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政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探索數學知識的奧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全情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本文將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概念及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數學;學習模式
教育改革過程中要順應改革發展的趨勢,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突破,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強化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能力,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致。提升初中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完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內容,提升教育教學效率。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概念
在初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其實質是教師依據課堂教育目標的要求,組織學生利用小組的方式對內容、對課堂學習的內容進行探討與研究,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并設立一定的教育教學情境,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且每組設有一名小組長,通過自主探討的方式完成教育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給予相應的指導,對其討論的結果進行評價及總結,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
二、數學合作學習中存在的現象
(一)小組合作流于形式
傳統的數學教育工作中,教師多是以主動的方式進行教育,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被動的方式進行學習,新課改內容強調學生要在課堂中占據主體位置,所以教師為了改進傳統教育教學的弊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育工作,教師在導入教學后,就令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探索及學習。由于學生間水平差異的不同,一些學生還沒有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小組合作的時間就結束。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流于表面,無法促進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索,影響教育教學質量。
(二)小組合作形式不到位
從一些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來看,多數小組合作模式是應用在公開教學及教學比賽的過程中,在日常教學中很少應用得到,甚至一些學生根本不了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怎樣開展的,即使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也因為缺乏自主交流的能力。在開展過程中,不敢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述,甚至一些同學將其作為聊天的契機,各說各話,看似非常熱鬧,實則是探究合作不夠到位,無法探究出任何實質性的內容。
(三)小組合作交流的內容選擇不恰當
前面已經說過,有的老師為了迎合新課改的要求,生硬地加入小組合作學習環節,其實有的教學內容并不適合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解決,或者教師選錯了知識章節,這樣就會出現有的老師要求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后再回答問題,但問題比較簡單,學生都不交流,各走各的,根本不顧及什么交流合作了;有的會出現該交流合作的時候老師包辦代替,不該交流的時候卻讓學生熱火朝天地做,看似熱熱鬧鬧,實則混亂不堪。
三、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建議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合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空間與時間,才能使學生自由發表主張及觀點。同時,在合作過程中,不能放任學生自流,而是通過教育教學目標的探究,實現有所得的教學效果[1]。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言,慢慢摸索出合適的探究方法,使合作學習開展更為規范化,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學實效。
(二)分組合理
開展小組合作模式要對小組人員進行均衡分配,通過男生與女生的分配、學習能力強的和學習能力差的、性格開朗的和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進行匹配,確保每一小組人數為六到七人,選擇一名具有號召力且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作為組長,小組內的其他學生也要進行分工,確保合作學習開展的合理化。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段時間后,教師需要根據小組中學生的自表現,適當對小組成員進行調配,使學生向更高的空間去發展,促進班級中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2]。
(三)明確合作學習要求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教師制定適當的規則,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有效的分享與傾聽。如:在其他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時,沒有發言的學生,需要做好傾聽的工作,認真聽學生的講解,了解其他同學對于該問題的看法。若教師沒有對此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很多學生由于自制力的不強,容易出現思維渙散,各行其是的問題。所以教師要組織好學生,通過小組長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管,防止小組內出現吵鬧的現象。還要傾聽小組成員的發言,鼓勵平時學習較慢的同學對課程內容進行發言。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小組的討論內容進行有效的總結,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匯總,確保確保小組合作得以順利有效的進行,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3]。
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優化小組建設,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教師需要考據教學,需要針對學習的實際情況及學生學習的特點與習慣,對學生進行合理化的分配,按照教學內容進行分組。如:我們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中,可以針對教學內容,按照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人員的劃分,一人畫圖,一人驗證。還可以針對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通過優勢互補的形式,提升小組間合作的有效性。最后是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揮作用,提升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習質量[4]。
(二)培養學生的競爭精神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建立學生競爭精神的養成,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揮自己擅長的本領,對知識內容進行發言及講述,讓別的同學看到該生的優點。同時,教師可以針對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給予的答案進行鼓勵。號召學生通過學習合作的方式,向他人學習,并爭取在下一次合作過程中超越其他學生。注重競爭精神的引導,避免學生過度競爭而產生不正當的競爭情況。還可以通過臨時組員的方式對參與合作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習質量[5]。
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內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對直線與圓之間的位置進行探討,通過小組間的競爭,看看哪個小組可以用最快的時間找到答案,利用這樣的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速度及學習質量。
(三)改變課堂結構,以學生為中心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自身角色的轉換,是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樣才能在實際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聽取學生的想法,使師生間、生生間形成一種良性互動、有效交流的狀態[6]。
如:在學習圓和圓的位置這一內容中,學生會對課程內容進行提問,圓和圓位置為什么不包括重合啊?針對這一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不要著急為學生進行內容的解析,而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對重合這一內容進行探討,從而引出相離與相切等概念。圍繞重合情況,將兩個圓看成一個圓,這一話題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幾何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回避這個概念[7]。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了解圓和圓位置的關系,并在探討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質疑、創新的學習能力,強化課堂教育教學的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新課改下的教育模式的一種,將其應用在初中數學中,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使教學問題與情境設計的內容相統一。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掌握,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能力的形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孔慶龍.探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9):67-68.
[2]孫家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23):101-102.
[3]張彩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3):16-17.
[4]韋秀清.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2):95-96.
[5]汪允良.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7):101-102.
[6]吳濤.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1):53-54.
[7]彭超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1(06):31.
119950170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