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近五年來國內核心期刊中關于股權激勵和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結果進行綜述分析,發現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有著很大的不同。本文對從不同角度研究國內關于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關系的文獻進行了綜述,總結兩者關系的研究現狀,并對文獻進行述評。
關鍵詞:股權激勵;盈余管理;文獻綜述
一、股權激勵相關文獻綜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作為公司治理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激勵約束機制,已無法充分調動公司管理層的創造性及主動性,由此股權激勵作為一種新型激勵方式便應運而生。
同時,鑒于經理人在企業發展壯大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有效激勵經理人、增加經理人管理企業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議題。股權激勵作為經理人激勵機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代理成本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汪璐,2015)。
二、盈余管理相關文獻綜述
盈余管理是一種企業行為,它是企業管理當局出于某種動機的有目的地、刻意地選擇對自身有利的會計政策或交易安排,以期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根據盈余管理的手段不同,可以將其分為應計項目操縱型盈余管理和交易構造操縱型盈余管理。從盈余管理對未來經營業績的影響結果來看,應計盈余管理更偏向于一種短期行為,主要影響企業短期經營業績,而真實盈余管理則是作用時間更長,會影響企業未來的長期經營,犧牲公司長遠發展前景。(謝守祥,2018)。
三、股權激勵和盈余管理關系相關文獻綜述
(一)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正相關
張蕪(2015)基于委托代理理論,以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為研究樣本,對管理層激勵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發現:股權激勵均與盈余管理呈正相關關系。表明制造業上市公司管理層為獲取高額報酬而進行了盈余管理。
(二)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負相關
許娟娟(2017)從股權激勵方案設計本身出發,將激勵條件劃分為“嚴格型”和“寬松型”,去研究股權激勵有效期和激勵條件對盈余管理程度的影響。
研究發現:激勵期限與盈余管理程度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嚴格型”激勵條件與盈余管理程度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結果說明了適度延長股權激勵的有效期,以及設計較為“嚴格”的激勵條件有利于發揮其積極作用,可以抑制經理人的盈余管理行為。
(三)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沒有相關關系
李莉(2016)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權激勵制度對應計盈余管理的影響,通過高管持股比例度量股權激勵,研究其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發現隨著激勵強度的增加,高管傾向于進行真實盈余管理,未發現股權激勵與應計盈余管理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四、將股權激勵進行細分之后與盈余管理的相關關系
1、股權激勵不同階段
股權激勵有著其不同的實施階段,在不同的實施階段,相應的與盈余管理的相關關系也不盡相同。
趙華偉(2017)將股權激勵階段分為實施之前與實施之后,然后進行了分析,發現經理人更傾向于在股權激勵實施之前增加盈余管理的規模,即高管層在實施股權激勵前后進行了盈余管理,并且實施股權激勵之前的盈余管理規模要大于實施股權激勵之后的規模。
陳玉榮(2016)將其分為基期與等待期,并且認為在股權激勵的不同階段,股權激勵強度對盈余管理方向影響存在差異性。研究發現,基期階段,公司股東應重點關注應計盈余管理;在等待期階段,則應重點關注真實盈余管理,從而更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行為。
2、股權激勵的不同模式
在進行高管股權激勵方案設計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確定選擇哪種股權激勵模式,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這兩種激勵模式是運用得最為廣泛。
股票期權模式是高管擁有按照規定價格認購一定份額公司股票的權利,到行權期時,若公司的股票價格已經低于契約中規定的認購價格,那么股票期權的持有者即高管就會選擇不行權。因此,在股票期權模式下高管對于經過盈余管理之后導致的業績下滑后果以及進行盈余管理被發現受到處罰后果等負面結果考慮較少,因此高管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將大大增強。
關于限制性股票模式,它通常是公司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的經營目標,將一定數量的股票通過無償贈予或者是以較低的價格出售于被激勵對象以激勵其努力工作,以此將股東和被激勵對象的利益進行緊密綁定。在限制性股票模式下,要求高管需要達到規定的考核目標以后方可解鎖并進行股票的出售,進而獲得收益,因此這種情況下高管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就會較弱。(李苗,2020)。
五、將盈余管理進行細分之后與股權激勵的相關關系
盈余管理行為在研究時,可以具體的細分為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兩部分。
王麗娟(2016)從企業生命周期視角出發,選取提出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了股權激勵對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處于成長期的公司,股權激勵與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表現出機會主義效應;處于成熟期的公司,股權激勵與應計盈余管理顯著正相關,表現出機會主義效應,與真實盈余管理顯著負相關,表現出利益趨同效應。
六、研究述評
根據上述文獻,可以了解到,凡事利弊共存,股權激勵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公司業績,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潛在的盈余管理風險。而且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法進行分析所得出的結論有著很大的差異,我們應該多去閱讀和研究相關文獻,充實自己的研究方法,將不同情況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考量。
同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應積極采取措施,還應當考慮清楚很多因素:
一是對股權激勵制度進行完善,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選取激勵模式,提升措施有效性。二是不同的股權激勵模式會導致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程度的差異,應該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三是根據不同激勵對象的特點及其對上市公司貢獻方式與程度的不同,公司對其進行股權激勵的目的也應該有差異。對于高管層來說,約束性在激勵模式的選擇中要加以重視。對于核心員工,調動其積極性與保持其穩定性則是股權激勵的最主要目的。
山西財經大學龐夢瑤