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文遠

全國人大代表,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時表示,五糧液將以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三新”理論為指引,苦干實干,善作善成,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創建“零碳酒企”,實現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加快創建綠色、創新、領先的世界一流企業。
把握消費升級大趨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十四五”規劃綱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這是基于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這個全球最大最有潛力市場的戰略自信。
李曙光代表說,五糧液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要在“三新”理論的指引下,善于“抓第一、創一流”。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順應消費多樣化、個性化、高端化大趨勢,按照“聚焦主業、做強主業”戰略要求,以更大力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產品結構,實現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為“第一動力”,捕捉市場新需求,發展行業新技術,開拓消費新模式,以創新“動能”提升發展“勢能”,引領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白酒產業集群;堅持人才為“第一資源”,持續強化三項制度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為鍛造世界一流企業提供智力保障。
“十四五”是五糧液布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戰略機遇期。2021年,五糧液將繼續聚焦發展目標不動搖,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抓好重大項目建設,構建行業領先的生態釀酒體系;加快推進建設全國最大的純糧固態發酵釀酒生產基地,加快推進建設全國領先的釀酒儲存基地,加快提升生產兩端智能化裝備水平;大力打造白酒產業生態圈金融、物流、包裝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白酒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中國白酒作為傳統優勢產業,需要突破的關鍵共性技術還比較多,包括產區建設、標準建設、發酵機理研究和微生態分析研究等。四川是中國白酒生產第一大省,李曙光代表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四川建設國家級白酒產業創新中心。
立足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推進中國白酒國際化
白酒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產業,但白酒行業還存在國際貿易量比較低、貿易逆差比較大、出口目的地還過于集中等問題。長期來看,民族品牌既要寄希望于強大的內需市場,也要更深、更廣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這既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企業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
作為民族品牌的典型代表,五糧液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堅持“做強主業、做優多元、做大平臺”發展思路,搶抓機遇,加大白酒國際化發展支持力度,更加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出去”戰略。
為此,五糧液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領航優勢,大力弘揚品質優勢、品牌優勢、產區優勢,引領打造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加快推動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產區、酒莊、產品三大標準體系,打造獨具特色的中國白酒酒莊,做好中國白酒新的品質表達,全面提升產區價值;加快在綜合保稅區、自貿區建設酒類進出口檢測服務平臺和白酒國際技術性貿易措施評議基地,推動制定中國白酒國際標準,解決技術壁壘和貿易壁壘問題。
五糧液已設立歐洲、美洲、亞太三大海外營銷中心,在日本東京、韓國首爾和香港等地設有五糧液大酒家,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意大利米蘭建有五糧液品鑒中心,正加快引領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進程。
李曙光代表表示,五糧液將把握好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利用好剛剛正式生效的《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打造“中國酒+中國菜”“展示+品鑒”“產品+文化”的海外運營模式,拓展海外市場,講好中國白酒故事,引領中國白酒和文化“走出去”,推動白酒行業構建新發展格局,向世界酒業價值鏈高端不斷邁進。
中國白酒是傳統文化的名片,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一系列國際貿易便利政策的實施,有了暢通進入更多國家的基礎。李曙光代表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出口貿易、文化推廣、專項條約、海外開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推動中國白酒成為世界白酒。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爭創“零碳酒企”
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35年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
李曙光代表說,五糧液地處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核心地區,要帶頭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做食品就是做生態,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據悉,五糧液正在制定碳中和戰略規劃,通過開展碳減排、碳吸收、碳金融等工作,強化能源資源規劃和全周期運營管控能力,打造“智慧能源+碳中和+區塊鏈”的數字化場景,建設碳中和供應鏈管理體系和信息共享平臺,建立企業碳中和標準體系,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的持續降低。
李曙光代表表示,五糧液將爭創“零碳酒企”,爭做中國釀酒行業碳中和文化的倡導者和先行者。
環球時報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