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現代化都市的不斷發展,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驟增,我國人口亞健康的比例較高,尤其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較差。由于大學生群體是我國的重要群體,其健康問題值得大眾關注。定向運動已經成為青少年熱捧的戶外運動,也是優選出的陽光體育運動?!绑w適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體機能對外界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成為衡量身體素質的主要指標。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體適能”的系統、科學理論體系和專業的實踐操作規范,“健康體適能”的理念-走進課堂、走進生活、走向健康,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
定向運動是指參賽選手依據地圖和指北針,遵從組織成員的規定方案,自行選擇運動路線,到達地圖上標定的地面檢查點,根據相同時間比較所走過的地面檢查點,到的較多即為獲勝,或者根據運動的全程檢查點,用時較少的即為獲勝的一種戶外運動項目。定向運動課由理論部分、實踐部分所構成,其中實踐部分包含了微型定向和校園定向。
在講授理論知識時,需要教師通過兩個課時對定向運動的定義、意義、特征、歷史淵源、中國定向運動的發展情況、使用器材等進行介紹。同時,解釋定向運動的地圖內容、所要了解的地理要素,定向運動的戰略技術、比賽的基本規則,為定向運動的實踐活動打下基礎。
實踐課程包括培養學生的讀圖技術,即識別校園的基本圖,掌握折疊定向地圖、使用拇指輔行的方法,以此確定地面站立點;培養學生的指北針技術,學習標定定向地圖、確定前進方向以及重新定點定位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路線選擇技術,學會選擇用線狀特征識別地物,選擇合適的攻擊點,正確掌握攻擊技巧以及特征地物參照導航。教師在項目體驗教學中,需要設計13次課講述以上內容。在進行百米定向教學時,分別在高校的室內、室外的田徑場和籃球場進行四次課程。第一次課程引導學生掌握轉圈、預判超前讀點和標定地圖的本領;后三次課程對學生進行帶星狀線路、菱形線路、一般線路以及帶障礙線路的百米定向訓練,要有定向運動的路線長度控制在500-600m,以滿足男生和女生的不同標準。教師在校園定向教學中,需要設置九次課講述上述內容。分別為:兩課時的短距離定向運動,兩課時的接力賽定向運動,兩課時的積分賽定向運動,以及一個課時的定向運動測試。根據各項定向運動訓練要求的不同,設計定向運動的次數;根據項目的難易程度設計最后檢查的側重點。一般短距離定向運動在15個,20個接力賽、團隊賽和接力賽定向運動;男生1000m的路線直線距離定向運動,女生則控制在800m。
針對高校同一年級、非體育專業、選修定向運動課程、身體健康、無長期運動史的女大學生,記錄進行定向運動前后女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的測量結果,獲得抽樣調查結果,保障調查結果的準確性。
各項身體組成成分的分布情況和數量,將影響個人體質的強弱,如果組成成分發生異樣的變化,例如,數量激增和異常分布,都會不利于人體的健康成長。女大學生的身體成分組成被認為與其身體相關健康的評價指標,廣泛應用于監測身體的營養成分、評價身體的生長發育情況、監測人體內體液的平衡狀況等,由于其有極高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價值,故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國際最為認同的衡量個人胖瘦影響健康的標準,是個人的身體質量指數,通常用BMI表示,即為體重與甚高的比值。
通過調查研究表明,女大學生在經過4個月的定向運動之后,她們的活動量逐漸變大,體重也隨之減少,平均每個女生體重減輕1.5kg。由于定向運動課程比較規范和系統,女大學生具有較為積極的鍛煉意識,故其鍛煉效果更為明顯。研究表明,由于個人的身高不僅與先天因素有關,還與后天的鈣、磷吸收情況、日常的睡眠質量、營養的供給情況以及適當的運動有關。因此,4個月的定向運動并不會對女大學生的身高產生較大的影響。然而,4個月的定向運動,對女大學生的體重指標造成影響,由于體重指數的降低,致使學生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較定向運動前有所下降。但由于顯著差異較小,表明了4個月的定向運動鍛煉并不會對女大學生的身體成分產生重大影響。
心血管的適應能力又稱為心肺功能,是影響身體健康 “體適能”的重要因素,在心臟、血管、肺部和血液共同組成的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中,擔任向肌肉輸送氧氣和能量物質的作用,從而維持身體機能從事適當的運動。心肺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經常參加各種體育運動能保障人體的健康。作為智力與體能共同主導的定向體育運動,需要時常伴有較強的無氧運動。體育研究界通常認為只有擁有良好的身體儲能情況,才可以維持定向運動識圖、明辨方向、選擇正確的運動路線。
根據調查表明,女大學生在經歷四個月的定向運動之后,其平均1200m的跑步成績提升了6.32s,上升的幅度較為明顯。同時,女大學生有非常明顯的心肺耐力變化,經過4個月的定向運動,其心肺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在2-4分鐘的百米定向運動中,選手的運動距離為400-600m;在12-15分鐘的短距離定向運動,20-35分鐘的中距離定向運動,30-70分鐘的長距離定向運動中,選手的運動距離均為3-10km。并且,女大學生的運動心率維持在1分鐘140-180次之間,血液中的乳酸含量在1升3.6-6.7毫摩爾。定向運動相較于其他運動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學生的參與性更高,運動時會更投入。
指關節在正常范圍內能夠暢通無阻的做大幅度運動的能力稱為人體的柔韌度,柔韌度的好壞將對個人在運動中的表現產生重要影響。人體中如果缺乏適當的柔韌性,將會引起腰背疼痛、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駝背等重要疾病。個人的柔韌度受到缺乏適當的運動、體溫過低、年齡較大、性別和遺傳的影響。
根據定向運動對于女大學生鍛煉前后的柔韌度的調查表明,經過4個月的定向運動,女大學生的柔韌性得到極大的提高,平均上升1.82cm。研究表明,學生在進行定向訓練時,需要不斷地附身擊打和轉向前進,在運動中不斷加快身體的節奏。同時,不制定計劃的進行加減速跑活動,以此鍛煉肌腱、韌帶和肌肉的拉伸能力。足球場和籃球場的百米菱形路線練習,能夠應用在教學和日常訓練中的對抗練習,因為菱形路線短距離而節奏快的轉向會對肌肉、肌腱進行不斷拉伸,反復地訓練能夠極大的提高自身的柔韌性。
肌肉力量,即絕對肌肉力量,是重要的健康相關“體適能”的組成部分,是肌肉收縮時產生最大收縮力的能力,通常用等長度、等張力或是等速度條件下的肌肉收縮的對抗阻力表示。肌肉耐力也是主要的健康相關“體適能”的組成部分,是肌肉持續收縮時,機體對抗疲勞的能力,通常表示靜態運動中負荷的持續時間、動態收縮次數,動態化的等速運動的功率,峰力矩的下降率。維持正常的運動能力和提高健康水平,需要個人擁有較高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水平。
在定向運動對女大學生的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耐力的調查中,發現通過4個月的定向運動訓練,女大學生的肌肉力量有變化,但是變化不大,僅上升0.67kg;握力并無明顯差異;持續1分鐘的仰臥起坐運動發生顯著性差異;維持1分鐘的原地蹲起運動也發生了較為明顯的差異。數據表明,4個月的定向運動對女大學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影響不大。這是由于定向運動的特性,側重鍛煉下肢力量,上肢僅起到擺臂的定向訓練,故定向運動對上肢肌肉的訓練影響不大。然而,女大學生的下肢肌肉耐力則發生顯著變化,可通過數據:女大學生維持1分鐘的坐位體前屈運動平均提高了2.98次;持續1分鐘的原地下蹲運動平均提高了3.65次。這明顯的變化來源于定向運動對女大學生的技術要求,她們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跑步運動、不斷的攀爬、翻越以及重復跳躍,因此個體的下肢肌肉的耐力就會有所提高。
定向地圖是進行定向運動的核心環節,定向運動的普及、推廣工作需要解決成圖問題,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時需要注意提高專業技能的學習活動。由于定向運動的特殊性以下肢肌肉訓練為輔,上肢肌肉訓練為主。大學生的下肢肌肉能夠得到較好的訓練,因此,需要大學生注重上肢力量的訓練,從而達到平衡身體健康成長的效果。在定向運動中需要謹記安全性原則,教師需要保障大學生有安全的定向運動鍛煉環境。因此,除了培養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應急救助技巧之外還需要排查運動場地、路線,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以排除潛在危險。在進行理論教學中,還需要對大學生加強保護動植物的意識,以及培養自覺維持環境衛生的能力。
健康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最重要保障。大學生的體質狀況成為近期教育界的熱門話題,然而每年的大學生體質報告顯示的數據不容樂觀。相關部門應該大力推廣定向運動,將定向運動帶入校園。通過相關教師的宣傳和普及,為高校師生分享定向運動的優勢。定向運動是一項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優質項目,將定向運動與大學體育教學相融合,可逐漸改善高校學生耐力素質較低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