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敏
摘要:小學生年齡普遍在6-12歲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游戲是非常向往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添加游戲元素,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與內容,讓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實質性幫助。
關鍵詞:游戲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引言:
在教學模式緊跟時代步伐展開積極探索的背景下,小學數學現行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如果不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教學的效果是無法得到實質性進展的。在小學數學教學吹響改革、創新號角的過程中,游戲化教學法普遍受到了小學數學教師們的關注。
一、關于游戲化教學
游戲化教學是將游戲融入到教學中,是傳統教學在游戲的幫助下達到指定教學目標的一種方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把握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在積極調查學生學習實況的基礎上將游戲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構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通過“游戲+教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可以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出來。游戲化教學具有較強的趣味性特征,通過凸顯游戲化教學中趣味性因素的方式可以產生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游戲化教學法的應用,可以通過游戲將原本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內容形象化,學生理解起來更加簡單,學習的過程也不再枯燥,是一種值得借鑒與推廣的教學方法。
二、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調動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新課改背景下,各學科都建立在“生本理念”的基礎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的,設計出了多種新型教學方法,游戲化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與微課、分層教學等新型教學法相比,游戲化教學法的應用范圍相對狹窄,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化教學法確實非常適用的,說是量身打造也不為過。小學生天性好玩,游戲化教學中的趣味化因素,會讓傳統教學模式下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課堂教學對小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游戲化教學法隸屬于生活化教學法的范疇,游戲與數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來源于生活,將游戲與數學有效結合起來,不會扭曲二者的原本性質,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講,游戲化教學法的應用,會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探索,學生既可以從生活中探索出新的游戲,具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二)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如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是教師們一直在研究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對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游戲化教學法具有形象展現知識的能力,對低年級小學生吸收數學知識有良好的幫助。這種直觀展現知識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游戲帶來的樂趣,具有強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效果。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數學思維的形成時期,所以教師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充分掌握學生的思維情況,靈活地將游戲化教學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例如二年級學習“乘法口訣表”的時候,由于小學生還未建立成熟的數學思維,只會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通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掌握乘法知識,并且無法將這些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當中。為了加深乘法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為了讓學生掌握靈活運用乘法知識的能力,為了給后期除法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合理將游戲元素融入到教學當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背誦“乘法口訣表”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排列組合硬幣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如何利用乘法知識換算硬幣。
(三)拓寬學生數學知識面
數學知識并非只存在于教材、試卷當中,其與學生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小學數學需要涉及眾多與生活相關的知識點,如統計、對數、空間等,游戲化教學法的運用具有拓寬教學范圍的作用,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自然延伸出更多知識點。以“統計與概率”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丟手絹”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做好詳細的記錄,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領悟到概率的魅力。游戲化教學法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加深對教材知識的印象。
(四)促進學生數學能力提升
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由于小學生接觸的都是基礎的數學知識,所以只有在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的條件下,數學知識才會產生對學生的吸引力,才能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效果。因此,如何通過培養學生數學基礎來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是教師需要重點分析的問題。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應從一、二年級抓起,即培養學生的算術能力和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游戲化教學法剛好滿足教師對學生數學基礎能力培養的需求。例如二年級是學好乘法的關鍵階段,教師在應用游戲化教學法之前,可以提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提出問題:“同學們,已知地里有9顆梨樹,每顆樹上有8個梨,請問地里總共有多少個梨?”隨后引導學生采用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針對快速回答出正確答案的小組,教師可以獎勵小組內每一位學生一朵小紅花。每一節課教師都可以提出1-2個與教材知識相關的問題,當學生小紅花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可以找老師兌換實物獎勵,如鉛筆、作業本、橡皮擦等。通過游戲化教學法與問題化教學法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應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這是一個集體參與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共同成長,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應用
(一)設計教案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設計教案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步驟。設計教案之前,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意向有針對性設計教案。針對一年級剛入校的新生,教師在不了解學生情況的時候需要積極與家長取得聯系,通過微信群與學生家長展開密切交流,第一時間掌握學生情況。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游戲化教學法的運用是需要將課堂知識與游戲有效結合在一起,教案的設計難度相對較大,如何正確選擇游戲方式是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例如在設計《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案時,教師要清楚這是學生首次在數學上接觸圖形與空間,學生掌握該知識的難度是比較大的。為了加深抽象的立體圖形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教師可以設計搭積木的游戲,加深學生對正方體、圓柱體等立體圖形的認識,幫助學生快速吸收知識。
(二)課堂控制
教師完成教案設計,選擇好合適的游戲后,還需要對游戲化課堂進行控制。首先是控制好教學的進度,特別針對的是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如果課堂上提供給學生交流、互動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良好把控教學狀態。其次,課堂上教師要控制好學生的行為,即便是在游戲與教學結合的狀態下,低年級小學生的行為也是很難掌控的。針對積極性不高、注意力分散的學生,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照顧,引導學生進行到學習狀態中,避免學生群體中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三)控制教學品質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當構建品質課堂,教學中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在控制好課堂氛圍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游戲”的制作過程中,通過制作游戲的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認同游戲化教學模式。如果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小學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專注游戲但是對教學內容深化程度不夠的問題,就需要及時控制并優化,不斷整改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保證整體教學工作的穩定開展。
結語:
將游戲化教學法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的不僅是學生的數學能力,更是培養學生思維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下保持正確的學習態度。游戲化教學法的運用,需要全體師生的參與,學生是游戲化教學的主體,因此可以參與到制作游戲的過程中,在增強學生體驗感的同時達到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盧建梅.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游戲化教學分析[J].教師博覽,2021(09):27-28.
[2]郭艷波.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游戲化教學法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79):55-56.
[3]馬東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游戲化教學法的運用策略探討[J].好家長,2020(42):43-44.
[4]徐武穎.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游戲化教學法的運用策略[J].好家長,2020(34):53-54.
393750033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