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碩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教學面臨著新的要求和目標。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已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教學和培養,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為加強學生數學思維打下良好基礎。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提出了適合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策略
在這一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基本的知識,還要培養數學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同時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更新教學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1.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
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僅取決于他的智商,還取決于家庭和學校教育。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講解吸收知識,并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問題,而學習能力低的學生只能背誦數學。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性。在這個階段,數學教學不僅是讓教師與學生分享新知識,更要通過教學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此外,教授學生的過程也是吸收知識的過程。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教師不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學生就學不好。
2.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措施
2.1創設真實的情境,擴展思維的廣度
真實的學習情境有助于學生鞏固對數學的理解,將抽象、動態的課堂學習轉化為具體、靜態的學習活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適時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實踐,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提取一些場景,通過感知上升到理論理解。例如,在教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等幾何形狀時,如果老師簡單地用文字說明長方體有多少邊和面以及每個面有什么特征,這些抽象對學生來說可能是困難的了解。
2.2開展探究性活動,發展創造性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探索性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自學和自主研究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問題:如果我們的地球是一個長方形,如果要計算它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我如何得到它?鼓勵學生使用問題進行獨立研究,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計算多邊形面積的公式。
2.3夯實基礎,為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做鋪墊
在數學學習中,數學的概念和公式是非常嚴格的。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和信息等概念的學科。因此,要在數學的學習中打好基礎,使學生能夠自覺、全面地學習和掌握,也為進一步學習和應用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耐心、生動地向學生講解,讓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用他們學到的經驗不斷地指導學生并鼓勵他們吸收基礎知識。同時,注意方法和技巧,不要讓學生厭倦疏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理清基礎知識與思維技能的關系,建立以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小學數學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不斷深化基礎知識的內容。
2.4引導發散學生的思維
2.4.1加強各方面知識的聯系
在幫助學習者打好基礎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各方面的知識聯系,加強學習者的知識儲備,將相關知識進行組織和鏈接。它看起來像蜘蛛網。每個節點都是一個知識點。如果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每個知識點都是相互連接的,成為一個連貫的系統網絡。建立多種知識體系之間的聯系,厘清不同類型知識之間的差異,教會學生運用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數學發散思維。
2.4.2抽象的事物具體化
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理論、概念和空間,數學仍然是非常抽象的東西。小學生對這些抽象的東西幾乎沒有認知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使用學習指南和其他交流手段,給學生直觀和具體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這些抽象的東西。教師不僅可以向學生講解知識點,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學習活動幫助孩子理解數學。因為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個過程是一個定性積累的過程,它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并產生對具體事物的新認識,知識的不斷吸收和積累,將實現質的飛躍。將抽象事物具體化的能力的發展將對兒童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發揮巨大作用。
2.4.3生活與理論相互轉換運用
在生活與理論的轉化與應用中,不僅依賴于教師的培養,更依賴于家長與學生的互動。數學的起源是人類早期生產的活動。數學應用是個人和群體生產和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老師教給孩子們基本的知識和理論,豐富抽象的東西,幫助孩子們理解,讓生命變得更加珍貴。所以我們的父母應該幫助他們的孩子在理論和生活之間過渡。在生活與理論的轉換和應用過程中,孩子們會更好地理解并產生更多的興趣。這是兒童發展數學思維的重要一步。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轉變的例子。
3.人教版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3.1通過一定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隨著學生數學技能的發展,PEP的初等數學版本將在學習過程中增加特定的探索活動,使學生能夠主動發現一些數學問題,并自發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思考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這些探索性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為活動本身也需要與學生合作與交流,以培養學生的友誼。因此,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對提高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也有積極的作用。
3.2通過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PEP版提倡算法多樣化,即賦予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一種解決方案。對于一個特定的數學問題,允許學生想出更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后,結合所有的問題解決方法來選擇最佳的計算方法。這種學習模式讓學習者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積極探索和思考,鼓勵學習者在解決問題時相互推論,想出更多的解決辦法;第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好的方案解決方案是讓學生主動學習、傾聽他人的方法,養成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
3.3采用數形結合的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教師面臨著相對年輕的學生,他們不擅長解決問題。他們無法理解抽象知識。小學數學的 PEP 版本使用數字和形狀的組合來讓學生解決一些抽象問題。當你能把抽象的東西變成簡單易懂的知識時,比如在課本中插入一些插圖,這些插圖與生活息息相關,還有一些數學習題對學生來說更有趣,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在這里,在此基礎上,也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更多的數學問題,提高數學思維能力,讓小學教師教學更輕松,同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4使用人教版小學數學的優勢分析
3.4.1內容銜接自然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空間與圖形、數與代數、統計與概率的講解,以及一些實際操作與應用。另外,人民教育版小學課本各模塊內容與其他課本對比。自然,讓學生更自然地感知教學內容。此外,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統計和概率內容的拓展,學生可以對統計有更完整、全面的認識。其次,人民教育版課程材料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探索更復雜的空間圖形。理解減少了理解的難度,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3.4.2教材形式多樣化
與其他出版物相比,人民教育版的課程材料體現了多元化的原則。這種形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設置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人民教育版提供更開放的學習體驗。為了讓學生能夠學習,這改變了其他教科書只注重學術知識的系統性和綜合性的方式。許多探索性活動被編入教材,內容非常豐富、開放,促使學習者學習。通過自省和發現,學生主動學習更多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4.3內容編排循序漸進
在人民教育版小學課本中,學生學習認識一些三維形狀,如圓柱、長方體、球體和立方體。邀請學生觀察這些形狀,并想象并畫出這些3D 形狀的特定側面。然后畫出一些平面形狀,如圓形、矩形、三角形等,引入對這些形狀的探索和探索,讓學生在更高層次上理解知識的結構,從實物到模型,從整體到部分,所以使學生能夠快速理解平面圖形和3D圖形之間的緊密聯系,形成一個相對智能、相對完整的學習體系。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避免混亂,有條不紊地理解他們的圖形。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非常重要。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鼓勵學生的思維來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冬琴.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策略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4):251-252.
[2] 史立彬.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策略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28):54.
[3] 袁嘉.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 文淵(高中版),2020(1):717.
[4] 韓將.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21(22):43-44.
361250033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