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媛丹
兩會期間,涉及解放軍的話題是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特別是有關2021年國防費以及境外媒體炒作的“以武促統”等話題。國防部官網8日發布消息稱,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中國必定實現完全統一,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
從2020年開始,兩會期間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設立新聞發言人回應熱點事件。作為發言人,吳謙連續兩年對外發布信息,表明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據臺灣方面統計,2021年迄今,解放軍軍機已經累計進入臺灣周邊空域50余天,幾乎是天天在臺灣空域組織實戰化演練。隨著解放軍頻繁行動,外界認為大陸會采取行動,“以武促統”。
對此,吳謙表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我們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容忍“臺獨”分裂勢力分裂祖國。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
吳謙強調,歷史證明,那些妄圖分裂祖國的壞分子,絕不會有好下場。中國必定實現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必定實現偉大復興。這一歷史大勢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今年和去年吳謙對“臺獨”喊話的內容有何不同?《環球時報》記者對比發現,去年兩會期間,吳謙展示出譴責美方“干涉中國內政,嚴重危害中美兩國兩軍關系發展”的強硬態度,在本次兩會上則強調不容任何外來勢力干涉,強調中國必定實現完全統一,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有分析認為,兩次表態的差異是因為美國上屆政府有很多“越線”“玩火”的危險做法,不僅頻頻對臺軍售,還玩弄外交手腕,在臺灣問題上的一些做法可謂“走火入魔”。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拜登政府在涉臺議題上與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有些不同,回歸過去幾十年美國對華政策涉臺議題的主線,能看出美國新政府希望在對華政策涉臺議題上繼續保持模糊性的意愿,拜登對臺海問題危險性的認識要比特朗普清楚得多,不愿意在對臺問題上對中國發起無謂的挑釁。
此外,吳謙也回應了2021年國防費的用途,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中國2021年增加的國防費主要用于保障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啟動實施、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代等。
根據介紹,2021年全國財政安排國防支出預算13795.4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長6.8%。增加的國防費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按照軍隊建設“十四五”規劃布局,保障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啟動實施;二是加速武器裝備升級換代,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三是加快推進軍事訓練轉型,構建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改進和完善訓練保障條件;四是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改善官兵生活福利待遇,服務軍隊基層建設。
同時,滿足國際社會對中國軍隊提供公共安全產品的期待,也需要投入大量相關經費。據吳謙介紹,近年來,我軍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海軍常態化護航、開展人道主義救援行動,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軍隊通過疫苗援助、派遣專家組等多種方式,向國際社會提供支持和幫助。
一般來講,國防費按用途劃分主要分為裝備費、訓練維持費和人員生活費等。軍事專家宋忠平8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武器裝備費用一般要包括裝備的研發費用和武器更新換代的費用以及使用維護費用三大部分,占比略大。訓練維持經費包括軍事行動和非戰爭軍事行動等各種任務費用,其中國際維和、護航、人道主義救援、搶險救災等多樣化軍事任務屬于非戰爭軍事行動。從目前來看,由于周邊局勢比較緊張,天下不太平,尤其應該在訓練經費上增加投入,為積極應對軍事沖突做好準備。
記者查閱公開報道后發現,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在介紹2020年國防費使用用途時表示,國防費用包括落實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決策部署,保障軍事政策制度改革等資金需要。在2021年國防費用中沒有專門提及,但提出了構建新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所需費用。去年10月,中央軍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決定》。▲
環球時報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