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對話”網站3月11日文章,原題:疫情期間和之后,“口罩外交”為中國在非洲贏得影響力北京希望提升疫情時代其在非洲的形象,努力向非洲國家提供疫苗、醫療設備和人員。這樣做奏效了。
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影響力不斷提升。這一過程已持續了20年。在北非,中國參與修建跨馬格里布公路——從西撒哈拉到利比亞——這條公路將該地區1億人口中的6000萬連接起來。在非洲東部,中國修建了連接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的公路網和鐵路線,促進了貿易。類似的基礎設施項目也在非洲其他國家進行。
一些西方國家領導人稱中國的融資機制是“債務陷阱”,認為這些機制讓非洲國家背負沉重的債務,同時增加了中國在該地區的力量。但中國愿意為非洲基礎設施提供資金的舉動得到非洲領導人的好評,尤其是在近10年來美國與非洲的貿易額不斷下降的情況下。
盧旺達總統卡加梅2018年說:“他們說中國對非洲的貸款太多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那些批評中國債務的國家提供的資金太少了,非洲需要資金以取得建設和發展的能力。”
2002年,美非貿易額為210億美元,幾乎是中國與非洲貿易額(120億美元)的兩倍。到2008年,美非貿易額激增至1000億美元。但到2019年降至560億美元。同期,中非貿易額從1020億美元上升到1920億美元。
中國已是非洲最大的經貿伙伴。疫情發生后,中國能夠迅速為該地區提供援助、關注和專業知識。
拜登政府誓言要與非洲進行更多的接觸,這可能意味著美國正制定在非洲抗衡中國的長期戰略。
但是,中國對非洲國家的疫苗戰略性供應和個人防護用品捐贈贏得了很多善意,并形成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全球大國采取行動保護非洲弱勢人群的聲譽——而美國和歐洲國家在疫情期間基本忽視了這一點。
美國或許已準備好重新與非洲展開接觸,但要趕上中國可能為時已晚。▲
(作者丁科·哈南,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