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加
黃花梨是一個文學名稱,從古到今沒有一種樹叫“黃花梨樹”,如今它有一個新學名,叫“降香黃檀”。黃花梨木色金黃而溫潤,心材顏色較深,呈紅褐色或深褐色,有屢角的質感。黃花梨木的比重較輕,可能比紅木(酸枝木)還要輕一些,放入水中呈半沉狀態,也就是不全沉入水中也不全浮于水面。黃花梨木的紋理很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美麗。最特別的是,木紋中有很多木癤,這些木癤亦很平整,不開裂,呈現出狐貍頭、老人頭及嬰兒面等紋理,美麗可人,即人們常說的“鬼臉兒”。
黃花梨木流露的是一種文人氣質,是一種文人在當時生活狀態下對人生的所思所悟。他們用自然的木紋表現山水、人物、荒漠等,使人在自然界中充分理解人生的生老病死,使人在使用黃花梨中也不忘俗世中還有內心的一分恬靜。在“坐、用、摸”等不同的生活動作中,欣賞和想象自然界的美妙和神奇,用精巧的技能去延續人生的未來世界,傳承古人的思想,不是看古人話語和教育思想多么正確,而是把這種思想填充于物件中,讓子孫慢慢去品味和理解“中式”的一種生活方式,這里有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骨髓,是一種無聲語言的教育。
黃花梨本身具有兩種屬性,其一是自然屬性,即它是自然而生,這種木頭長成什么樣和你想的沒有關系; 其二是人文屬性,即人工,因為他們都是能工巧匠,他們又包含了另一層文化內涵。筆者所追求和期望的就是“傳承文化,以器載道”,“中華傳統文化所理解的器非止為器,而是知識與思想的載體。顯然,如果人們僅滿足于對器物形制特點的描述,不能通過器見人睹事,那么我們就會與自身文明的精蘊失之交臂。目見以器,心懷以道,這是我們學習中國文化時所必須抱有的態度。”將木雕技藝和黃花梨木材特性相結合,通過創作更多的黃花梨木雕精品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統工藝。木材需要經過雕刻師加工,做出精品來才能傳承文化,才有藝術。從古到今就有很多手藝人做出不少優秀的作品,都是文化、藝術。一塊木料如何雕刻才能釋放它天生的美感,是每個雕刻師都追尋的方向。這就是以器載道。而在雕刻題材選擇中,結合黃花梨花紋之美與中國傳統吉祥的瑞獸題材將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
“瑞”即為好、吉祥的意思,瑞獸就是代表吉祥的神獸。中國瑞獸文化源遠流長,“瑞獸”自古便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自商周時期中華文化便與“祥瑞之獸”并肩而行。對瑞獸的崇拜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平安、幸福的愿望,表現了古代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中國是一個神話比較多的國家,神話中有著各種各樣的瑞獸。例如,麒麟、貔貅、龍、龍龜、金蟾等,都是帶有神話色彩的被幻想出來的瑞獸,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在雕刻方面,要想達到惟妙惟肖又與其他類似題材的瑞獸不同,不僅考驗技術,更加考驗工藝師的題材設計。把黃花梨與瑞獸結合,刻的是木頭,雕的是神獸之形,凝聚的卻是工藝師多年來的藝術精髓與心血。
黃花梨材料用于雕刻又有別于紫檀、黃楊木等木料,因其獨特的紋理變化,鬼臉紋、鬼眼紋、山水紋、滿紋、表皮紋或樹心紋對雕刻選料設計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設計不當,用表皮紋、山水紋或滿紋設計佛像類會導致花臉,黃花梨天然的鬼臉花紋會使作品呈現怪異或不莊嚴等視覺效果,而瑞獸雕刻設計不當同樣會出現顏色花紋不協調,如表皮紋或樹心紋做出雙面色差。無花紋變化失去了材料原本的美,使作品呈現出變異化、色差不對稱等視覺效果。毛孔料更加不適應于雕刻,成品會毛孔粗大,不顯質感,影響美感,帶給人一種雕刻工藝粗糙的錯覺。好的設計工藝要結合黃花梨材料本身的美才會呈現出獨特的藝術美感,目前最為市場及藏家認可的代表瑞獸貔貅、龍龜就獨具一格。
鬼臉鬼眼紋雕刻瑞獸龍龜,會呈現背部一個天然的鬼臉鬼眼紋圖騰,神圣又崇高,采用湘派傳統工藝雕刻眼部神態、細柔的毛發、有勁的四肢、流暢的毛尾、扎實的身板,并結合黃花梨天然的花紋,真可謂鬼斧神工,美如神物。
鬼臉鬼眼紋雕刻瑞獸貔貅,會呈現頭部額頭一個天然的鬼臉鬼眼紋圖案,如開天眼,再加上湘派傳統工藝的加持,雕刻出有神的眼睛、細柔的毛發、有勁的四肢、靈動的卷尾、矯健的身姿,并結合海南黃花梨的花紋,如神物天降。
山水紋雕刻瑞獸龍龜,融入山水本身特征于背馱山水天然圖騰,大顯神力之勢,刻堅定不移的眼神,細發飄逸,四肢有力,尾自然下垂,身型穩健,四平八穩,結合海南黃花梨山水紋傳遞一種精神力量。
山水紋雕刻瑞獸貔貅,融山水特征于腳下,腳踏天下山水天然圖案,如天下我有,刻俯視天下之眼神,毛發隱隱約約、飄逸自然,四肢爪牙鋒利有勁,尾巴上揚如勝利者姿態,矯健身姿如大殺四方的王者,結合黃花梨自然山水紋巧奪天工,妙不可言。

《獨角獸》

《如虎添翼》
表皮紋雕刻瑞獸龍龜,頭部能雕刻出富有圓形花紋的圖案及背部像龜甲一樣的天然獨特花梨紋,黃花梨花紋與瑞獸龍龜龜甲結合巧妙,配仰頭姿勢、穩健步伐,寫實、寫意與自然三者合為一體,呈現出海南黃花梨的文化與藝術。
表皮紋雕刻瑞獸貔貅,頭與身體部分均能雕刻出富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圖案,或跟著線條改變而改變,給貔貅增添了一層天然又神秘的面紗,如混沌初開,如天下萬象。
綜上所述,大自然先天的美與后天手工技藝的結合展現了不同的作品姿態,姿態各異的瑞獸雕件更突出一種隨型的自由感。在黃花梨木雕中,很多雕刻師將其創意成呆萌的樣子,完美地詮釋了其中的寓意,并根據黃花梨木料的造型紋理,最終誕生出形態各異的雕件,讓人沉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