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簡介:趙萍,中小學高級教師,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學科帶頭人,現任教于泰州市沈毅中學。
技法指點
“強干弱枝”語出《史記》,原是司馬遷對漢王朝通過削弱諸侯國的權力來鞏固中央集權這一做法的點評,其實這種思維也適用于以“如何突出中心”為訓練目標的寫作。
所謂“強干弱枝”,首先是指選材時要鎖定中心,大膽舍棄與文章中心無關的內容;其次,寫作過程中要詳細敘寫和中心事件(人物)相關的內容,對與中心事件
(人物)較遠的內容,則應少費筆墨;最后,在細致刻畫的基礎上,可運用欲揚先抑、前后照應、對比烘托等方法突出中心。
例如在經典散文《背影》中,作者以“背影”為中心加以選材,把父親在火車站送別的情形描繪得非常詳盡;而對于“我”回家奔喪,在南京游逛,以及最后收到父親的來信等內容,則寫得非常簡略。文章開頭寫難忘“背影”,送別時對“背影”進行特寫,結尾寫在淚光中又見“背影”,前后照應,結構嚴謹。而在特寫鏡頭中,作者精細刻畫了父親的手、腳和整個身體的動作,并且用自己的情感反應去烘托,將這個背影刻畫得格外感人。
下面,我們以一名同學的文章為例,對這一訓練點詳加闡述。
禮物
那年我很小,才十歲。
小學三年級的生活是十分愜意的,沒有繁重的學習任務,每天上學甚至成了一種游戲,有一種“與朋友同處一個屋檐下”的快樂。
也是因為這樣,才會有這么一出戲——
那天也是平常的一天。一下課,大家就三五成群地聊了起來。這時,教室前面傳來的一陣驚嘆聲吸引了我,我連忙和小伙伴走過去。原來,小強今天過十歲生日,他爸媽給他買了生日禮物,他正樂滋滋地展示呢!
看著小強滿臉的自豪,幾個小伙伴仿佛受到了感染,七嘴八舌地討論起自己收到的十歲生日禮物。
我愣在那兒,直至一個朋友問我:“你不也是今年過十歲生日嗎?你爸媽送你啥好東西了?”我笑了笑,答道:“你記錯了,我的十歲生日去年就過了。禮物嘛,我記不大清了。”在他疑惑時,我的心頭閃過一絲失落。
從記事起,印象中,爸媽只送過我一次禮物——一個文具盒,作為“入隊禮”,鼓勵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現在,我的學習成績是不錯,可除了那一次,他們就再也沒送過我任何禮物。我的十歲生日就在下個月,他們好像也沒有要給我買禮物的打算。想到這里,我鼻子有點發酸。
中午放學回到家,我看見剛出差回來的爸爸又在電腦前忙碌著。他十分疲倦,不停地打著哈欠,卻沒有停歇的意思。
此時的我,又想起了媽媽。每天早出晚歸,風雨中奔波的她,記憶中那雙美麗的手,早已斑駁。
我早已把要問的問題忘到了九霄云外,只是不斷思考著,思考爸爸媽媽為我所做的一切......
最后,我得出了答案:他們這么做,都是為了我!
想明白的我放下對他們的所有要求,不再對他們說過分的話,至于“禮物”,更是只字未提。因為我明白了,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爸爸媽媽給予我的最好的禮物。
那年,我才十歲。
獨立成段,強調年齡小,但不知有何用意。
從這段文字看,上文是起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的作用,因而無須單獨成段。兩段可以合并。
引起“驚嘆聲”的禮物究竟是什么?此處應有對禮物的介紹。
對于這唯一的禮物,小作者應該印象深刻,可文中卻一筆帶過,有點不合情理。
爸爸的忙碌和疲倦應該是和禮物緊密相關的內容,可惜著墨太少。
“手”的出現過于突兀,要有適當的鋪墊。“斑駁”一詞也不是十分恰當。
“我”思想的轉變過于迅速。這是文章的重點,應詳寫。
首尾呼應,但與題目、中心聯系不緊密。
綜合點評
小作者從生活中取材,把“看見同學收到禮物而心生羨慕——回憶自己鮮少收到禮物而失落委屈——看見父母辛苦勞碌而理解釋然”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敘事條理清晰,但不足之處在于中心不夠突出。首先是詳略失當,文章的起承轉合基本是平均用墨,幾處關于禮物的描寫缺失;其次是對“我”思想轉變的過程交代不清,難以喚起讀者共鳴;再次是父母的形象比較模糊,缺少生動細膩的描寫。
升格指津
這篇習作圍繞“禮物”,條理清晰地寫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展現了自己的一段心路歷程,審題準確,立意積極。但是,文章的不足之處也很明顯:作為線索貫穿全文的“禮物”始終游離于筆觸之外;“我”內心世界的變化顯得突兀,難以令人信服;父母的形象不夠豐滿,缺少必要的描寫。
升格的方法就是“強干弱枝”:補全并寫活與中心密切關聯的內容,增加習作的真實性;適當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突出主旨,增強感染力;略寫或刪掉與中心關聯度不大的內容,如開頭部分對三年級學習生活的介紹,確保文章沒有冗枝,中心突出。
禮物
“瞧,下周我過十歲生日,這是爸媽送給我的生日禮物!”下課了,老師剛走出教室,坐我前面的小強就迫不及待地卷起袖子,露出一塊橙色的,側面有好幾個按鈕的手表,說是Swatch的最新款。
同學們不甘示弱,紛紛談論起自己曾收到的生日禮物。看著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興奮地說著,課堂上對答如流的我沉默了。同桌沒有注意到我的情緒變化,推了推我的胳膊:
“你不也是今年過十歲生日嗎?你爸媽送你啥禮物了?”我笑了笑,答道:“你記錯了,我的十歲生日去年就過了。禮物嘛,我記不大清了。”在他疑惑時,我的心頭閃過一絲失落。
從記事起,印象中,爸媽只送過我一次禮物——一個文具盒,藍色的,三層,外形是變形金剛的汽車造型。那是他們作為“入隊禮”送給我的,鼓勵我好好學習。現在,我的學習成績是不錯,可除了那一次,他們就再也沒送過我任何禮物。我的十歲生日就在下個月,他們好像也沒有要給我買禮物的打算。想到這里,我鼻子有點發酸。
上課鈴聲終于響了,同學們都安靜了下來,可我的內心卻不能平靜,甚至開始埋怨爸媽了:為什么你們就不像人家的爸媽那樣呢?
放學了,太陽掛在頭頂,一絲涼風都沒有。一步,兩步,三步......回家的路好像變長了。
走進家門,只見出差多日的爸爸正坐在客廳一角的電腦桌前忙碌著。聽見我開門的聲音,他轉過頭對我說:“餓了吧?飯做好了,你趕緊去吃。我下午要開會,這個材料還有一會兒才能弄好,別等我。”說完,他的雙手又在鍵盤上敲了起來。聽著爸爸略帶沙啞的聲音,到嘴邊的話被我生生地咽了回去,我只好放下書包去吃飯。
夾起一筷子魚,略帶點酸甜,正是我喜歡的口味,溫度也恰好,我心頭一動。一抬頭,柜子上媽媽披著長發的照片映人眼中,那時的她,是多么年輕時尚啊!而今呢?自從搬家后,她每天都要多花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在上下班路上,于是千脆剪掉了長發,說這樣不僅節省時間,還節約洗發水.我的鼻子又有點發酸。
為了把家從鎮上搬到城里,給我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爸媽不辭辛勞地打拼著。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我,這難道不是送給我的最好的禮物嗎?
上學路上,驕陽依舊當空,但我的步子輕快了許多。那一年,我十歲。從那以后,每當有人談論起禮物,我都會自豪地說:“爸媽的守護就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添加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使得小強炫耀生日禮物的畫面如在眼前。
同桌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如同一根細細的針,輕輕地刺在了少年敏感而稚嫩的心上,故事順勢推進到思考“我”的禮物。
入隊時的禮物都還印象深刻,這樣一對比,就知道之前回應同桌的是一個無傷大雅的謊言。小作者對禮物的渴求,可以想見。
教室的安靜反襯了“我”內心的不平靜。對禮物的渴求演變成了對父母的埋怨,進一步為揭示中心蓄勢。
環境描寫,側面表現“我”抑郁的心情。
幾句話,幾個動作,將一個工作繁忙又關心孩子的爸爸形象展現在讀者眼前。
爸爸做菜的口味,媽媽頭發的變化,這些充滿溫度的生活細節撫慰了少年善感的心。小作者對待“禮物”的態度的變化,將自然而然地發生。
爸媽深沉的愛,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與前面的沉默形成對比。點題,寫出“我”思想的轉變和內心的自豪。
綜合點評
小作者從生活中取材,把由“禮物”這個話題所引發的心路歷程寫得富有波瀾,巧妙地表現了對父母辛勞持家的理解。這篇習作的可貴之處在于“實”“虛”之間的轉換:看得見的禮物固然體現了父母之愛,可用勞碌守護孩子成長這一看不見的禮物更有分量。這樣的審題足見小作者思維的深度。修改后的習作,詳處充分展開,略處惜墨如金,既彰顯了小作者善思的品質,又讓我們讀出了其善感的心靈。
小試牛刀
回想一下,從小到大,你都堅持過什么?請以“我的堅持”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注意突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