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裕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相比其他學科,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因此對于數學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一味地強制性灌輸,不僅學習效果不好,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也曾經表示,成功地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文結合小學數學的特點,對興趣教學模式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讓學生積極地融入到數學學習氛圍中,提升數學學習水平。
關鍵詞:興趣教學模式;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實踐
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取的課程形式相對單一,學生的主體性缺乏,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師模式更加不符合小學低年級學段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對于學生來說,只要產生了興趣,就能夠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因此實施興趣教學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積極的、輕松的、快樂地學好數學。
一、興趣教學模式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中的應用原則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中,采取興趣教學模式,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沒有體現出學習的主體性,不僅不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還會抑制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所以說實施興趣教學模式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學生的主體能力;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由于數學本身較為抽象,因此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將思考方向直接告訴學生,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所以開展興趣教學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三是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興趣的發展是學生在不斷解決認知沖突的過程中逐步完善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會將老師視為權威,不敢提出質疑,但是在興趣教學模式下,教師要鼓勵學會生提出質疑,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給予解答,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1]。
二、興趣教學模式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中的實踐探究
(一)創設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
正如數學家華羅庚所說,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單純的知識傳授很難吸引學生,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對他們來說陌生、抽象,是無法感知的。因此教師就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創設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激發出他們的興趣,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和思維[2]。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都喜歡童話故事,那么在教兩位數加法時,教師就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在動物王國中,要舉行接力跑運動會,大家說一說都可以邀請誰來參加呀?學生們會紛紛說出各種動物,那么這時老師就可以設置每種動物可以跑的長度,將任意兩位數寫在黑板上,邀請學生來做小裁判,來記錄每一組參賽動物都跑了多少米,這樣學生就會好奇,究竟最終是哪一組小動物獲得了勝利呢,從而在這個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兩位數加法。
(二)開展多樣化的數學游戲活動
小學生天性好動,喜歡游戲,因此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化的數學游戲活動來實施興趣教學。數學游戲既可以作為教學內容的導入,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開展“認識時間”這一課的過程中,為了避免生硬地進入教學活動,可以先開展一個測心跳的游戲作為導入,讓學生測量自己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從而讓學生對時間有一個大概的概念,學生就會好奇,一節課心跳多少下呢?一天心跳又有多少下呢?從而更好地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除此之外,對于一些理解起來有難度的內容,學生經常難以集中注意力,也會覺得枯燥乏味,對于這部分數學知識的理解就可以通過數學游戲的方式,將教學與游戲融合,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比如在學習有余數除法時,教師可以組織同學進行分組,開展抱團游戲,在音樂結束后,根據教師的口令學生抱團,如果學生所在的小組有9人,在音樂停止后教師喊4,然后學生4人抱在一起,會余出1人,這樣一來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有余數除法相關知識,在游戲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設備得到了普遍的應用,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學習起來不夠專注。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中,主要以教材為依據,圍繞教材展開教學活動。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改善這一問題,使用多媒體設備將靜態的、抽象的數學變為動態的、具體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刺激學生的綜合感官,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3]。例如,學生學習“角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主題和學生的個性來選取合適的素材,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進行教學,將兩個相同大小不同邊長的角用不同顏色區分,然后動態演示這兩個角的平移,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不同邊長的兩種顏色的角重合了,從而理解角的大小確實與邊長無關;再比如,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資源,突破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將數學課堂延伸到課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安排微課視頻,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來鞏固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相比于枯燥的作業來說,這種形式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實施,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興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因此教學方式的改變勢在必行,興趣教學模式旨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真正的喜歡數學,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能力,興趣教學模式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很多,廣大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從而通過興趣教學模式來真正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操操.小學數學課堂興趣教學模式創新設計探討[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4):197.
[2]韋桂雀.小學數學教育中“興趣教學”模式探索[J].文淵(高中版),2020,(7):1015.
[3]曾志輝.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J].讀與寫,2020,17(25):175.
393950033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