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國家級平臺建設 紫金山實驗室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深化紫金山實驗室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方案,發布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MOS 工藝毫米波芯片和大規模天線陣列、業界首個車載時間敏感網絡白皮書、全球首款全棧異構的高性能服務器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實驗室被納入國家創新體系;國家超級計算昆山中心建成通過國家驗收,成功研制出性能達世界頂尖水平的“昆侖”超級計算機,成為省內第二、國家第八個超級計算中心。由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牽頭的江蘇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項目獲科技部立項,成為科技部首批支持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依托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等3 家單位建設的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被列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依托江蘇省單位建設的省級以上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共有10個,其中國家級7個。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初步設計概算3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項目總投資155927萬元,其中江蘇部分94559萬元,已完成23個光傳輸主干節點的建設以及4個可編程、20個SDN 主干節點的設備安裝工作。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項目初步設計概算7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總投資266844萬元,其中江蘇部分188051萬元,基本完成燃燒室試驗臺位改造試驗用配套工程,3001 總變配電站正式送電,2001 供氣廠房完成基礎施工,3002 綜合動力站循環水泵房部分完成筏板施工。
省級科技創新基地布局 印發《江蘇省實驗室建設工作指引(試行)》和《江蘇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2020年版)》,啟動江蘇省實驗室和江蘇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按照成熟一項啟動一項的原則,立項建設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和未來食品技術創新中心4個重大科研設施預研項目,啟動建設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
重大創新平臺培育建設統籌規劃 對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項目庫充實完善,并通過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審議,將信息高鐵綜合試驗裝置等29個項目納入新一輪省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項目庫進行重點培育,推薦納米科技真空互聯綜合實驗裝置和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遴選項目。
【重點實驗室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省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共計100 家,取得標志性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約140 項;新增何梁何利獎獲得者3人,共有29人;40人入選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榜單,超過全省入榜人數(72人)的一半。南京郵電大學省部共建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方案通過科技部論證。圍繞重癥醫學未來發展趨勢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重癥醫學發展的重大需求,依托東南大學新建江蘇省重癥醫學重點實驗室。2020年疫情期間,全省重點實驗室共同開展“助力企業、共渡難關”專題活動,累計1300 名科技人員為1600 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2500 項次,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面向企業發布446 項科技成果,向企業無償或優惠轉讓(許可)科技成果223 項,為企業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320 場次、開放交流168 場次,累計9000 多人次參加活動。

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總控中心 余萍 攝/視覺江蘇網供圖
【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加強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建設,聯合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組織申報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分中心7 家;加強省級院士工作站規范管理,對已建院士工作站進行全面摸排和復核確認,新建院士工作站27 家,現有院士工作站126 家,支持建設院士企業研究院2 家;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08 家,培育研發型企業20家,建設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企業聯合創新中心54 家。實施“企業研發機構高質量提升計劃”。研究制定《2020年省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要點》,組織遴選第二批“企業研發機構高質量提升計劃”入庫培育企業137 家,其中第一層次3 家,第二層134 家。累計建成各類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156 家、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90 家、院士企業研究院3 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978 家,位居全國前列。激發企業研發機構創新活力。組織企業研發管理體系建設培訓會2 場,培養企業內審員、咨詢服務人員、評估專家等近200人;開展創新方法培訓及咨詢服務活動16 場,培訓500 多人;組織近80 家高水平企業研發機構參加第一屆江蘇企業(研發機構)創新案例大賽,積極促進企業創新經驗分享,舉辦企業研發機構創新資源對接活動2 場;啟動企業重點實驗室學術沙龍,舉辦“省(今世緣)生物釀酒技術研究院”“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役長大橋梁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沙龍3 場,研討相關領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共性技術難題,搭建交流新趨勢、分享新經驗、啟發新思維的平臺。
【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圍繞區域和產業創新發展需求,支持地方政府、高新園區等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以及清華、中科院、西工大等一流高校院所的創新資源,共建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麒麟創新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太倉長三角研究院等4個新型研發機構,安排省撥經費7000萬元,帶動新增投入超9億元。支持新型研發機構開展研發創新活動,根據其上年度非財政支持研發經費支出額,對47 家新型研發機構給予6050萬元獎勵。截至年底,全省列統新型研發機構達469 家,從業人員超1.7萬人,年開展技術服務超4萬次,累計引進、孵化企業4000 多家。
【實驗動物管理】實驗動物許可與設施 全年新增實驗動物生產許可單位2 家,使用許可單位11 家。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實驗動物許可單位171 家,其中生產單位40 家,使用單位152 家,21 家既是生產單位又是使用單位;共有實驗動物許可證313 份,其中生產許可證48 份、使用許可證265 份,首次新增發放無菌級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全年新增實驗動物生產設施5個,累計新增面積6483m2;新增實驗動物使用設施23個,累計新增面積12343m2;截至年底,全省生產設施面積15.47萬m2、使用設施面積23.10萬m2,設施總面積達38.57萬m2。全年實驗動物生產336.8萬只,使用230.03萬只,能夠生產的實驗動物有小鼠、大鼠、豚鼠、雞、兔、犬、猴、小型豬、雪貂、豬等品種。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擁有大小鼠品系16970種,為客戶服務品系5614個。國家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種子中心蘇州分中心非人靈長類種群的存欄量13394 只,SPF級保種種群數量2806 只。江蘇省醫藥動物實驗基地年服務企事業單位30 家,培養人才2000人次。
“放管服”改革 推進實驗動物行政許可“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精簡附件材料、縮短審批時限,落實實驗動物行政許可“證照分離”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根據《省政府關于賦予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一批省級管理事項的決定》,將實驗動物行政權力事項移交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蘇州、連云港三個片區。
疫情期間安全管理 印發《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做好實驗動物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實驗動物管理四個方面十項措施,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實驗動物管理工作穩定有序,為疫情防控相關科研和檢驗檢疫提供有力實驗動物保障;修訂發布《江蘇省突發實驗動物生物安全事件應急預案(20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