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在幼兒園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與幼兒的成長特征相適應,而且能夠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使他們在愉悅的心情中接受知識,發掘個人潛能,并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但幼兒在這一時期更多以情緒為主導,在互動控制上有一定的難度,這需要教師對互動式教學模式進行深層次的認識。除了突出幼兒的主體性和交流性外,還需要運用恰當的情感態度,使互動教學能夠遵循創造性、過程性和反饋性原則,從而在有效的互動中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幼兒園;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9-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87
互動式教學模式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一方面它能夠營造出創新創造的契機,讓幼兒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積極探索,開發個人的思維,建立良好的主體意識;另一方面能夠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們在互動中增強自信心,形成長久的學習動力。所以幼兒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把握互動式教學模式,借助互動這一載體,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作力,有效提升教學效率。故以互動式教學模式為主題,探討它在幼兒園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并提出具體應用的策略。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含義和應用基礎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含義
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發揮自主性,相輔相成的課堂活動過程。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遵循的是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進而使“教”和“學”之間形成相互輔助、相互作用的關系。并通過創作互動和諧的環境氛圍,使幼兒在“學”的過程中開發智力,教師在“教”中來探索更有益的教學理念,兩者在共同促進中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所以這是通過各方面相互影響產生教學共振,提升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從本質上來說,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以培養學生樂學、會學、善學為目標的教學結構方法,它是教與學的統一、是動態發展的交互活動過程。幼兒在愉快的互動過程中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主動發掘自己的潛能,因此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基礎的教學技巧和專業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和交流方法。
(二)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基礎條件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并不簡單,特別是在幼兒園教學中。一方面幼兒缺少知識儲備,主觀意識和情緒化較為嚴重,對于教師的語言和動作非常敏感;另一方面幼兒好動,缺乏規則意識,如若沒有恰當地引導和管理,整個互動的效果欠佳,且課堂氛圍較為混亂,無法保證教學的質量。因此,互動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需要確定基礎條件。
首先,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學素養和正確的教師觀。除了教授幼兒知識,教師還需要觀察幼兒,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心靈世界,在互動中給予他們溫暖的關愛和積極的鼓勵,使幼兒能夠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中。同時教師還要具備良好的交流技巧和調節能力。互動式教學模式是課堂主體、客體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而幼兒處于特殊的成長時期,行為缺少自控力。這要求教師能夠有效控制互動的過程,使幼兒在和諧、穩定的環境中進行互動交流。并且當幼兒在互動中發生交流阻礙、吵鬧等問題時,教師要及時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幫助幼兒順暢地進行互動,愉悅地與同伴相處,從而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其次,互動式教學模式應用基礎條件還包括良好的互動環境,這是激發學習者興趣的重要條件。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更樂于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在氛圍輕松、開放的環境中,他們身心會有愉悅的體驗感,這能夠調動他們探索知識的積極性,使其樂于主動和教師、同伴進行互動。
二、互動教學模式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互動式教學模式對于幼兒教學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與“以人文本”的教學觀相適應。在教學中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逐步建立自主學習意識,懂得開發個人的思維,所以對于培養幼兒正確的思維觀和創造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而且這個過程中能夠改善幼兒被動聽講的消極問題,使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和知識的探索,除了可以提升學習效率,還可以對學習的內容進行衍生和擴展性聯想,以此來獲得事半功倍的效用[1]。其次,幼兒處于身體和思維發展的特殊時期,他們的認知基本依靠的是行動,肢體語言是表達個人思想的關鍵途徑,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使得他們的表達和語言的進化更有效果。另外,互動式教學模式對于教師有一定的價值,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可以認真、近距離地觀察學生的表現,從而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優化教學策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三、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以幼兒成長規律為基礎,激發互動興趣
新課標強調,課堂教學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那么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在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考慮主體對象的成長規律、學習特征以及當前所存在的困難,以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幼兒所形成的認識基本靠行動,他們正處于知覺行動轉化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常常依靠個人的行動來傳達需求[2]。這要求在互動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幼兒“先做后說”的機會,使他們借助肢體語言來表達個人的思想,這不僅可以創造有利的教學環境,而且可以使幼兒在學習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另外,幼兒記憶特征主要以機械記憶和無意識記憶為主導,且喜愛模仿,所以互動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盡量以形象內容為主,比如通過繪聲繪色的描述、夸張的動作語言,幫助幼兒進行理解。此外,幼兒情緒主導作用較大,除了對成人有所依戀,伙伴之間的交往活動也會有明顯情緒化的表現,這需要教師特別進行關注,在互動教學中給予幼兒足夠的耐心和關愛,抓住他們的好奇點,運用有趣的事物以及和他們心理相貼近的內容來引發興趣,使得他們以高漲的熱情和探索欲求進行互動,與教師和同伴融洽相處。
(二)以趣味教學問題為導向,建立積極互動方向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統一幼兒的學和教師的教兩部分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尤為重要,它是幼兒吸收知識程度以及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因此教師需要運用巧妙的辦法誘發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其中提問是有效性策略之一。原因在于幼兒好動且樂于表現,借助提問這一契機,在滿足他們需求的同時,可以引導幼兒自主發現,積極調動個人的思維。設置互動性教學問題時,首先要確定問題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選擇難易適度且具有連續性的問題,一方面讓幼兒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明確的方向進行問題的思考,從中獲取自信心和成就感;另一方面使幼兒憑借一系列問題的探索,獲取完整的知識。要注意的是,幼兒問題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恰當的互動,不僅要和幼兒緊密聯系,合理引導,還需要處理幼兒和同伴之間的互動關系[3]。運用智慧性的語言進行鼓勵,使他們順暢溝通,融洽相處,避免幼兒因為情緒原因影響問題的探索,阻礙課堂效率。
(三)以豐富表演情景為載體,開發幼兒潛在能力
挖掘幼兒潛能,培養創造能力是互動教學模式應用的一大目標,所以抓住幼兒想象力強、愛模仿且認知靠行動等發展特征,教師可以構建豐富、生動的表現情景,將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形象的畫面,以創設活躍、開放的互動教學課堂,豐富幼兒的內心世界。在情景表演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需運用親切自然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與幼兒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進而循循善誘,幫助幼兒進行靈活的思考,從而有效培養幼兒的創造力[4]。此外,互動表演情景除了教師的示范引導,還需要幼兒親自參與。即教師精心設計表演互動活動,將教學內容融匯在其中,進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表演,在實踐中進行領會,加深知識的印象,同時也從多個方面、不同層次來培養幼兒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以開放的課堂為互動空間,培養幼兒思維習慣
互動式教學模式需要主體進行交流溝通,不斷思考,闡述個人的觀點,而這離不開幼兒的主動。那么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幼兒創造一個開放、寬松且自由的課堂互動空間,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使幼兒形成敢說、想說,并且喜歡說的心理狀態。這樣課堂互動中教師才能得到積極的應答,與幼兒愉快輕松地探討問題,領會思想情感。另外,開放的課堂互動空間中,教師的一舉一動、語言的使用都關系到幼兒的互動表現。在幼兒階段,他們對成人的語言較為敏感,如若語言運用不當,或者是態度中存在嚴重的批評和不滿,會導致幼兒抵觸在課堂中交流,因而教師要增強語言的藝術性。當幼兒與教師積極互動,發表個人想法時,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幼兒從情感上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交互式白板技術等現代信息教學技術進行互動,在教材的基礎上添加快樂的音樂、動態的視頻、多彩的圖片等元素,使互動過程中可以有效調動幼兒的全部感官,讓他們學會自主思維,借助多方面的要素進行聯想,建立有效的思考模式,從而增強課堂互動的效果,創造更為有利的互動氛圍。
將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在幼兒園教學中,除了與幼兒的性格特征、成長規律契合,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懂得更有效地思考和表達個人的想法。同時也能夠在互動中激發幼兒的潛在認知興趣,提升幼兒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水平。所以幼兒園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深刻認識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幼兒成長規律和特征為基礎,調動幼兒的互動積極性,并以趣味性的互動問題、多樣的互動表演情景、有利的互動空間等方法加強互動教學的效果,使幼兒在和教師的促進、互動中產生教學共振,高質量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鄔爾娜.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教導刊,2019(13):148.
[2]朱麗平.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幼兒園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54):192.
[3]張晴.心隨板動 智隨板生 思隨板飛——互動式電子白板讓幼兒園教學活動“活”起來[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256.
[4]徐儉.情景互動教學模式在幼兒心理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與財富,2017(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