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基層文化館的主要工作任務,近年來,數字化的普及對群眾文化活動提出新的要求,也讓群眾文化活動面臨新的挑戰。如何策劃出與地方文化相融合并且符合群眾需求的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是組織者面臨的問題。筆者試圖以華池縣群眾文化活動為例,尋找群眾文化活動與地方文化融合的方式,突出文化的本土性,為相關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 地方文化 融合
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參與者一般是城市街道、社區、農村鄉鎮、村落的居民及個體成員,還包括機關、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的所屬人員等”,具有范圍廣、參與性強、文化氣息濃厚、便于開展等特征?!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指出,公共文化服務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應當按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支持優秀公共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將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從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是占領先進文化陣地的具體體現,是傳達黨和人民群眾聲音的最佳渠道,也是黨和人民群眾之間聯系的重要紐帶。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突出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傳承和保護了當地土生土長的文化,使其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對于組織者來說便于發動群眾,特色性強,容易打造文化活動品牌。
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與地方文化融合的現狀
近年來,華池縣文化館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全民藝術普及為己任,持續推進免費開放力度,推廣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實現15個鄉鎮全覆蓋,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著重打造文化活動品牌,及時推出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在本地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但是總體上來說,存在與本土文化融合不緊密、文化活動特色不明顯等問題。
(一)豐富文化活動內容,構建和諧文化氛圍
華池縣文化館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引領當地先進文化的方向,不斷提高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的能力和水平,積極向鄉村延伸文化服務。近年來,相繼承辦了為紀念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80周年“百名畫家走進紅色南梁”活動,得到了中美協和中國國家畫院的學術支持,舉辦“柔河之夏”群眾文化藝術周活動,調動了全縣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活躍了全縣人民的文化氛圍,舉辦“粉墨添彩·文化惠民”北辰華池現代民間繪畫展,舉辦風從南梁來——華池縣迎國慶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化成果展示展演活動,舉辦“歌舞頌春·百姓大舞臺有才你就來”元宵節系列活動、華池縣“荷包飄香”文旅商品大賽、弘揚南梁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李毅中國畫邀請展、華池縣杏花藝術節、書畫攝影音樂進鄉村巡展、送文化下鄉等上百場次的中小型群眾文化活動。深入基層不斷豐富文化活動內容,營造和諧健康的文化氛圍,使群眾共享華池縣公共文化服務成果。
(二)以非遺文化為導向,擴大地方文化影響
基層文化館的重要職責就是保護、整理、傳承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華池縣歷史文化悠久,古屬禹貢雍州,為周人創業之地,農耕文化濃厚,西魏始置縣。中國第一塊舊石器在此出土,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此戍邊安邦,遍布境內歷經滄桑的古文化遺跡和古寺石塔都沉淀了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紅色積淀深厚,與延安一脈相承。華池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南梁說唱、鎮莊獸雕刻藝術、華池剪紙、隴東民歌、華池嗩吶藝術共五項,市級項目除這五項外,還有慶陽香包繡制、隴東窯洞民居文化、華池民謠、華池諺語、華池傳統小吃制作技藝、南梁腰鼓、華池民間布貼畫藝術共12項,縣級項目共54項。2014年開始,先后出版了非遺叢書《南梁說唱》《華池民間布貼畫藝術》和《華池民間剪紙藝術》,設計制作非遺碟片《紅色南梁民歌精選》和《紅色頌——南梁說唱唱段精選》,2019年拍攝了非遺名錄項目《華池嗩吶》暨微電影專輯——《吶喊》和《軍民大生產》。同時,華池縣積極探索非遺保護方式方法,推薦傳承人參加各類展示展演,諸如組織南梁說唱傳承人、隴東民歌傳承人參加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山東濟南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演,自編南梁說唱表演節目赴天津參加“津生有援 筑夢前行”天津市2019脫貧攻堅文藝晚會和赴蘭州參加甘肅省政協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活動,組織香包、刺繡、剪紙和布貼畫傳承人參加第二屆國際進口博覽會和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舉行的“荷包飄香百年高?!薄獞c陽香包民俗文化走進北京大學等活動。旨在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弘揚和擴大地方文化影響力,樹立群眾本土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歸屬感。
(三)以輔導培訓為抓手,推進地方文化普及
自文化館免費開放,并有了政策和資金保障后,基層文化館積極推進免費開放力度,尤其是公益輔導培訓。華池縣文化館在暑期舉辦美術、書法、剪紙、二胡等公益性免費培訓班,學期內實行剪紙藝術進課堂,為非遺進校園傳承工作發揮了作用。近年來,為助推精準扶貧工作,舉辦了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班,基層徒手秧歌培訓,指導各文化館分館舉辦剪紙、刺繡、書法培訓,好家風大講堂等系列培訓活動。近年來的培訓活動,一方面擴大了文化館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另一方面,為本土文化培養了諸多愛好者,喚醒了群眾被泛文化長期影響下而失去的鄉土情懷意識,從娃娃抓起的效果日益凸顯。
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與地方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有助于彰顯本土文化底蘊。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特殊的人文歷史環境終將塑造濃厚的地方文化,經過長期與外來文化碰撞融合及創新,優秀的文化終將沉淀下來,滋養一方人。縣級文化館肩負著弘揚地方文化的重要職責,對地方文化要不斷整理、探索、創新和推介,不斷擴大文化影響力。
有助于傳承保護本土文化。我們都知道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時有消亡的風險,如果沒有進行搶救性保護,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我們的子孫后代再無緣領略。諸如流行歌曲對地方曲目的沖擊、西洋樂器對地方獨有樂器的沖擊、工業化對傳統工藝的沖擊等,群眾文化活動一方面契合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為地方文化提供宣傳平臺,潛移默化地保護地方文化,使其有生存的土壤。
有助于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本珳史鲐毠詰馂閷嵤┼l村振興打好了堅實的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币虼耍瑢鶎游幕^來說,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是當下最迫切的需要,要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培訓,挖掘本土文化能人,建立村村覆蓋的特色文化隊伍,培養懂文藝、愛農村和愛農民的文化志愿隊伍,長期深入基層開展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為鄉村文化振興加油助力。
三、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與地方文化融合的建議
(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與“傳統秧歌”融合
秧歌是隴東黃土大塬上最為熱鬧的春節文化活動,也是社火活動的一種,伴隨著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等活動,華池縣在每年的元宵節期間以縣城為中心舉辦盛大的秧歌串街活動,同時舉辦徒手秧歌大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本土秧歌的良好傳承存續。但是鄉村卻顯冷清,缺乏活力。因此,鄉黨委、政府應該大力培養文化隊伍,縣級文化館要發揮各文化館分館陣地作用,挖掘本地秧歌能手,利用鄉村舞臺,農閑時帶動群眾參加文化活動,不斷創新秧歌舞姿,使群眾共享文化成果。
(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與“南梁說唱”融合
眾所周知,陜北說書影響廣泛,華池縣與陜北接壤,在上世紀人口大流動時期,陜北藝人到華池縣域內謀生傳唱、授徒,華池縣的藝人們在傳唱中融入本土方言、民歌和小調,吸收眉戶、秦腔、道情及信天游等唱腔的曲調,形成了以南梁為中心、覆蓋周邊各縣區說唱相間的一種曲藝表演形式。1934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南梁創建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形成了南梁“兩點一存”的歷史地位,因此,又融入紅色題材元素,內容多講述陜甘寧邊區革命斗爭、頌揚翻身解放、宣傳婚姻自主及歌頌黨的領導,贊美幸福生活等。但是當下傳承人存續狀況堪憂,盡管有傳承人經費保障,卻很少有年輕人學習。因此,基層文化館應舉辦傳承人培訓班、南梁說唱賽事、南梁說唱進課堂等活動,吸納優秀傳承人至公益性崗位,不斷培養后繼人才。
(三)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與“華池嗩吶”融合
華池嗩吶廣泛分布在柔遠鎮、山莊鄉、林鎮鄉、南梁鎮、紫坊畔鄉等境內15個鄉鎮,它與華池勞動人民淳樸的民風和耿直豪爽性格息息相關,在流傳中又歷經一代代藝人的不斷創新發展,獨具鄉土氣息的華池嗩吶現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每逢娶媳嫁女、喪葬祭奠、鄉村廟會、節慶典禮、新居喬遷、賀壽、給嬰兒過滿月等民間活動,都少不了嗩吶班子助興。但是現下的藝人普遍識譜率不高,傳承斷代等狀況令人擔憂。因此,縣級文化館應該加強傳承人培訓,矯正錯誤曲譜,整理曲譜,錄制MV視頻,舉辦嗩吶大賽,提供表演平臺,給予相應表演補助,提高年輕人學習興趣。
(四)基層群眾文化活動與 “隴東民歌”融合
傳唱經久不衰的《繡金匾》《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軍民大生產》等隴東民歌的代表曲目,創作地在華池縣并傳遍大江南北,激勵著中華兒女奮勇前進。隴東民歌是隴東勞動人民集體創作的一種民間歌曲。從演唱內容和形式上分為革命歷史民歌、勞動號子、小調、信天游、山歌、酒曲、社火秧歌、民歌新唱八大類。其中小調、信天游、革命歷史歌曲在慶陽境內流傳最廣且深受老百姓喜愛,隴東民歌在華池縣影響深遠,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經過集體的加工、改造,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在我國民歌藝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傳承群體少、一些優秀曲譜挖掘不及時等,因此,縣級文化館應該大力培養本土歌手,出版隴東民歌優秀曲目書籍,制作MV視頻,舉辦培訓班和進校園活動,不斷將隴東民歌推向民眾視野。
四、結語
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具體主辦或者承辦單位,肩負著振興本土文化的重任,是當地文化的風向標。因此,基層文化館應該提高服務水平,不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方式,豐富內容,認真挖掘本土文化內涵,將本土文化打造成真正的品牌文化。
參考文獻:
[1]慶陽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華池縣文化館.慶陽非物質文化遺產薈萃南梁說唱[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4.
[2]陳麗莉.做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淺談多元文化下文化館工作重心[J].戲劇之家,2017(20):242.
[3]朱胤蓉.文化館文藝培訓對地區傳統文化的弘揚作用研究[J].中國文藝家,2020(06):285-287.
[4]李祥娟.淺論文化館在弘揚地方文化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4(02):21.
(作者簡介:毛金蓮,女,本科,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