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無非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要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1]。改善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農村住宅建設是農村民生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為農業大國,中國農村人口基數大,傳統的老舊住房非常多。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居民對傳統的老舊住房已不再滿足,通過新建住宅來改善自身的生活條件[2]。但是,當前中國農村住宅依然采用傳統的建造模式,施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將PDCA 循環理論應用于新農村建設中,改變原有的質量管理模式,提高施工質量,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工作計劃的建立階段,確定建筑工程質量的目標,并針對目標制定出可行的實施方案。①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各種狀況,例如材料、現場施工人員、設備、現場管理等[3],結合過去發生過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確定可能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因素及可能出現的質量隱患。②根據已確定的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因素,明確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管理目標。在確定目標時,針對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遵守國家和地方出臺的法律法規和各種規范,確保所制定的質量管理目標具有可實現性。③為確保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目標能夠實現,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并且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促使現場管理人員將質量管理工作能夠切實地落實到位,以保證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目標順利實現。
在建設項目的組織實施階段,建設施工管理人員需按照計劃(P)階段所制定的建筑工程質量目標,逐步落實擬定工作計劃中的各項解決方案,確保完成制定的質量管理目標任務[4]。在執行目標計劃的過程中,施工現場的各個部門根據各自的質量管理工作任務,確定每個部門和責任人應承擔的質量責任,促進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順利開展。
在建設項目的檢查對比階段,對已確定的建筑工程質量目標和各項解決方案的執行效果進行檢查。在質量檢查過程中,要求實事求是地對照工作計劃階段所確定的建筑工程質量目標進行逐項檢查,無論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都要詳細記錄。并對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對已達到預期目標的部分按照建筑工程質量目標繼續進行施工;對未達到預期目標的部分,查看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是否偏離方向,或者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出現不足,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在施工過程中動態監控建筑工程質量情況,以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
在建設項目處理階段,針對檢查階段建筑工程質量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對建筑工程質量目標的完成效果進行評價。對建筑工程質量目標按計劃順利完成的部分,總結經驗并制定相關的標準或規定;對所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在總結本次循環的基礎上吸取教訓,本次循環未解決的問題在下一個循環中進行分析和解決,確保PDCA 循環的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過程中有效地運用[5]。
在新農村建設中,PDCA 循環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體系需通過層層循環的緊密聯系,大循環套小循環,從而實現建筑工程質量目標(圖1)。

圖1 基于PDCA 循環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用流程
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長、綜合性強、質量隱蔽等特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應貫穿于整個建設項目施工的全過程。利用施工質量管理系統制定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目標,通過確定質量控制點,明確各個環節的具體質量目標,如圖2 所示。

圖2 施工質量管理系統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在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進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6]。在建設項目施工開始前做好準備工作,例如施工組織設計、進場前的工作。施工過程中,堅持施工全過程質量管理,加強現場質量監控,對現場材料、設備等進行嚴格把關,提高現場施工人員的素質等,確保質量管理目標能夠有效完成。各個施工工作完成后進行質量檢查和驗收,對各個質量控制點上不合格的產品進行處罰,如圖3 所示。
實際應用一段時間后,通過平臺可以看出一個施工周期項目所發生的問題,并針對問題的要緊程度,合理安排處理問題的時間。如圖3 所示,一個施工后期中,當前存在問題總數為30 個,嚴重緊要問題23 個,超期未改問題25 個,所有檢查記錄48 個。很好地反映出了質量問題數量,并對問題的處理程度有明確認知。

圖3 質量檢查記錄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建立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數據倉庫,如圖4 所示。

圖4 數據倉庫
對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數據倉庫的數據進行整理,利用質量掙值法進行考核。在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統計各個質量控制點中實際完成工作的預期質量BQWP和實際完成工作的質量AQWP,計算質量偏差QV[7]。

當QV<0 時,表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項目實際的質量并未達到質量控制點的質量目標;當QV>0 時,表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項目實際的質量超過了質量控制點的質量目標;當QV=0 時,表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項目實際的質量恰好達到質量控制點的質量目標。
計算質量績效指數QPI,確定是否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有方向偏離,或者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不達標。

當QPI<1 時,表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項目的實際質量低于質量控制點的質量目標;當QPI>1時,表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項目的實際質量高于質量控制點的質量目標;當QPI=1 時,表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項目的實際質量與質量控制點的質量目標一致。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通過對質量控制點的質量進行監控,可使建設質量處于可控范圍內,對于在計劃執行過程中有方向偏離或者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出現不足的,提出整改與回復,如圖5 所示。通過施工質量管理系統發現現場質量問題,可以第一時間向施工班組下達整改任務,并在施工單位整改完成后,盡快對整改內容進行檢驗及驗收,從而節省時間,高效地完成整改任務。
在新農村建設施工過程中,對考核建設中的建筑工程質量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如圖6 所示。并及時總結,制定相關標準[8]。

圖6 統計分析
由圖6 可以看出,通過對1 周使用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模板工程質量問題16 個,占1 周問題總數的44.44%;混凝土工程質量問題9 個,占25%;鋼筋工程質量問題7 個,占19.44%;鋼結構工程質量問題2個,占5.56%。為保證下周不再出現相關問題,在周例會中要求3 個施工班組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增強3 個班組的質量控制意識,以期在下一個工作周不再出現類似問題。
將已出現的問題帶入下一個PDCA 循環中進行分析,尋找解決方案。針對新農村建設中因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使用造成的施工過程中質量薄弱環節,將加大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控制力度。
通過一段時間的應用發現,FDCA 循環模式在新農村建設中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重點應放在數據錄用、核對平臺檢測上,從而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并積極處理問題,節約整改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新農村建設關系到農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從各方面增加對農村建筑的關注,將FDCA 循環模式運用于新農村建設中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可有效改善傳統農村建筑質量管理中的不足,提高新農村建設中建筑工程質量標準,減少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質量安全事故,引導農村建筑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