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宇 陳虹



摘要:在消費升級背景下,從設計的角度讓美容儀滿足更高層次的消費者需求。本文以情感化設計方法為切入點,結合當今的消費特征,通過對形態語義、質感、使用體驗等多方面對美容儀產品的設計進行探究。得出消費升級背景下美容儀設計的影響因素框架。為設計師找到能夠滿足消費者更高需求的美容產品提供了重要參考。
關鍵詞:消費升級美容儀電子消費產品情感化設計設計框架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1-0136-03
引言
《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第三季度報告》【1】中顯示,隨著經濟收入的提高和人們消費理念的變化,人們對于個體健康的追求不斷加強。在《2019東方美谷藍皮書》的大數據統計顯示,人們的愛美需求快速增長,帶來美容儀、洗臉儀等“悅己型”消費產生爆發式增長。同時近年來國內美容小家電呈現出消費者年輕化、高科技化和便捷化趨勢;消費者對美容儀的需求從“基礎清潔”快速轉向“抗老”;新技術的應用也使得這類產品更為輕便、有效;互聯網社交的體驗分享、口碑傳播更是促進了這類產品的營銷。因此如何滿足人們對美容儀類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感是本文探究的重點,如圖1。
一、認知理論和情感化設計的主要要素
諾曼將人類的認知和情感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2】。人類對于物的認知可以從這三個層次進行解讀。
本能層是響應速度很快的一個層次,可以對好壞、安全或者危險等迅速作出判斷,并向人發送適當信息。本能層是人類情感處理的起點,人對于物的本能層響應,取決于人對于物的第一印象。在產品上,即消費者接觸到產品時在很短的時間內對產品做出初步評價:低端的還是高級的?安全的還是危險的?接受的還是反感的?其因素都與產品的外觀特性相關。消費者往往會因為產品的外觀特性反感而放棄對產品的繼續了解。例如僅通過對產品顏色的厭倦便會對產品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失去興趣。在注重“顏值”的當今時代,產品的“顏值”扮演著重要的消費引導者。
行為層次與產品的使用體驗相關,包括功能、性能以及可用性。產品的功能定義了其使用價值,而行為層產品所體現的功能與用戶在本能層對產品的初步印象密切相關。消費者在接觸產品時不會僅停留于對外觀印象,產品是否具有功效?運用了什么技術和手段在設計中?其因素與產品的使用效用相關。
產品的使用效用是用戶在了解一個產品之后最關心的問題。例如蘋果手機的外觀設計簡約精致,但用戶在滿足于蘋果手機的設計感之后對于操作系統的流暢度和使用體驗有更高的要求,因為使用效用才是陪伴他們使用手機時的關鍵因素。
反思層與產品使用時和使用后的個人滿足感、記憶等相關。反思層因消費者的文化、經驗、教育和個體差異而具有不同的情感反饋特征,對于同一個產品會呈現不同的接受度。這與產品的效用、審美、好感度等綜合體驗特征相關。用戶在使用無人機航拍時的內心反饋,和他們用手機站在同樣的高度拍攝時完全不同,因為無人機帶來的科技體驗感和使用反思會讓用戶體驗感更佳。
二、新消費背景下的消費者對美容儀類電子產品的特征分析
根據百度指數2019-2020年的人群畫像(如圖2),消費者對于美容儀的聲量集中在20-39歲中間居多。(其中20-29歲之間消費者聲量占比為58%);80后、90后以及00后對于美容護膚都有不同的的細分需求,其中25歲以下為基礎護理如清潔、補水、美白等;25歲以上為抗衰老如皺紋、色斑等。可見美容儀的使用訴求在20-39歲之間都有著大量的分布,如圖3。
從百度指數美容儀搜索地區分布和接受程度上來看,中國有近百萬人群的美容儀使用群體,而且大量的關注人群與購買人群分布在一線城市和特大城市。因此在20-39歲之間還有大量的消費者對于美容儀缺乏了解和認知。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士對于美容儀的使用效果持懷疑態度。從情感化設計角度去提升對美容儀的認同,也是當前中國市場的需求。
經過對指定年齡的用戶進行訪談,還會發現,即使對于皮膚護理的需求都有存在,用戶在日常的美容護膚中還是會有所取舍。部分用戶在清潔與補水之后便不再采用其他美容措施,也有相當一部分用戶每天會花大量的時間在使用美白護膚品和美容儀器上,因此對于美容護膚品和美容儀器的使用習慣參差不齊,也是指定年齡段存在的現象。
從品牌方面,中國消費者對于美容儀的品牌關注度也有所不同,諸多網紅品牌的美容儀通過小紅書、微博等網絡平臺推廣而被人所知,而羊群效應導致的網紅消費也隨之而來,消費者對美容儀的挑選標準往往局限在外觀和價格,而對于美容儀不同功能之間的對比,消費者的認知程度還有待提高。
同時《2019東方美谷藍皮書》中提及年輕消費群體對使用黑科技提升產品的消費體驗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也符合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對體驗感的重視。
三、從情感化設計提升產品認同感
(一)研究方法:從情感認知的三個層次分析得出產品的10個較為重要的特征,即造型、產品表層、風格、顏色、包裝與附件、功能、功效、技術、材料、人機交互。其中造型、產品表層、風格、顏色、材料、包裝與附件偏重于產品外觀特性;產品的使用效用體現在功能、功效、技術等方面,而人機交互、功效、審美偏重于產品的體驗特性方面。
本次研究的目標人群為年齡段在20-35歲,年收入15萬元以上,對于美容儀類電子消費品有使用經驗或日常使用,并且對于使用體驗和生活品質有較高要求的年輕群體。本文研究從手持類產品的10個方面。在產品外觀特性方面,在國內電商平臺和海外平臺收錄產品45個,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高級感意向篩選【3】,最終篩選出用戶認同的前23個產品。對23個產品樣本再次進行外觀權重的調研。剔除無效問卷,共回收115份問卷。
在產品使用效用和創新特性方面,采用用戶訪談的形式定性研究。在40個產品樣本中篩選出24個用戶認可的產品。結合情感化設計角度對產品設計的10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二)美容儀類消費品的設計外觀特性分析(本能層):對經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篩選出的23個產品,進行感性關鍵詞匯的歸納。
1.造型-簡潔與整體:造型方面,產品造型的設計趨向簡潔與一體化設計。在相關調研中,美容儀造型聲量最大、評價最好的關鍵詞分別為圓潤感、組合整體設計、符號化、流線型和對稱感等,如圖4。
圓角處理是手持類儀器常常使用的造型處理方法。圓角較多的產品能帶給消費者更多的舒適感和安全感。圓角的應用也體現在產品的細節之中,如產品(圖5)是問卷調研中消費者對于造型特別喜愛的一款撫紋儀,其整體外觀上圓潤;磁吸充電口、硅膠托盤等細節處也運用圓角處理,貼合目標用戶對于安全、精巧、舒適的心理需求。
調研發現,產品(圖6)的造型贏得了更多測試人群的青睞。其整體對稱和局部對稱相結合的設計富有均衡而富有變化,與流線型結合呈現出舒適感、流暢感與時尚感4。對于手持類產品而言,產品外觀的均衡感和流暢感是用戶在本能層對產品產生良好反饋的關鍵所在。在其他市售良好的美容儀中,對稱手法和流線型的運用也極為普遍。
較受歡迎的產品(圖7)和產品(圖8)整機采用流線造型,契合其“身體護理”的特征,機身柔軟而舒適,流暢而富有時尚美感,讓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具有場景感,從本能層面隱喻傳達產品可以讓人“變美”。
2.產品表面處理-精致:在產品表面處理方面,越精致越受收到消費者的喜愛。目標用戶對于美容儀的表面處理方法最傾向的是高反光、金屬質感和皮革等,如圖9。
圖10是一款高反光金屬表面的美容儀,并且配合鉆石、高反光塑料讓產品有了尊貴感。圖11的卷發棒以金屬質感結合艷麗的顏色,展現出產品的大氣與高貴感。圖12將皮革包裹與鉆石鑲嵌使用在了美容儀之中,也讓美容儀變得獨一無二。對于家庭美容用戶來說,“變美”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美得尊貴”則又比“變美”附加了更多身份認同感。這種身份認同感通過產品表層的精致表現,在幾秒鐘之內就贏得了消費者的芳心。而對于身份認同感的追求,是消費升級背景下越來越多用戶的訴求。
3.顏色-時尚:美容儀作為新一類的美容護膚產品,人們對它會有雅致、科技、時尚的心理定位,調研顯示莫蘭迪色、金色和紅色是美容儀使用最為廣泛的顏色。低明度的莫蘭迪色從色調上就會讓產品產生極具約束力的高級感,也符合美容產品帶給人的雅致、溫馨與時尚感;紅色符合年輕消費者富有激情、充滿活力的生活態度;金色則是經典色,體現高貴與氣質。
4.風格-獨特:風格方面,調研結果顯示,最受歡迎的分別是雕塑感、安全舒適感和奢華感的風格。雕塑感風格追求造型的立體效果,整體外觀和按鍵設計都有獨特性,如不規則的曲線、鉆石形切割表面等等。安全舒適的風格多采用白色、硅膠等舒適的材料以及規則、柔順的造型,來帶給用戶十足的親切感。奢華的風格則傾向于利用貴重的材料增強美容儀的珍貴感。
5.包裝與附件-高質【5】:包裝與附件也是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刷清晰、色彩和諧的包裝、說明書和優質的附件都會贏得消費者的好感。圖11為戴森卷發棒的收納盒,簡潔、現代,非常貼合產品本身的特點。圖12底座與美容儀本身收斂的曲線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不使用時,其看上去也是一件“藝術品”,滿足用戶在更高層次的情感體驗需求。
(三)美容儀類消費品的設計效用和體驗特性分析(行為層與反思層;
以用戶訪談的方式對在產品使用特性和創新特性篩選的24個產品進行調研,整理出用戶所提及方面最多的關鍵詞進行整理。
1.功效-見效快與可視化:調研顯示,用戶普遍希望美容儀在短期內就可以發揮出功效,并發揮多項功能。而手持產品持握過久會讓用戶在使用時產生疲勞感。因此很多美容儀都將使用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之內,讓消費者每天只需一點時間就可以“變美”。這在用戶對產品的行為層反饋有著重要作用,用戶在購買美容儀時會考慮到使用場景和時間,并想象使用時的效用。功能集成和盡可能短的時間是用戶的重要行為需求。
2.技術-高科技與專利:美容儀集成了多項高技術的產品,例如RF射頻技術、超聲波技術等都是新技術應用的結果。隨著中國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美和家庭美容的技術了解也越來越深,技術應用一直是消費者對美容儀專業性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
3.材料-安全與高級問:美容儀作為一種手持美容工具,接觸人體手部和面部、身體皮膚,調研顯示材料的安全性是消費者關注的要點。例如:美容儀的頭部是否為醫療級別的金屬?與臉頰接觸的部分是否為親膚硅膠?對于產品非美容部件的材料則希望有精致和高級感。
4.人機交互-高效與容錯:在人機交互方面,大部分受訪者都表達了對于使用流程簡潔和高效的訴求,表示不希望在對儀器的操作上花太多的時間。在具體的使用調研中發現,按鈕和屏幕的布局也影響了美容儀在操作時的容錯性,例如按鈕如果排列地太為緊密則會產生誤操作,從而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因此高效性與容錯性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隱性訴求。
5.功能-集成:在功能方面,由于美容儀在使用時考慮到補水、美白等各個環節的不同功效,所以多功能的美容儀擁有最大的需求量。不僅僅是因為用戶考慮到性價比的因素,更多的是將用戶在美容時的各個環節高效地集中在一起,讓一臺美容儀就可以完成用戶一天之內所有的美容護膚工作。集成式功能帶給用戶的是更多的滿足感,同時又是專業化的體現。對于美容時不停更換功能不同的美容儀和只使用一臺美容儀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用戶的選擇往往傾向于后者。
四、消費升級背景下美容儀設計的影響因素框架
(一)整合框架
綜上所述,我們從本能層用戶對美容儀的認知因素和行為層與反思層對于美容儀的設計效用和體驗特性分析,整合每個因素的關鍵點,得到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對美容儀的情感需求影響因素框架,如圖13。
(二)框架參與設計過程
從本能層出發,設計師可以優先考慮有關產品外觀特性的5個要素,從簡潔一體化的造型、獨特的風格、自然化的顏色出發設計產品外觀概念稿,從而確定產品具備的最初印象。從極致的表面處理和簡單精致的包裝與附件對產品的細節進行刻畫,確定產品的形象與氣質。然后從行為層與反思層的功能特性出發,考慮所用技術、材料,結合索要體現的功能與功效對產品進行深度思考。然后結合產品外觀特性進行人機交互設計,如圖14。
框架不僅從多維度解析美容儀產品設計需要注意的側重點,而且將每個維度最關鍵的要素,從情感化角度進行歸納總結,有利于幫助設計師構建產品的設計印象,為設計師找到能夠滿足消費者更高需求的美容產品提供了重要參考。
小結
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理念的變化,美容儀類產品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對消費者認知規律的深入了解,更準確地理解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挖掘潛在的消費動力,從而不斷提高產品外觀、效用、體驗性,進而為相關產品設計與開發提供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2019年中國家電行業三季度報告【J】.家用電器,2019(12):44-61.
【2】(美)唐納德A.諾曼小柯譯.設計心理學.設計未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59-63.
【3】熊格外家用超聲波導入儀感性設計策略研究【J】.設計,2016(13):112-113.
【4】楊汝全,翟橙,馬磊.家用美容儀產品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17(10):17-18.
【5】唐穎,傅炯.年輕消費者對護膚品包裝設計中的高級感研究【J】.設計,2016(21):20-22.
【6】趙占西,黃明宇.產品造型設計材料與工藝【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