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喬爾豪·阿古德羅(JorgeIAguaderoCasado)
在拜登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后,“美歐聯手應對中國”就成了華盛頓很多政客嘴上經常提到的話語。但是,我們看到在拜登政府不斷向外界表態將努力恢復“跨大西洋聯盟”,與歐洲盟友重新攜手的時候,美歐在疫情應對和新冠疫苗采購問題上仍舊矛盾不斷,法德領導人也拒絕了“歐盟與美國合伙對付中國”的想法。但與此同時,法德也先后宣布派遣軍艦前往南海展開“自由航行”行動。那么,歐洲在世界新變局中到底去向何方?
機遇面前順勢而為
巴塞羅那仿生科學研究所的一項工作是詮釋契機在事件中的重要性。契機在我們的決策中無處不在。如果關鍵時刻我們忽略契機,我們的舉動往往會變得迷茫。
毫無疑問,當前是新的世界經濟地圖布局的關鍵時刻。在受到新冠疫情嚴重沖擊的2020年,中國參與其中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功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也得以完成。這是世界經濟活動的兩個非凡“催化劑”。同時,中國也取代美國成為2020年歐盟的最大貿易伙伴。
這些成功對美國而言意味著失落,其曾經的統治地位在慢慢消失。從歐洲的角度來看,雖然中歐投資協定在有些方面還需要改進,但這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契機。
第一,中國是我們未來的合作伙伴。習慣于干涉他國事務的美國政府,對于其歐洲盟友與其最大的商業對手完成談判并不滿意。但是,美國的認同危機使其無暇顧及。第二,從時間上看,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進展非常緩慢(已經討論了七年),但就在美國國內陷入動蕩時,我們達成共識。雖然當時即將上任的拜登曾向歐盟發出呼吁,希望就歐美與中國關系的共同立場達成共識,但布魯塞爾并沒聽從。
歐洲為什么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我們正為生存而戰。“歐債危機”尚未完全過去,歐盟又面臨如何應對第四波疫情的難題。即使疫苗接種速度正常且作用良好,不少人也擔心北歐無法履行對南歐的經濟援助,因為他們在這次的疫情中也受到重創。歐洲突然驚醒,發現自己身在洪水之中,水已經淹到脖子。歐洲人必須把握好眼前任何機會,包括與中國合作。因此,盡管從美國的角度看,歐洲與中國的合作似乎很突然,但一切不過是順勢而為。
美國的不屑最傷歐洲人
歐美的關系歷來既緊密又復雜。一方面,美國曾是歐洲的殖民地,其文化和政治制度基本都源于歐洲;另一方面,美國獨立并變得非常強大,這一點歐洲人心態復雜。或許源于此,在歐美關系中,最傷歐洲人的是美國對我們的不屑。過去4年來,我們的盟友時時將“美國第一”掛在嘴上,加上與歐洲對話時表現出的糟糕添堵,已經使我們的心越來越遠。
當然,隨著美國總統的更換,有些事情會改變,緊張的關系也會緩和一些,但沒有多少歐洲人會認為拜登能改變一切。我們難以忘記,尚有7400萬支持特朗普的美國選民正冷漠地看著我們,新的美國政府將忙于解決內憂。希望歐美關系會恢復到“特朗普時代”之前是幼稚的:那些曾相信北美市場是一個安全的投資市場的歐洲公司,不可能忘記過去4年發生的事。相反,中國正向歐洲敞開大門,中歐投資協定使歐洲擁有近1500億歐元的投資機會。當你的心深受舊愛折磨時,最好的辦法是開始一段新感情。
我們這代歐洲人,希望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我們不怕季節交替,不怕生活的變化也不怕離開誰。我們是一個有著燦爛歷史的成熟社會,面對充滿不確定的現在,我們將努力開創充滿希望的未來。
共同發展是互利互惠的,這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如果美國真正想和歐洲共同繁榮,我們當然歡迎。但是,如果美國誤認為我們共同發展的愿望是基于自身的弱小,那我們不會接受成為戴著金鏈的奴隸。美國應該通過尊重朋友和對手,分享互利機會來重新贏得歐洲的心。只有合作,人類才能摘下天空中最明亮的星。
被尊重最為重要
當然,歐洲與中國在部分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問題上也存在分歧,與美國交集更多。那么歐洲會否在中美之間搞等距離外交,或者發揮獨立的平衡作用?在當前劇烈變化的復雜國際關系中,有必要作深層次的思考。
受新冠疫情的巨大影響,許多辛勤工作的人陷入貧困。我們必須擁抱每一個發展機會以及采取一個更好的分配制度,因為這不是談論奢侈品的分配,而是一日三餐和基本的家庭生活。歐洲的意愿不是和誰搞對抗,而是與其他國家共同繁榮發展。美國的模式代表了最大程度的個人主義,中國是集體主義的成功典范。歐洲曾樂于在溫和的資本主義和日益增長的社會主義間保持一種平衡。但是,特朗普時代的北美盟友通過強加關稅和支持英國“脫歐”令歐洲薄弱的部分加劇。當然,歐洲的政治精英一方面還對美國與拜登這樣傳統的美國政客抱有希望,畢竟歐洲與美國曾經有過美好時光;另一方面還盤算著借歐美關系恢復,手握更多“籌碼”。而且,歐洲的安全防務尚難完全脫離美國的“保護傘”。
2018年底當習近平主席訪問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時,他的講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坦誠合作的歷史性機會。結合中國和歐洲的優勢,留給年輕人一個充滿機遇的未來。我們曾認為習主席所講是出于禮貌,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結合這次疫情中的表現,我認識到中國提出的倡議是非常有誠意且真實的。
對于與中國方面的合作,我個人的感受非常好。例如我和《環球時報》的每一次合作,我采訪中國駐巴塞羅那總領事林楠等等,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尊重、友誼和效率。國家間交往也遵循這個道理,無論歐洲與美國還是中國打交道,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是第一位的。那些不尊重你的人,能成為平等互利發展的伙伴嗎?歐洲對這個問題已經有答案。▲
(作者是西班牙作家,本文由劉梅翻譯)
環球時報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