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威
摘 要:到了中學,數學是一門很難學習的學科,不僅考驗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考驗著學生的學習能力。中學數學難度陡增,學習任務安排緊湊,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而問題導學法的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本文將簡要分析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消極現象,進而結合問題導學法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現狀;措施
要提出數學教學的改進措施,首先要了解初中數學課堂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反思與改善。而采用問題導學法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更好地鞏固學生基礎,提高學生個人數學能力與水平。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反映出來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一、初中學生數學學習問題
到了中學,學習節奏逐漸加快,在課堂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更多,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與消化能力。學生在課堂上要盡量保持高度集中,這也是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考驗。另一方面,在學習方式上,小學時期學生更多的是跟隨教師的思路與講解步驟進行學習,學生自我思考的時間較少,難以建立學生自身學習數學的學習方式。而到了中學,需要學生進行獨立學習與思考的環節有很多,部分學生由于缺少教師引導,難以完成這部分的學習,從而導致數學學習整體質量不高。然而,還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一些學生可以較好地適應中學數學學習,在課堂上也十分專注,可以緊跟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在課后用大量練習進行鞏固,但是在考試過程中的表現并不理想。這一類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是通過機械性地做題來提升數學學習能力,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大量數學題可以確保學生的數學基礎得到鞏固,但學生如果缺少從中提煉、思考的能力,在實際考試中會缺少靈活運用的能力,沒有在大量習題練習中總結出學習方法與規律,使得知識都是“死知識”。這樣的數學學習方式需要教師做出積極引導,改善這樣的學習狀況。此外,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過于依賴教師,需要教師不停地講解與引導,課后學習中不能科學地規劃自己的學習內容,就會出現錯過的題還是會錯,但教師一講又懂的情況。這也是沒有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思考與反思帶來的結果,學生的這些學習現狀都值得引起教師注意。
二、運用問題導學法的意義及原則
(一)教學方式上的創新
問題導學法教學的重點在于從引入問題開始一步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增加學生的自我思考時間,讓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在解決問題中的種種經驗。與傳統數學問題教學方式不同,問題導學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問題,形成解決數學問題的一般步驟,從而在以后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更有經驗。問題導學法也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更多地讓學生參與進思考的過程當中。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但是中學數學難度不斷增加,使得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難以完全適應中學數學的學習節奏,沒有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推進式的教學模式能夠降低解決數學問題的難度,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學習的動力,達到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
(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問題導學法的主要思路為提出、分析、解答、生成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及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教師可以通過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層層深入,獲得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意識的發展;或者是通過優質導學問題的精心設計與巧妙引導,激發學生探究欲,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明確重點,增強學習體驗。除了導學問題的提出,教師也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合理創設,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中,獲得發散思維的培養。在課堂上,學生既能對導學問題進行認真思考,向老師請教或與同學探討,及時反饋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又可以自我評價自己探究問題的具體表現,或是與同學相互評價,并以評價結果為依據進行自查自糾,進而優化學習效果,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運用問題導學法的原則
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的原則包括:①啟發性原則。問題導學法的最終目的在于啟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突破與提升。問題導學法不只注重課堂提問的密度和數量,還關注教學的效果與質量,如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一味用問題轉化教學內容或取代公式、概念的講述,則無法幫助學生鞏固基礎,更遑論思維的突破。對此,教師在問題導學環節要注重問題的啟發性,從重難點的突破等層面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串聯具有關聯性的知識內容,促使學生學會全面思考問題,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②互動性原則。課堂互動性是運用問題導學法必須遵守的原則之一,也是加強師生和生生交流的關鍵。只有加強課堂互動,才能更好地點撥及指導學生,幫助學生知曉問題的切入點、思考要點、探究方向,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完善學生的解題過程。若教師主導講解或一味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反而會降低問題導學法的應用效果,所以在問題導學環節突出互動性極為關鍵。
三、如何通過問題導學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設置情境,引入問題
問題導學法的第一步即是發現問題。很多教師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中都會直接拋出數學問題交給學生進行思考,但如果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問題,就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境以及為學生鋪墊課堂懸念正好符合問題導學法的教學步驟。例如,在教學初二數學“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準備好三角板,在上課前先讓學生拿出三角板中帶有直角的三角尺并進行觀察與思考,測量自己帶直角的三角尺各個邊長。測量完成后,教師可以統計幾個學生的測量的數據,并列在黑板上,進而讓學生思考這些數據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一些預習過的學生或者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生可能在自我思考的過程中就會發現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勾股定理”的內容,這時教師再正式帶大家進入課堂。這樣的上課方式比平鋪直敘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學生在開始學習前進入一個專注的思考狀態,可以提升學生課堂中整體的思維活躍性。
(二)自由思考,共同討論
在提出問題過后,學生的自我思考環節同樣重要。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給予學生自我思考的空間較少、時間較短,同時很多教師都會按照自己的教學節奏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跟隨自己的思路進行解題。但問題導學法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了解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逐步鍛煉自己的能力。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如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當中,教師在一旁進行積極引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并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思考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能夠深入了解學生在課堂當中的狀態以及對題目的理解程度,也能進一步地活躍課堂氛圍。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可以將自己的解題過程同樣轉變為提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具有的特點,并提出問題:“平行四邊形的邊與角各有哪些特點?”“平行四邊形可以進行分割或拼接嗎?”“平行四邊形與我們學習過的哪些基礎圖形相關?”通過提問的方式,教師可以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互動效果,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三)解決問題,答疑解惑
在學生根據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過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問題的實際解決。與傳統數學課堂類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到的理論、運算方式、思考步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要對這些因素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記憶。此外,在完成問題講解后,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如哪一個步驟了解得不夠清楚、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等等。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要增強課堂中師生的互動聯系,鼓勵學生敢提問、會提問。很多學生因為自身原因不會在課堂中及時進行提問,也不會將自身的情況反饋給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以便學生在小組交流中補齊自己的短板。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如何遇到小組成員也無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就要及時地反饋給教師,尋求教師的幫助和引導。這樣的方式讓課堂中不好意思進行提問的學生可以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分享,這對于自身來說也是再復習、檢查思路的過程。
四、結語
初中數學教學需要圍繞數學學習的六大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個人數學學習能力,整體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問題導學法可以較好地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核心素養,并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如何更好地理解核心素養與如何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上,都還需要多多參考已有的經驗并進行思考。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實踐不斷改善教學方式與教學思想,帶給學生更高質量的教學體驗。
參考文獻:
[1]許婷.淺析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11).
[2]余長葵.問題導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高效應用[J].新課程.2020(45)
[3]張寶.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求知導刊.2021(19)
[4]馮鵬俊.探究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1)
360250033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