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譜
摘 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延續和發展的根和靈魂,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同樣需要重視文化的復興。小學語文作為語文教學的啟蒙階段,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時地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對于社會發展、語文教學或者學生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理應得到語文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分析
引言
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學科,有著顯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為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還需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以及滲透傳統文化,拉近文化與語言的距離,為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當前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傳授常規知識并讓學生理解,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通過對語文課文中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發掘,將優秀傳統文化和課堂教學有效融合,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和發展。
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強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文化,是無數中華兒女所創造出來的巨大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主義,是我國民族精神的核心,其貫穿于中華傳統文化之中而彰顯著其重要價值。愛國,是隱藏在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的最隱秘的愛戀。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能忘懷自己的祖國,都要對祖國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便能夠在多樣的文化教育中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屈原、文天祥、林則徐等多樣的故事之中了解和感受愛國的本質內涵和精神所在,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升學考試的壓力,教師在課堂上通常只給學生講述考試中的重點內容,盡管學生的考試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證,但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較淺,記憶的時間較短,考試之后就將知識點遺忘的現象十分普遍。這種以應對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和掌握,長此以往還會使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將傳統文化在課堂上的滲透,可以一改以往單調、枯燥的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增加課堂內容的豐富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其知識面得到拓展,知識儲備量不斷增加,進而有效地提升其語文素養。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由于學科背景的影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重要性,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只能集中于字詞句篇的解讀中,而這種肢解式的解讀更多體現的是語文工具性的一面,卻忽視了語文教學更應具有的人文性特征。尤其在面對教材中的古詩文教學時,若采用這種功利的做法,則很難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詩詞中的意境,也難以挖掘出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為此,語文教師一方面應該注重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另一方面積極地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聆聽、欣賞、誦讀等多種形式參與到以古詩詞等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學習中,尊重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真正地品味出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價值和魅力,并自覺地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之中。
(二)拓展教學內容
文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不僅局限于一種體裁。不同的文學體裁所表達出的同一種情感也有著明顯的變化。人們在深入閱讀這些文章時,會將自身的人生經歷和情感經歷融入閱讀之中而得到不同的內心體驗,從而獲得不同的審美享受。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時可以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讓學生閱讀多樣的文學經典,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不同文章的差別和美感。例如,在《別董大》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高適的人生經歷和個人簡介,并且讓學生感受其中的離別之情。本篇文章所寫的就是董大和高適之間的故事,其二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董大經歷了人生的失意和挫折之后,感到滿心的失落和憤恨而準備離開這個傷心之地。這時,高適為自己的好友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作。學生了解了這些寫作背景之后,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朗讀這首古詩,并且指導學生在朗讀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展示李白的《渡荊門送別》、王維的《山中送別》、李白的《送友人》等有關送別的詩,讓學生感受不同詩歌的不同表達,增強學生內心對于離別的情感體悟。另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有關送別的現代文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古代文體和現代文體的表達差異。學生在閱讀這些詩歌的同時,可以提高其自身的文學素養和文化內涵。
(三)結合傳統節日,進行滲透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而這些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傳統節日相融合,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滲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于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逐漸降低,那些具有民族特色以及特殊意義的節日,漸漸被人們忽視。因此,加強學生對于傳統節日的重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語文課堂這個優質、便利的平臺,為學生講述我國傳統節日的重要意義,并呼吁學生提高對其重視程度,進而加強中華文化的傳承。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立足學生發展,結合具體學情,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孩子們在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提升其文化底蘊,為其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打好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婷婷.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天津教育,2020(27):72-73.
[2]楊雪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智力,2020(24):95-96.
[3]秦莉.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實踐思考[J].讀寫算,2020(23):25-26.
315650033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