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穩中有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應采取認真調研精準施策、促進融合發展、提高規范化運營、加大政策扶持、注重人才培育等有效措施。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問題;對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是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方向。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營口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政策激勵、組織引導等措施,大力培養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穩中有升,有力推動了農業經營方式的轉變。
(一)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積極引導各類資本投資發展農業,充分發揮本地農業 “三水一牧菜”的優勢,一批從事水稻、水果、水產品、畜禽和蔬菜生產及深加工等企業應運而生。市、縣(市)、鄉(鎮)各級政府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監測和認定工作不斷深入,2020年又成功申報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向省廳推薦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認定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截止到目前,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4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7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44家。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形成了市場、企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銷一體化的經營格局,直接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穩定提高、規范運行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推進了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在帶動農戶、對接企業、鏈接市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制定了《營口市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選辦法》等文件,目前,已評選出2020年縣級示范農民合作社11個,縣級示范家庭農場11個,市級示范家庭農場9個。大石橋市成為省農民合作社質量整體提升試點縣。全市農民合作社達到2759個,比上年增加104個。通過積極培育、樹立典型,充分發揮了示范社引領帶動作用。
(三)家庭農場快速興起。印發了《營口市市級示范家庭農場評選辦法》,以評促育,制定了鼓勵政策,給予家庭農場更多的扶持。積極扶持家庭農場,讓農業品種有保障,技術有依托,銷售有渠道。目前,我市在國家家庭農場錄入系統中已錄入的家庭農場達到2997個。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有效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經營規模逐漸壯大。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示范帶動能力有待加強。近年來,我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連年增加,但是普遍質量不高,高水準的種養大戶、有影響的龍頭企業和規范運作的合作社數量還不多,沒有充分顯現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我市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效,對農民增收帶動能力不強。
(二)組織運行還需進一步規范。一些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內部機構設置、職責劃分不清晰,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會計核算不規范,民主管理體系不健全。有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管理者與會員之間的權責界定不明確,運作管理隨意性大。
(三)深加工發展水平應進一步提高。就現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水平來看,深加工產品較少,產品檔次偏低,知名度不高,企業效益率低。由于生產設備和技術水平的限制,生產工藝比較落后,生產加工能力與水平整體上還不能得到較快的提高,多數經營主體還處于出售原料或生產初級農產品的階段。
(四)政府服務體系機制有待完善。政府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還需提高,培訓方式和手段需要創新,效果不顯著。一些先進地區根據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需求,形成了產前育種出苗、產中農資配送、產后收購處理的一條龍服務體系,而我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配套服務遠遠不夠。農業技術指導和傳播主要依靠部門、鎮(村)農技服務人員,但由于專業人才匱乏、經費不足、設施落后等因素的制約,直接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
三、進一步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策建議
針對新型農業經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下一步,要加大培育力度,提升整體實力,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基礎。
(一)認真調研精準施策。農業部門要迅速開展摸底調研,找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點,結合上級部門的要求,做到分門別類、精準施策,研究針對性發展措施,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鄉村振興中的帶動作用。
(二)促進融合發展。促進經營主體的產業發展“接二連三”,延長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功能,融合新業態發展。鼓勵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向土地合作、資本合作、資金互助、品牌共享、風險共擔方面發展。鼓勵農民自發組建產業協會和產業聯盟,逐步形成農業產業聯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提高規范化運營水平。樹立一批可學可比的先進典型,及時總結經驗并匯編成冊,組織學習觀摩,引導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財務人員的培訓指導,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國稅、財政、金融等職能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力量,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范化運營。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財政獎補政策,逐步增加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專項扶持資金。強化涉農信貸支持,創新涉農金融服務模式,探索抵押擔保辦法,成立政策性農業擔保機構。加大稅費減免力度,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擴大農業保險的范圍,降低經營主體的生產風險。
(五)注重人才培育。從長遠發展考慮,政府應與本地涉農院校聯合,自主培育現代農業種植、養殖、農機、植保等方面人才,力爭培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成為地區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者。深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建立輪訓和進修制度,以提升其綜合素質和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簡介:
趙丹(1976—),女,中共營口市委黨校行政管理教研部。
中共營口市委黨校行政管理教研部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