣世行辦
脫貧摘帽后,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盡管“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也要清醒看到,相當一部分脫貧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脫貧基礎還比較脆弱,有的稍遇到點風險變故馬上就可能致貧;脫貧地區產業普遍搞起來了,但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撐還不強,有的地方甚至幫扶干部一撤,產業就可能垮掉。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繼續精準施策。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需要做到兩個堅持,實現三個目標,建立四項機制,采取五項措施。
做到兩個堅持。堅持牢固樹立消除絕對貧困的底線思維,著力解決脫貧攻堅成果的薄弱環節,精確瞄準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進行常態化監測;對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殘疾人、重慢病患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特殊重點人群實行重點監測,及時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消除返貧致貧風險,提高收入水平,確保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堅決守住全面小康的底線。堅持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實現三個目標。一是確保所有已脫貧人口不返貧;二是確保邊緣易致貧人口持續消除致貧風險;三是確保將一般農戶中,因病、因殘、因災、家庭變故導致收入驟降或支出驟增的對象,納入監測預警對象,切實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應保盡保、應消盡消,不出現新的致貧人口。
建立四項機制。一是快速發現機制。主要通過農戶自主申報、鎮村走訪排查、行業部門反饋、信訪媒體監督、平臺分析預警、隨時備案登記六種渠道,快速發現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確保應納盡納。二是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確定重點對象,迅速組織核實,組成工作專班抽查研判,召開聯席會議確認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針對返貧致貧風險點,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第一時間錄入信息系統以便進行跟蹤管理。三是及時幫扶機制。建立幫扶臺賬,縣級相關行業部門建立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幫扶臺賬。落實幫扶責任,幫扶工作由縣級行業部門負責推進,鄉鎮負責確定幫扶責任人,并組織村兩委、駐村工作隊跟蹤落實幫扶措施,直到風險消除。實施分類幫扶,充分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幫助脫貧不穩定戶入股分紅、發展產業,脫貧增收。積極開發公益崗位,安置脫貧不穩定和邊緣易致貧戶家庭勞動力,解決無業可就問題。對重點監測對象提供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民政兜底保障、臨時救助等,為健康生活提供保障。對脫貧不穩定戶與邊緣易致貧戶學生發放助學資金,對危房戶實施危房改造,提供房屋修繕補貼。對有嚴重困難的農戶,由縣民政局納入應急管理,并跟蹤落實幫扶救助措施,及時解決困難消除風險。四是及時銷號機制。脫貧不穩定戶及邊緣易致貧戶通過幫扶,在3個月以內,按照“村級研判、鎮級核查、縣級抽查、系統標注”的程序,全面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已銷號的可不再進行幫扶,但不做退出處理。
采取五項措施。一是落實工作責任。防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工作由省市縣扶貧部門負責牽頭,衛健、醫保、人社、農業農村、民政、住建、水利、教體、殘聯等行業部門積極參與,鎮村密切配合,充實村級信息員隊伍,確保監測預警對象應納盡納、應扶盡扶、應保盡保、應銷盡銷。二是成立工作專班。縣上成立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工作專班,負責市縣防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工作的組織實施工作。三是及時開展核查。對有防貧致貧風險的重點對象進行抽查,對擬納入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進行核查,對幫扶措施落實、幫扶效果跟蹤、返貧致貧風險消除情況進行核實。四是召開聯席會議。縣級扶貧部門根據防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工作需要,及時召開聯席會議,研究確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名單,集中研判返貧致貧風險點并確定幫扶措施,集中研判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和風險消除情況。五是強化督查考核。縣上每個季度對幫扶措施落實情況、返貧致貧風險消除情況開展一次專項督查。將責任落實、工作開展、幫扶措施落實、風險消除情況納入對鄉鎮、縣級相關行業部門年度考核內容。
結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是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鞏固是前提,只有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才能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通過健全防返貧監測預警和幫扶工作機制,守住全面小康的底線,才能更好地推動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