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坤玉 陳 勇 戴小鋒 俞晨龍 汪陽春 潘鈞俊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0)
對于不停航機場改擴建項目而言,現有地下管線是機場運行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常規市政工程現有地下管線保護管理工作流程不能很好適用于機場改擴建項目的需要。杭州蕭山機場改擴建工程項目,在市政工程現有地下管線保護管理方法[1-3]基礎上,取得了機場改擴建項目的施工建設管理經驗。基于此,本文總結和完善了一套有助于改擴建機場項目現有地下管線保護管理的工作流程,擬為相關機場改擴建項目中地下管線保護提供借鑒。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三期項目新建航站樓及陸側交通中心工程,作為浙江省迄今為止最大的機場改擴建項目,總占地面積約22萬m2,總建筑面積約67萬m2。存在有航站樓地下空間開發、站前高架承臺基坑、地下綜合管廊、車庫地道、南北行李通道、南北長廊及指廊等大量地下工程開挖作業內容(圖1),各開挖基坑周邊之間現有空管局、機場公司及信息樓、長龍、廈門航空公司等大量管線連通的重要建筑單元,導致基坑施工區域范圍內存在大量交叉且正在運行的地下管線穿插其中。

圖1 蕭山機場三期項目基坑模型圖
根據機場物探圖及現場探挖,機場地下現有管線主要有通訊、燃氣、電力、給水、雨水、污水及弱電(網絡、紅綠燈、公安監控)等,如圖2所示。且以上管線多數連接著航站樓與機場管控中心,而施工區域正好位于上述連接管線中間,為不停航保證管線,做好以上地下現有管線的保護管理工作,是該項目施工難點,也是該項目順利推進的重要制約因素。

圖2 機場探挖管線圖
在現有市政工程管線管理流程基礎上,根據機場建設過程中管線保護管理經驗,總結了機場改擴建項目管線保護管理工作,其管理策略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管線保護方法流程圖
前期準備工作是現場地下管線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后續管線保護工作的基礎,其準確性直接關系后續管線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和進度。因此,只有準備階段盡量多地收集管線資料,根據管線資料對現場施工區域管線進行全面精細的查探,并做細前期準備工作,才能為后續管線管理工作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和基礎保障。
通過現有管線事故分析,發現很多管線事故往往是因為現場管線交底工作不細致、不完善所導致。因此,現場管線管理工程只有完善各級交底工作,才能確保交底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因此,只有讓現場每個工人、每個進入現場的人員均知道施工區域的管線情況,才能有效減少人的因素對管線的破壞影響,才能真正做好管線保護工作。
管線探挖工作是施工區域內一次重要先行先探工作,是對前期準備工作中收集的管線資料的重要驗證和復核工作,而施工現場管線探挖工作往往存在諸多未知和不確定性,貿然開挖往往導致管線被損壞的施工事故。只有通過現場管線探挖申請表,嚴格從施工單位到監理單位再到業主指揮部及管線單位的探挖審核工作中,通過層層把關的審核和核對提醒,才能將探挖工作可能遇到的危險性降到最低。
現場復核工作是在管線探挖完畢后,需要填寫現場管線交底確認會簽表,將管線特征(位置、埋深、管徑等)數據,邀請監理、設計、對管線單位指揮部人員到現場查看交底,以作為最后管線確認以及后期相關區域開工的地下管線依據。工程經驗表明,做好此項工作將極大提高各單位責任意識,提升現場管線安全,同時提醒各單位此區域即將進行管線的施工。
地下管線保護工作開展,具有特殊性和不確定性。落實一管線一方案,編制詳細有針對性的管線方案,將極大減少施工過程風險,同時也可以在突發情況下清晰、快速地啟動管線保護程序,落實相關應急和保護措施,減少管線事故的發生和擴大。
管線防護、標識工作,是在管線探挖或遷改完成后在管線周邊設置防護設施和管線標識牌(主要包括管線類型、走向、用途、埋深等信息),以提醒周邊施工人員和機械此處存有管線,現場需注意保護。而現場臨時遷改或探挖出管線后,往往存在管線防護和標識不規范、不統一,損壞后未及時更換或更換標準不規范等情況,從而導致管線在探挖完成和遷改完成后一段時間內成為管線損壞的高風險期。
如圖4所示,通過規范管線現場防護和標識牌設置,制定管線標識和防護設施設置統一標準文件,以有效減少此高風險期帶來的管線損壞,同時通過統一標準、標識,讓施工現場人員形成固定和潛意識認知思維,提升管線潛意識的保護認知能力,從而減少管線事故的發生。

圖4 管線標識牌
隨著時間推移,人對同樣事情的思想會慢慢麻痹大意,從而導致現場管線事故的發生。為嚴格落實管線施工安全,有效解決施工過程中管線管理的這一重大安全隱患,則通過設立施工過程管線區域三級巡查制度,每天由施工、監理、指揮部管線專員對管線區域進行巡查、監督,并將現場管線巡查照片和現場管線巡查表發至日常巡檢群以及管線報備群,以動態形式加強施工過程管線保護。
現有市政工程管線遷改過程,往往存在局部管線遷改、保護過程的資料歸檔不及時或不歸檔現象,從而導致后期施工改造過程中管線資料不準確,管線無法查證等情況。為有效避免上述情況發生,該項目在機場施工中特別制定了管線資料歸整要求和相關管線繪圖標準。規范和完善了相關管線信息資料的填寫,統一了管線繪圖的標準要求,有效避免了管線資料在歸檔過程中因不同標準而導致整合問題和理解誤差,有效提升了資料歸檔的質量,也為日后管線的準確查找提供依據。
通過現場施工過程的不斷探索和總結,根據管線管理工作流程,該項目工程完善和規范了管線保護工作(圖5),有效減少了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三期項目施工過程中管線事故的發生,未出現因管線施工引起機場停航,確保了管線安全,又保證了機場航班正常運行,有效履行了合同義務和不停航施工承諾,得到了業主和各管道產權單位的一致認可。

圖5 規范標準化的管線保護
蕭山機場三期改擴建項目,通過優化管線施工管理流程,有效減少和避免了管線事故的發生,取得了一定的實際運用效果,有效履行了機場不停航施工的承諾,保障了機場現有航站樓的正常運行。本文基此總結的相關管理策略可為今后類似改擴建項目的地下管線保護管理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