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基本上掌握在教育技術專業人員手中。我國中小學教師大多依靠教學設計的經驗,但很少有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掌握和運用數學設計的理論、方法和技巧。據了解發現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存在諸多問題,教學設計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文試圖提出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提升
前言
數學教學的主要特點是把教學過程轉變為激發學生實踐的過程,每一節數學課的教學任務都是通過不同層次的實踐來實現的。數學實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延續,其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合理的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種經常性的實踐活動。家庭作業應該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因此,在數學課堂上設計有效的習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調查顯示,小學數學教師往往忽視理論學習,認為理論是空洞的,不切實際的。這種概念將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因此,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必須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首先,教學設計是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設計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是教學設計實踐的重要依據和必要前提。教師只有系統地研究教學設計的相關理論,才能從一定的理論高度看待問題,使教學設計實踐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其次,教學設計能力與教學實踐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實踐中有意識地運用理論,而不是進行新的嘗試、反思和改進,真正將理論知識內化為教師個人知識,并將其轉化為實踐行為。
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師設計能力的途徑
1.設計練習時要明確的目的性
在設計習題時,首先明確學生要練習什么內容,要達到什么目的。比如,在進行課堂練習:一本筆記本售價7元,56元可以買多少本?顯然想要實現這個練習目的,有兩個方面的知識:首先,在運用十進制除法;第二,采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方法。通過這些應用方法,才能使學生得到進一步的理解與鞏固。
2.設計練習時要有針對性
練習設計的針對性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旨在指向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其次,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犯錯誤、混淆和忘記的知識點或技能環節。
例如小學數學新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中《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章內容,它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應用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區分體積和面積時容易混淆和出錯。可以針對下列專題練習提出相關問題,設計問題1:水池中有多少噸水?問題2:制作水池時總共多少個磚瓦?問題3:當石頭放入水杯時,水平面又上升了多少?問題4:游泳池大概需要鋪多少瓷磚?問題5:畫大廳的長方形柱子要用多少顏料?問題6:用多少塊磚來建學校的墻。通過在這些問題,只有1、3、6與體積有關,其他3個與面積有關,所以通常教師需要分別計算6、5、4個面的面積。另外,如果知道墻的長度和寬度以及磚的長度和厚度,那么只需要用墻的面積除以磚的面積。因為,通過這種特殊的練習,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的理解和區別,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當然也為考試作好訓練,學生不需要仔細寫,只需要看題目,經過思考和判斷。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對比分析,學生才可以正確理解區分體積和面積的性質。
3.設計練習時要把握層次性
所謂的層次性主要是根據不同遞進關系,幫助學生進行基礎練習、鞏固提升練習、拓展延伸練習。這些練習比較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而設計的練習方法。因此,在整個聯系過程,就需要把握好兩個方面:一是設計習題前后內容相關練習是什么,二是需要循序漸進練習。所謂“序”,主要是指實踐內容與學生認識知識、掌握技能的發展過程之間的內在遞進關系。一套習題之間的坡度適當,即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適合學生練習。
以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教學為例。首先設計一道復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溫故而知新;其次,通過給出底邊同長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通過分割、平移、割補等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最后,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出來。這樣通過用舊知解決新知的練習設計記學生更理解學習的方法。這個練習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基本題、變試題和提高題,從簡單到困難逐步上升,梯次分明。
4.設計練習時要具有思考性
從理論上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所以說,任何數學問題都必須仔細考慮。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有些數學問題可以不用思考就能用機械操作來解決。這些不必要的重復是缺乏思考的數學練習。因此,有必要強調數學實踐的思想實質,即通過實踐幫助學生加深知識或促進靈活應用。
為了滿足思維的要求,教師應研究習題的變化,對一些習題進行適當的變化,使習題具有靈活。例如,梯形面積公式s = (a + b) h÷2,當a = b, s =?當b= O, s =?通過這些練習,鼓勵學生思考和理解矩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間的內在關系,即使是簡單的知識點也可以用來設計深思熟慮的練習。
5.涉及練習時要富有趣味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使數學實踐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實踐興趣是不容忽視的。首先,學生應該對數學感興趣,并能在小學數學習題中做到這一點。其次,在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體驗實踐的樂趣,動動腦子,讓興趣感持久,提高興趣水平。
6.設計練習時要講究多樣性
注重實踐的多樣性,不僅有助于提高和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也有助于克服教學實踐的枯燥效果,有時還能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內容。小學數學習題的多樣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題型的多樣性。例如算術題、填空題、多項選擇題、應用題等。二是,多樣化教學方法。例如書面練習、口頭練習和時間練習;個人實踐與團隊實踐相結合;短練習與長練習相結合;銜接實踐與開放實踐相結合。例如,學生在練習時,可以進行一些有趣的教學環節,比如在家學習時,可以與父母共同參與互動,這種有趣的親子作業可以練習很多次。需要注意的是,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一般不適合多樣化,練習模式花樣不同,同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總結
綜上所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設計能力,需要通過多種方法來解決,做出最佳選擇。教師對待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想盡一切辦法找到亮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全面提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教學練習設計能力的提高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效率,也為優化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具有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孟紅玲. 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知識發展培訓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2]王鈺. 小學數學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的個案研究[D].山西大學,2020.
[3]甘香瑞. 小學科學課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現狀與提升實踐研究[D].重慶大學,2017.
作者簡介:姓名:陸海燕(197506),性別:女(壯族),廣西百色市),學歷:本科,高級教師,從事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研究研。
386950033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